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程渗透生命教育“三维观”的路径

2023-06-24 12:50陈丹阳
书画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三维实施路径

陈丹阳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命教育;三维;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属于全人教育,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将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1]然而,纵观当前的美术课堂,生命教育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客观环境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外,更多是审美教育过程中,对生命教育理解出现偏差,缺乏对生命不同维度整体关怀的融合渗透。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既要将其贯穿人生的始终,也要落实到人生命的各个维度。聊城大学学者郝春燕在《书法美学中的三重维度》一文中曾指出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生命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身体之维、精神之维和社会存在之维。其中,身体审美之维主要包括感官感知建构艺术审美意象;身体比兴构建审美品鉴标准。精神审美之维则包括人的精神意识对艺术创作的主动性,体现为“意”“心”“性情”在审美活动中的功能。社会存在审美之维则涉及人类生存的时空关系,也就是历史和地域生命经验对审美观的影响互促。同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业类别、人品气质,也对审美品鉴认知有影响。虽然其是从书法美学角度出发剖析了审美的生命内涵层面,但其对所有艺术教育中生命内涵的认知和挖掘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也应立足人的自然(身体)、精神和社会三维统一的生命审美维度。美术教育,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欣赏、探索,都在对作品创造或品鉴中自然形成了美术与人生命关系的思考与感受,初中美术四大领域教育内容可以分别侧重生命教育不同维度,更有针对性地落地美育的生命内涵。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中体会自然生命

“中国古典美学有审美感应说之传统,感应则源于人体和心灵的感知能力,呈现为生命体验,与之呼应的是艺术审美理论中的‘比兴思维,拟人、拟物、拟形等表述。中国书法理论离不开古典美学的土壤,充满了审美关系中视、听、触等身体经验的乐章,塑造出感官与万物感应的书法审美意象,涉及书法与人生理结构、体貌特征、健康状态等各方面的审美联系,传递出艺术美的趣味、格调、气象等不同层面的理想追求和优劣评价。”[2]161审美感应说不仅仅对书法理论的发展意义深远,事实上中西方艺术理论和创作领域都注意到艺术审美是以人的感知为基础,实现主体与对象的感应,生成具有个体独特生命经验的美感,并且将身体的美感作为审美对象和审美评价标准。

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重在强调通过学生自由的创造与表达,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用美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认知。造型艺术可以运用视觉、触觉感知,也注重身体美感的欣赏提炼,同时还有情感表达,这些都蕴含着个体独特的生命经验。“学习中不仅是让学生创造出能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作品蕴含的生命关怀含义。”[3]在此领域可以将审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感应关系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用嘴表达”“动手创造”“用眼观察”,形成完整的创造体验过程,将自然生命教育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只有在进行体验后生成情感才能有感而发,从而创作出具有个人意义的作品。

例如,在“小伙伴”一课中,侧重培养学生肖像画的绘画表现能力,尤其是对身体美与内在精神气质的捕捉、提炼,内在关系的把握以及创作表现。在创作前,先引导学生观察面部比例和特征,寻找特性。以同桌和朋友的脸为对象,互相观察,抓住吸引人的个性特征,学会欣赏自然美。然后运用对比观察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媒材和表现方法下肖像画中人物形象特征的不同,深化学生对绘画中人物情感表达的理解。接着在学习三庭五眼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表现方法为自己的同桌画一幅肖像,并抓住人物性格和面部特征两部分进行创作,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将自己对同桌的情感以色彩或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创作乐趣,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脸庞跃然纸上。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在作品展示环节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与思考,外化情感。在“小伙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共同构成了多彩的校园,激发学生作为“校园一分子”的归属感。这也使学生在表达他人的相貌特征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在聆听自己的相貌特征时学会接纳自己,感受自然美。这更使学生在动手选材和创作中了解各种材料、技法、形式的表现乐趣,产生表达的欲望,感受不同造型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作为校园主体的愉悦感和幸福感,完成作品时产生的成就感,这些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欣赏自己、尊重他人、热爱自然生命。

