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3-06-13 17:06曹建英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曹建英

【摘要】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要的学科,教师应当秉承“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前预习知识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对数学思维进行积极引导,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点拨讲解;整合教学评价内容,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发展;强化数学课的复习环节,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改善作业的整体结构,提高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是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难度的学科,其内容的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最终评价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学评”三者之间应当注重关联关系,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并优化评价环节,使教学整体框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及时查缺补漏,完善数学教学体系.

1 教学评一致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当保持一致性.只有朝着一样的教学目标而奋斗,才可以保障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更好发展.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结合教学主体双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前提,进而展开一系列的教学计划.通过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进行设计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教学计划.依托教材的课本内容,对教学结果进行教学主体双方的共同评价.通过评价的环节,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并逐渐完善教学课堂.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从而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体系.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而制定,通过教学主体共同努力的方式,来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数学能力[1].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会感到理论知识较为枯燥、难懂,这会大大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科知识中晦涩难懂的公式、理论进行较为具体的讲授,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完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可以在正确思维模式的引导下,进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提升综合能力素养[2].

2 教学评一致在课堂上的策略研究

2.1 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习能动性

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辅工具来进行课前导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概念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清晰地认知和学习,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多优点,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氛围,还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形成一定的认知,有利于对知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教师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及案例进行新课程的导入,使数学知识变得具象化,为后续正式课程的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需要将自己“教”的内容和学生需要“学”的内容相互结合,并在导入环节结束后,对这个教学过程作出教学评价,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目的.

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列举出随机事件的案例.如,“在开车到十字路口时,遇到路灯”“从深圳到北京的火车会在今天下午正点到达北京”等图片形式的案例.与随机事件相对应的是必然事件,必然事件是事前就知道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如,“柴火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运动会上进行跳远运动,最终学生会落在地面上”等.还存在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升起”“煮熟的鸭子,然后飞了”“骰子掷出的点数为7”等.通过图片结合案例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营造情境学习氛围[3].并在正式课程开始前,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些概念性的内容有所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教师利用课前时间将数学概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生活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进而减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质量及效率,對教学主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2.2 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经验较少,因此,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在遇到重难点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进行点拨与讲解.将教与学进行有效结合,促进知识架构的搭建.在自主学习阶段,需要分为两个环节.首先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数学问题的思考,学生进行自主发言,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点拨,使其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和技巧的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例如 在对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了解公式、概念以及分解作用的基础上,对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进行自主体会.教师需要提示分解因式与分解因数的概念类似,借助以往掌握的分解质因数来更好地理解“分解因式”.通过提问“15、18、65、81的分解质因数是多少”来引发本节课程的思考[4].教师需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教学节奏,多提出思考问题,并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和讲解.鼓励学生“猜”答案,再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并通过检验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猜测的正确与否.教师应当在学生进行答案展示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使其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2.3 整合教学评价内容,注重学习的过程

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構建教学评价组织形式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评价中,不应当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更应当从多个角度、综合方面来进行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下,教学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教学结果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使其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并逐渐培养学习兴趣[5].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进步还是存在问题,教师都应当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并对其进行正确价值观念和数学思维的引导.教师需要结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最终做出综合性的教学评价.

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准备好一把剪刀、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尺子.然后在正式课程开始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制作,从而引出a2+b2=c2的定理.然后组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合理评价,教师可以给定自评的大概范围,以供其参考.例如,“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技巧?怎样可以将抽象概念进行有效记忆?在进行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否团结一致?”并在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对其他成员在教学过程中的贡献及其表现,进行组内互评.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鼓励,使其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和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评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更能使自身的综合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2.4 强化课程复习要求,对知识进行巩固

良好的预习可以对课程有更好地掌握,那么合理的复习就会对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课后复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进行课程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温习已掌握的知识,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记忆.教师应当在课后复习中,贯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框架后,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微课的方式,来对课后复习环节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进行反复的视频讲解,并在课后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例如 在学习完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的方式,将“消元”“化归”的解题思路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运用大量习题练习的方式,来强化解方程的能力.并且在进行微课学习时,学生应当按照一定的解题流程来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练习训练,从而加深对解方程式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学生需要在完成课后练习后,自己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做出自评,并将掌握得不熟练的知识点反映给教师.教师在收到反馈后,需要及时帮助其解决切实问题,确保“教学评”三者之间运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2.5 改善作业内容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为了使学生不因为作业的枯燥而不愿意进行作业练习,因此,教师应当改善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教师在进行作业内容设计时,应当避免出现知识点的重复练习以及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应当注重课后作业的延伸与拓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结构.初中数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趣味引导”的方式,来提升学科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作业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完成.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结合生活中的趣事和案例,来引发对作业内容进行自主探知,使其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作业的布置.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并规定好100元现金进行蔬菜、水果、肉类的购买.然后组织学生将购买清单进行记录,如果消费少于100元,那么就代表现金成正数.如果消费多于100元,那么就代表现金成负数.通过参与实践作业的方式,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并且这种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获得实践能力,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对初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采用三者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结构更为清晰,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保障优质课堂的开展.“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素养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颜窈琦.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66-67.

[2]茅亚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106-107.

[3]滕蓓蓓.强化问题引领,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122-123.

[4]蒋锁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5):52-54.

[5]敏学礼.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A5):64-66.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