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21 11:42李莉许敏佟显峰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新文科大学英语

李莉 许敏 佟显峰

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同其他专业交叉融合,才能凸显工具性。文章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合理融入专门用途英语的路径。

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

新文科建设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引入新理念,利用新技术,通过学科、课程交叉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融合型人才。而现阶段,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一味地强调通用英语,尽管融入了跨文化交际内容和课程思政元素,却一直忽略了专门用途英语对学生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双向促进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特殊性,如大量的专业术语均来源于英语,且部分中文译文晦涩难懂,这让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脱节深感无力。面对新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需求,民办高校有必要对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体现自身的办学定位。

一、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通用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脱节,等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突出应用性,但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偏离了这一点。蔡基刚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英语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从而更好地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民办高校只有开展基于学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因为即使一些学生的通用英语水平很高,跨文化交际知识丰富,但是如果不了解专业特有的话语方式,他们仍然很难有效汲取专业信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外语的重要性,即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能阅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建议基础级别的通用英语课程设置为128至256学时(每周不少于4课时),提高级别的通用英语课程设置为128学时(每周安排2至4课时),两个级别可融入跨文化交际和专门用途英语内容,而发展级别的课程可设定为限定选修课或任意选修课。

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安排大一、大二学年必修通用英语课程,大三开始必修或选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但部分民办高校在大一、大二学年仍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专门用途英语内容,甚至在大三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长达两个学年的通用英语学习与专业教育完全分割,这直接导致学生既无法将英语用在专业表达中,又无法利用英语促进专业知识的精进。

此外,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源入学英语水平整体偏低,所以许多民办高校采取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也实属无奈。虽然一些民办高校采取了分层教学,但是大部分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想要通过较为浅显的通用英语学习提升英语水平仍然比较困难。

工科专业男生占比较大,根据笔者调查,四川工業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9级、2020级、2021级三个年级各班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2.75∶1、3.19∶1、5.63∶1。通常来说,工科专业男生英语水平普遍低于女生。在男生占比如此巨大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难度更大。同时,学生对纯粹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考研英语成为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唯一动力。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过多强调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围绕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展开,教师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解题技巧和模拟演练上,学生也疲于应付,只能死记硬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一般为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欠缺趣味性和生动性,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这样无趣且不能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堂,严重影响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目前的通用英语课程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还不能完全实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必须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与通用英语课程并行,才能在提高学生基础英语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二、新文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面对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各种问题,民办高校要从重视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转移到重视其工具性上来。民办高校应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将专门用途英语内容有机融入通用英语课程,即“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模式。该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又能让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在改革课程设置的同时,民办高校还要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革新。

(一)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大学英语“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模式

课程设置的第一原则是需求,尤其是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的需求。既然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从事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民办高校就应该让学生尽早接触和学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蔡基刚教授一直提倡,大学英语应该是专业教育而不是通识教育,所以高校应该取消通用英语课程和跨文化交际课程。 笔者赞同蔡基刚教授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能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观点。但是对民办高校而言,完全取消通用英语课程或采用通用英语课程“零学分方法” ,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直接学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会增加他们英语学习的难度,不切合实际。因此,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部分通用英语课程的基础上,民办高校应有机融入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教学内容。例如,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每学期专门用途英语内容的选择应以此学期设置的专业课程为依据。

下面,笔者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第一学期该专业必修课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与C语言I,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则可以选择相对应的专业介绍性文章和C语言频繁使用的代码词汇。第二学期开设电路分析基础和C语言II,实践课程为电工实训和金工实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则应涉及电路和机械加工基础等知识。第三学期开设电子CAD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实践课程为模电设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则应涉及电子元器件介绍、实验报告和技术说明等。第四学期开设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与应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则可以涉及相关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等。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专业和行业中常用的语篇结构与句法表达,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或行业中进行有效交际。

(二)“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模式下的教材选择

笔者认为,通用英语课程应使用读写教程或综合教程,内容选择要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单元,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剩余单元内容可作为拓展阅读和练习材料。专门用途英语内容可以通过挖掘通用英语内容与专门用途英语契合之处进行衔接和融入。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为例,笔者列举可以切入专门用途英语内容的单元。第一册可以选择第3单元课文A“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活)”作为切入点,导入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移动电话系统、PC系统、5G、无线局域网等电子系统内容;第二册可以选择第2单元课文A“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人文学科:过时了吗?)”作为切入点,深度比较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挖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第三册可以选择第3单元课文“Life stories(人生故事)”作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入电子产品领军品牌,如华为、苹果、小米等,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共同探讨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及其創新的思路;第四册可以选择第7单元课文A“The coming energy crisis(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机)”中提及的新型半导体、晶体管电子技术和在能源挑战下的国际合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技术和语言两个维度学习相关专门用途英语,并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跨领域、跨学科合作。

教师导入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可以选取权威教材,如由任治刚编著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程》(第5版)。该教程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分支,编排简明系统,选材丰富实用。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很难看懂教材,教师也无法将教材内容全数讲解给学生听。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选择教材:第一,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权威教材,但是需按照学期专业课程设置分别选择有关章节。第二,教师可以与专业教师合作编写教材。英语教师负责语言部分,如具体的语言技能练习方式,而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各学期专业课程安排挑选内容,最后合作编写出具有本校特色且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三)创新“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模式

“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关键。无论是通用英语教学内容,还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教师都应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第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导向法等,设计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第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费曼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实际应用到自主学习中,从而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第三,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优质丰富且有趣实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制订清晰且能充分展示学生技能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语构建和学科体系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课题“跨学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项目编号:MBXH20YB363。

(作者单位: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新文科大学英语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构建“专门用途英语+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