二、在“欣赏·评述”领域中感悟精神生命

“精神领域的存在,这也是中外美学关注的生命存在核心部分。人认识世界和美,是‘他作为身体通过落到实处的活动建构世界,精神活动是人生活实践的生命活动的内部过程,集中反映了人对世界的关系。人的生命离不开精神活动的存在,在中国美学人物品藻著述中既有人体之美的观照,也有人物内在精神的窥察,古典哲学和艺术理论还孕育了关涉表现、风格、主体修养的审美概念。”[2]162精神活动是人在进行生命活动时的内部过程,集中反映了客观世界,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审美表达的核心内容。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实現学生精神世界的完善与发展。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美术作品映射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它同样也是对人类特定文化的沉淀,对时代特征的反映。

欣赏作为一种自主的观察、思考活动,能够内化认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强调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作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求,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审美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培养。例如,在“弘扬真善美”这节课中,通过欣赏青铜雕塑《奔马》、委拉斯开兹的油画《纺织女工》以及王文彬的《夯歌》三件作品,让学生发现和认识作品反映的画面人物内心情感和作者创作意图,并进一步观察思考画面中作者借助艺术形象想要表达什么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真”“善”“美”。在欣赏雕塑《奔马》时,引导学生观察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矫健之势,感知充满活力的动感、力感,了解其形象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体味作品中奔马的生命力,感受生命之“真”。通过对《纺织女工》《夯歌》这类绘画作品的赏析,感受画面中不同形象的表现形式所传递出作者内心对现实生活与大众命运寄托之“善”。

此外,国画创作中“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4],画家四要“笔法、墨气、丘壑、气韵”[5],其笔法的“骨气”,画面的“境界”“立意”等等,都是在讲中国画中“气”的重要性,气则精神,气先于形,画面上精神气象的体现是评价人与画的基本标准;西方绘画所追求的“表现”,是运用狂放的笔触、瞬间的光影、生动变化的线条在作品上留下心灵的印记,通过作品表现出自身的生命状态,与观者进行精神上的“对话”,等等。总体而言,“人”的精神意识为创作与欣赏的内因,是美术欣赏课中渗透精神生命教育的关键。

三、在“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领域中延续社会生命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活的维度,不同历史、地域的书写有社会功能、审美特征等差异,这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结果。古代书法理论家们围绕书法审美的古今、南北之别,社会实用性与审美嬗变等问题展开阐述,形成了书法美学的社会生活之维。”[2]162同样,在其他造型艺术中也存在时空审美之维,是人类社会生命经验的艺术化体现的结果。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品,有独特的历史和地域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和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体悟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带来的艺术美感个性和共性特征。

艺术作品内容和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化倾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关系认知,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对当下社会本质的反映,在对作品进行创作欣赏的过程就是置身于社会发展的过程。此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工、合作、探索是创作的常规步骤,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个体社会化,成为能够适应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两个领域与生活的联系尤其密切。“设计·应用”领域特别注重实践的生活化应用,强调通过体验与实践,让学生贴近生活,拉近自身与环境、社会以及他人的关系。“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观察、体验、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關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学生通过学习,提升设计意识,用自由大胆的想象来创造作品,将自身对社会、环境或其他事物的认知转化为外部作品的再现,并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合作逐步实现个体社会化,因此,这两个领域注重社会生命内涵教育有较强的优势。

例如,在“风筝设计”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鼓励学生分组对风筝类型、形态等的变迁和地域差异进行讨论,并设置自由辩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时空语境差异下风筝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设计国内外风筝比较主题,提升民族美感认知能力和民族自豪感。课中,在学习风筝的制作方法与设计要点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操,各司其职又默契配合,相互启发,大胆创新,在合作中创作出蕴含个体审美经验的风筝。通过与他人的相互沟通,交流合作,不断磨合以求呈现出最佳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社会性,让他们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让学生领悟到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树立合作共赢、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理念。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有很多切入点,将美术教育与人生命的不同维度相融合,可帮助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同时体会自然生命、感悟精神生命、发展社会生命,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与体验中探索生命的真谛。同时,除了本文所探讨的生命三维度之外,更多的适合美术教学的生命教育元素有待继续发现和总结。总之,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要内核,美术教师应积极挖掘适合生命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优势,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热爱生命、感悟人生,实现自我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约稿、责编:徐琳祺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三维实施路径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培养欣赏评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