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主旨层面研究培养学生审美人格的策略

2023-06-21 03:21严华燕
新教育·科研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严华燕

【摘要】在戏剧主旨的框架中,借助多种辅学手段进行引导和组织,从整合戏剧内容、优化戏剧鉴赏、组织戏剧演绎等方面给学生更多直观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优秀戏剧文化传承学习中建立正确认知,促进其审美人格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主旨;审美人格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舞蹈、音乐、绘画、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对提升高中学生的审美人格大有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戏剧功能和戏剧重视程度有些失衡。戏剧教学内容相对占比较小,学生学习关注度不高,很多地方戏剧表演活动也比较冷清,学生对戏剧的感知体验很少,自然不能产生浓郁的学习热情,无法从戏剧主旨中获得审美体验。戏剧属于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思想内涵丰富,其教育价值不容小觑。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下册安排了戏剧节选内容,具有主旨代表性。教师要通过深度发掘戏剧主旨内涵,培养学生审美人格。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戏劇教学带来更多选项,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搜集、内容整合,对经典戏剧主旨进行深入研习, 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更丰富的审美价值观。

一、整合戏剧内容,创设审美人格培养情境

教材戏剧脚本内容比较多,教师教学设计时,要根据主旨方向做好整合处理,创设理论情境,了解戏剧基本常识,了解作家创作背景,为准确把握戏剧主旨做铺垫;挑选实践情境,把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进行重点场景划分,人、事、景、情一体展开阅读鉴赏,为审美体验做现场建设,为培养审美人格做铺垫。有形象、有画面、有声音、有情绪,这些给学生带来了感官和思想上的冲击,由戏剧的审美规范形成个体的审美自觉,使个体生命有更广泛的参照和更崇高的目标,从而实现审美人格的培养。因为学生对戏剧的理解比较粗浅,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戏剧,见识、经验的缺乏对学生学习戏剧有很大的制约。教师对学生戏剧认知要做客观评估,以便做出针对性安排,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情境。精选戏剧重点场景、拓展戏剧教材完整内容,阅读相关主题群文,联结地方戏剧资源,适时展播相关视频,组织戏剧演绎等活动,对学生形成有效触动,进入沉浸式学习。

如教学《玩偶之家》时,教师先确定好主旨方向和审美人格培养目标。主旨是:呼唤“真正的人”的自由个体的复归。审美人格的培养目标是:独立自由、自立自强,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内容,并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首先是创造时代情境,了解作者易卜生。作者易卜生是挪威伟大的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易卜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人性丧失的现实进行无情地批判,呼唤真正的人的复归;呼唤尊严、道德、情感和期盼以及精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不尽的启示意义。

其次是选择重要场景,理解主旨。教师引导学生将剧本分为四个部分,学生阅读思考,互动交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围绕娜拉的人格觉醒展开设计的:第一个部分写娜拉从舞会归来,海尔茂盛赞娜拉;第二部分写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后,怒骂娜拉;第三部分写海尔茂收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后,重新变得甜言蜜语;第四部分写娜拉认清海尔茂的嘴脸,决定出走。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部剧的主要情节,在戏剧情节的突转中,感知人物形象,为理解娜拉的人格觉醒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群文阅读,比如阅读鲁迅的《伤逝》、茅盾的《虹》、叶圣陶的《倪焕之》、杨沫的《青春之歌》等,创设文学沙龙式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对抗生活动荡、掌握命运轮盘、实现人生突围”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独立自强的审美人格。

这部剧是典型的社会问题剧,学生在阅读讲述中逐渐接受情感的冲击,生发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性的反思,对自我的体察,形成了无数个“娜拉”的出走,审美人格教育自然发生。

二、优化戏剧鉴赏,提升审美人格培养品质

戏剧有三大要素:矛盾冲突、舞台说明、人物台词。不同的剧本,有不同的表现重点。教师要对教材安排进行优化处理,在戏剧主旨的引领下,为学生提供一些鉴赏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卓有成效的鉴赏学习。人物台词是最精彩的部分,情节通过台词得以推进,人物形象通过台词得以丰满。学生通过人物台词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自然形成人物印象,同时能够窥见时代特征,精准把握戏剧主旨。教师要提醒学生,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的戏剧场景,需要与时代相联系。学生对角色人物的认知会存在一些偏差,教师要进行适度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台词进行戏剧人物形象分析,达成审美人格的培养目标。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支持,如在学习《哈姆莱特》这部戏剧时,学生先要了解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专制野蛮与残暴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对这一主旨的把握,最典型的鉴赏应该是“哈姆莱特”的心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教师可以提供资料链接,比如“文艺复兴”的内涵和表现,17世纪的英国特征,12世纪的丹麦特征,哈姆莱特的教育历程等。之后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结合文字形象和影视形象,对这个人物进行鉴赏分析。学生进入深度思考环节,教师可提醒学生从理想与现实、行动与等待等因素的融合中分析人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哈姆莱特是有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也有人说,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还有人说,哈姆莱特是懦弱者;甚至有学生说,这是一个两面派,没有自己的主见。教师不要立即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是非评价,而是鼓励学生结合人物走向了毁灭的命运历程进行思辨,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在对哈姆莱特大量的独白语言鉴赏中,如“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学生对这个代表人文主义理想的王子,从充满理想的热情走向充满痛苦的毁灭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激发了心中的正义、良知和悲悯情怀。

在戏剧主旨的框架中,优化戏剧鉴赏角度和鉴赏手段,以启发和任务为课堂线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升了审美人格的培养品质。

三、组织戏剧演绎,强化审美人格培养体验

除了影视素材,学生观看戏剧的机会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也没有接触戏剧台前幕后的机会。为此,教师适时推出一些戏剧演绎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实践体验的机会。通过排练和展演,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机会,感受戏剧主旨,揣摩角色形象,激发自觉审美意识。学生对现场演绎戏剧情节比较感兴趣,或积极出演,或热烈评论。教师不妨设计角色选拔活动,演评结合,使演绎活动全面而顺利展开。教师甚至可以亲自参与演绎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更高。

比如排演《雷雨》。曹禺的《雷雨》自从上映以来,一直是各类话剧团的保留剧目。其中的爱恨情仇、时世浮沉赢得了一代代人的喜欢。“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剧本对剥削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使读者(观众)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主要角色再次进行重点讨论,揣摩戏剧语言的潜台词,对其悲剧成因进行重点分析,归结出戏剧表达主旨,最后推出现场演绎的活动任务。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定五名学生,分别饰演鲁四凤、周朴园、侍萍、周沖、鲁大海,并借助多媒体进行背景展示和音乐渲染,演绎获得圆满成功。学生在评价与演绎中,对人物的美好品质予以肯定,对丑陋的人性予以批判,对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予以真挚的同情,从而达成审美人格的培养目的。

教师设计课堂演绎活动,组织学生现场演绎,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了戏剧的育人功能。学生演绎戏剧未必要真正进入角色,活动本身就能产生丰富的触动力量,让理解主旨水到渠成。教师借助戏剧主旨内涵展开思想教育,对万恶的旧社会进行鞭挞,使学生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戏剧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艺术感染力提出了要求,能促进学生养成丰富、高尚的审美情趣,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独立的个性去融入社会。学生在鉴赏体验中理解了戏剧主旨,建立了审美人格认知。教师要力求让戏剧教学创新化、有形化、互动化,发挥好戏剧教学应有的“立德树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潘迅.高中语文小说和戏剧阅读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8).

[2]黄彦延.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戏剧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J].教育界,2022(09).

[3]黄娟.高中语文戏剧单元教学策略新探[J].新作文,2022(24).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论“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