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3-06-09 16:13王五侠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智慧课堂培养策略

王五侠

摘 要:科学探究素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导向。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生物学教学的“工具”。在智慧课堂上,学生可以积极探究生物学内容,顺其自然地发展科学探究素养。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智慧课堂为依托,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不同教学环节为立足点,应用多样化策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鉴于此,文章将从不同环节入手,阐述以智慧课堂为依托,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智慧课堂;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2-0014-03

引  言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了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并提出了诸多建议。例如,灵活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等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等。同时,《课程标准》指明了生物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由四大维度构成,科学探究素养是其中之一。科学探究素养是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1]。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现代化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手段。例如,电子白板是智慧课堂的助力,是一种技术成熟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有智慧黑板、交互式智能平板等互动设备;有黑板投影展示、智能笔等教学辅助工具;有电子易课堂、班级优化大师等辅助软件[2]。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可以直观展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使学生发散思维,发现生物学问题,由此展开探究。所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智慧课堂为依托,以电子白板为“工具”,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不同教学环节为立足点,采用多样化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其认知生物学内容,同时发展科学探究素养,进而达成预期目标,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调动探究积极性

电子白板具有化抽象为直观的效果。直观的生活场景,或实验场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立足课堂导入环节,联系教学内容,在电子白板上展现相关场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两个场景。场景一:上午最后一节课时,部分学生饥肠辘辘;场景二:斯帕兰扎尼的“鹰与笼子”的实验。在学生观看时,教师可以围绕不同场景,提出不同问题,如“食物在什么物质的作用下被消化了呢?”“在实验中,食物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使用金属小笼?”等。此时,学生会走进生活情境中,边观看边思考。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探究兴趣,并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在交流时,学生能够迁移生活经验和生物学认知,提出不同看法,碰撞思维,得出结论,如“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消化”

“消化分为物理型和化学型这两种方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阐述结论。教师还要把握时机,继续引导:“化学型消化依赖于什么物质?”部分学生能够据此拓展思维,想到“细胞内可能存在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引出本节课内容,和学生一起探究“酶”。

由此可见,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场景,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不断思考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进而建构生物学认知,发展科学探究素养。

二、课堂讲解:师生互动,进行多样化探究

(一)师生互动,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是探究生物学的主体。电子白板功能多样,且操作简单。学生操作电子白板的过程,正是其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建构生物认知,同时发展生物学科学探究素养。所以,在生物学讲解环节,教师可以将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权利交给学生,并应用适宜方式,如提出问题,呈现任务等,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在导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ATP有哪些特点?”为使学生顺利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如此要求:“请大家试着用不同的图形替代ATP的各个部分,建构一个完整的ATP。”在问题和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学生会边思考边动手,尝试建构生物学模型。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在生物学认知的作用下,能够建构出ATP的结构模型。然后,教师可以从中随机选择一名学生,鼓励其到讲台上操作电子白板,展现ATP的结构模型。

学生代表用“”“”“”等形状代表ATP的不同成分,并用“-”和“~”这两种化学键进行连接,展现了一个完整的ATP,同时讲述每个符号代表的含义。其他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对ATP的结构有直观认知。教师则要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ATP中的‘A与核酸中的‘A有哪些差异?能否用这个生物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的作用下,全体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后,部分学生毛遂自荐,走到讲台上,主动操作电子白板,将ATP结构中两个“”删除,由此得到RNA中的“A”。教师可以结合此操作进行归纳:“ATP的化学性质相对不稳定,会与某种物质相互转化。”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观察教材中图5-5‘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想一想能否用生物学模型来模拟此过程?”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读思结合,探寻到ATP和ADP的转化过程,并尝试用生物学模型进行模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操作电子白板,展现模拟过程,并用清晰的语言介绍转化过程。教师则要有针对性地做出补充,帮助学生建構完善的认知。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智慧课堂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