舞社火

2023-06-08 05:48王瑟
回族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昌吉市社火手帕

王瑟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场盛大的社火大赛现场。来自十里八乡的众多乡亲们,或穿红,或穿绿,盛装打扮,在昌吉市吉瑞祥影剧院前,依次舞起社火,展示自己的技能技巧,一较高下。

她所在的社火队出场时,并没有引起更多的掌声与欢呼声,只有身旁的几个乡亲,用又细又尖的嗓音,高喊了几声“加油”。声音过于纤弱,立即被寒风和现场嘈杂的声音所淹没。一队人马也怯生生地走进场中央,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双手不知如何放,双脚更是左右晃着,很不自然,又有几分紧张与局促。

等待中,音乐声突然响起,是一曲喜庆的《好日子》,观众们把眼神投向场中央,她们也在一瞬间脱去了紧张与不安,全身心地站直了身体。

突然,站在队伍最前列,作为领舞的她,手中的红手帕一个翻动舞到了头顶,整个社火队伍就如寒风里刮来了一场春风,立即扭动了起来。整个队伍的红手帕一会儿舞到了头顶,如一片红霞映满了天空;一会儿舞到了腰下,似飘浮的彩云缠绕在山间。观看的人群被舞动的美丽惊到,偌大的现场竟然没有声响,被她们的舞动带入到一种享受的境界。

站在队伍前列的她,早没了刚开始的紧张与羞涩,一脸的自豪与陶醉,带着自己的队伍,舞得特别起劲欢快。队形一会儿是方块,一会儿是菱形,一会儿又变成了交叉队,一会儿又穿梭行走,看得人眼花缭乱,沉浸其中。

当音乐停止时,整个队伍摆成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她就站在心的中央,手中的红手帕向着观众不停地摇摆着。掌声就如一股山上流下的洪水,瀑布般地响起来。

随着音乐再次响起,她双手一挥舞,带着队伍退出场地后,向着拥满观众的街道走去,开启了她们巡游的步伐。

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怎么秧歌扭得如此灵动,如此有感染力,让我这个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她们的队伍离开了社火大赛现场,一路追随,一路欣赏,最后,终于在回到人民公园完成巡游后,才在现场找到了她。

这是个来自甘肃省武威市偏远小村庄的小媳妇,因为爱情嫁到了昌吉市的二六工镇。在她的内心深处,社火是她打小就最喜爱的活动。记得还在上初中时,听说三十里外的县城元宵节要进行社火表演,几个小伙伴背着家长,悄悄在天还没有亮时就出了家门,在寒风中跑到了县城。那一场元宵社火,让这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第一次发现,扭起的秧歌竟然能把自己的心给勾走了。

那天的县城大街上,来了十几支社火队伍,其中一支队伍领头的是个中年汉子。他身穿大红的衣服,双手上是黄色的手帕,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与另一支社火队伍在县城中心的十字路口相遇后,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舞。

当时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各自的鼓队,锣鼓敲得震天响,节奏听得清晰明了。这个汉子的队伍在他的带领下,用声势把整个场面都压住了。手中的黄手帕在头顶上翻滚,在腰间舞转,在身旁摇摆。队形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赢得围拢在一旁的观众们一阵阵的掌声和叫好声。

只见舞“斗”到最关键时,这位汉子右手向前一伸,右腿顺势向前一迈,整个身体一个360度的旋转,一手向天,一手平展,亮亮地站在了街当中。

“鹞子翻身。”

身旁的一个老人惊喜地叫出声来。小姑娘的她,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漂亮的动作叫“鹞子翻身”。

这个漂亮的动作做出后,立即惊呆了与之“斗”舞的队伍和在场观看的所有人。叫好声和鼓掌声中,对方的社火队只好偃旗息鼓,败下阵来。

站在一旁目不转睛观看的她,虽然当时只是个孩子,却也被这个新颖漂亮的动作惊到了,头脑似乎也不运转了,呆呆地立在当街,半晌也没反应过来,是同伴的拍打,才把她从痴迷中叫醒。

回村的路上,寒风仍然猛烈,却丝毫没有阻挡住他们的兴奋和热情。同伴们一直说笑着社火中看到的有趣的事,只有她一个人落在大家的后面,脑海里一直回味着那个汉子最后亮相的动作。自觉不自觉地,她的身体也依记忆学起了那个鹞子翻身的动作。伸出右手,迈出右腿,刚一旋转,身体却失去了重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同伴听到声音赶忙跑回来扶起了她,问她怎么回事,她只是摇摇头,笑笑不说话。又走了一段路,她仍然模仿起这个动作,又摔倒了。

就这样,这三十里路,她脑海里都是鹞子翻身怎么跳,早已把过年新做的衣服搞得全是泥土,回家被妈妈骂了个狗血喷头。

喜欢是成功的基础。因为喜欢,她小小年纪就成了学校和村里社火队伍中的一员。说不清为什么就喜欢这个穿上漂亮衣服,手里拿着漂亮手帕,在新春冬日里跳来跳去,走村串乡,为大家带来欢乐喜庆的社火。也因为喜欢,她看到的新舞姿让她痴迷了多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鹞子翻身这个高难度的秧歌动作硬是让她无师自通地攻下来了。当她跳给小伙伴看时,大家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天没有缓过神来,一个劲地问她是从哪学的这个动作,太好看了。

那时的她,也只是笑着低下了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练了多少次,摔了多少跤。

第二年元宵节,她所在的小村也有了社火队,也走到三十里外的县城“闹”了一场,她虽说年纪不大,却第一次成为村里社火队的领队人,站在队头,一次次展示了自己琢磨,经过成千上万次练习,最终练成的秧歌动作——鹞子翻身。

人就是这样,一旦内心有了一种追求,必定成为一生的追求。虽说后来远离家乡,嫁入昌吉,但她内心深处对社火表演的喜爱从没消退。当几年前,擺脱了贫困、走上富裕路的村庄组织社火队,准备参加昌吉市元宵节闹社火比赛时,她深藏在心灵深处的那个火苗再次被点燃,几番表演后,她自然成为全村公认的秧歌跳得最好,最有激情的领头人。

“为什么跳得这么兴奋?”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

她却大大方方地说道:“现在的日子过得这么好,大家聚在一起闹个社火,扭个秧歌,能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就是让我每次闹社火时最兴奋的。”

说完这句话,她又被伙伴拉进了队伍中。她们想舞着社火走回村里去,想把自己最幸福的笑容传递给所有的人,想把自己最美丽的舞姿展示给所有的人,更想用自己的快乐感染所有的人。

手里的红手帕又舞起来了,舞得翩翩飞翔,舞得花枝乱颤,舞得尽情尽意,舞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猜你喜欢
昌吉市社火手帕
新疆昌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研究
花花草草染手帕
闹社火
手帕游戏1、2、3
烧不坏的手帕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社火,耍起来
穿透杯子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