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境视域下融入汉字文化的阅读教学

2023-06-26 03:36高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阅读教学

高洁

【摘要】基于全语境视域,将意蕴丰富的汉字文化融入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品读丰富的意象,有助于体会隐藏的情感,有助于感知精准的表达;从汉字文化角度,创设活动、品词析句和想象画面,变“学会”为“会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全语境  汉字文化  阅读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生命哲学视角下小学高阶课堂的创新路径的研究》(编号:JN2021/13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001-03

全语境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语言学习与运用所涉及的所有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依据言语从内到外,可将全语境依次分为言内语境、言伴语境、言外语境。基于全语境视域,将汉字文化融入阅读教学中,更能建立字与文、字与人之间的联系,拉近学生与汉字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以汉字为载体,阐释和积淀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汉字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藏着民族智慧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更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实现“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让阅读教学真正发生。

一、阅读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的价值

1.赏汉字之魅,品读丰富意象

古诗词中的丰富意象,往往承载着人的情感、人的心理,既是意蕴,又是共感。象形性和表意性是汉字独特魅力的源泉,“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1]追根溯源,这类象形字的古文字和它们的意思有紧密的联系,如“象、山、水、日、月、鱼”等。而“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2]这类会意字是合体字,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汉字构形学来挖掘汉字的奥秘,如“小土尘”“小大尖”“日月明”“二人从”“三人众”“人木休”等等。

在课堂上,教师要敏锐地关注到这类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字形开始,联系字的偏旁,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由字到词再到句,有助于在阅读教学,特别是古诗教学里品读丰富的意象。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诗,当学生读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对其中的“相媚好”意思不理解时,可以引导关注“媚”这个字的古文字,相机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的上面是眉毛,中间是眼睛,下面是一个女子。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就表示美女的眉眼很动人,多么惹人喜爱呀!所以,“媚”的引申义有一个就是“喜爱”。理解了“媚”字,“相媚好”就可以理解为互相喜爱对方,而“醉里吴音相媚好”就是指这一对翁媪喝得有点醉意,他们用吴地方言互相说着喜爱对方的话。这样的古诗教学,关注了关键意象,借助汉字文化,展开想象,理解了字意、诗意,体会到这汉字背后的深意,让学习自然生长。

2.品汉字之韵,体会隐藏情感

文章有情感,汉字有温度,学习课文时,我们会发现有时作者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直抒胸臆”;而更多的文人会含蓄地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在传神的字眼里。“一切景语皆情语”,借助汉字文化,究其根本,把原本抽象难懂的汉字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可感,通过深入挖掘这些传神的字眼的字理内涵,感受其韵味以及用得妙的地方,体会隐藏情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如,《乡下人家》这课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景致、这一处景致独特、迷人的地方。鸡、鸭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家禽,读到鸡、鸭在“觅食”时,相机引导学生发现“觅”上边是爪,下面“见”,老师可以边做刨的动作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母鸡睁大眼睛、用爪子在草丛中不停地刨着、刨着。可能会刨到什么?有学生会想到小蚯蚓、小米粒等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母鸡会立即“咕咕咕”地叫着,仿佛在说孩子们快来吃!快来吃!这边有蚯蚓!进而感受慈爱的鸡妈妈。多么温馨自然啊!多么美好的场景啊!学生能体会到“觅”字的意蕴,描述出自己想象到的乡下人家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多么和谐,其实是作者把对鸡、鸭的喜欢、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就隐藏在“觅食”这个传神的字眼里了。

3.悟汉字之妙,感知精准表达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有汉字,教学时可以将领略汉字文化的方式变得更多元,可以在生活中识字、在自然中识字, 阅读教学时更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汉字产生更直观的理解,感知用词的精准和表达的生动,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教学《羿射九日》这课时,通过提问:“‘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炙烤”一词,两个字里都有火,再出示图片,更直观地感受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场面。通过提問:“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人们的生活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关注“焦、蒸、熔”这些字都有火,再出示动画,看禾苗被晒枯、土地被烤焦、江河的水被蒸干的情景,教师相机讲解连地上的沙石好像也要熔化了。重点讲解“熔”字指的是固体物质在加热后成为液体,那么坚硬的沙石都快被火球晒化了,大地上的动物四处逃窜,找不到容身之地,进一步体会人类日子的艰难。像这样,由一个带有“火”字的字,联系前后文找到其他带有“火”的字,用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借助图片,进一步感受十个太阳让人们生活变得每况愈下。运用动画演示,学生能知晓字形的变化,运用图片多媒体,能感悟汉字蕴藏的文化,感受精准的表达。

二、融汉字文化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基于儿童,创设活动

基于儿童,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提高汉字教学效率的不二法门,活动情境可以是有趣的游戏活动情境,也可以是有意义的故事活动情境,还可以是形象的图画活动情境。在学汉字伊始,要保持住儿童的好奇心,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创设趣味的游戏、生动的故事,并把需要掌握的汉字融入进去。尤其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天性爱玩,对有新鲜感的事物充满好奇,在这样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儿童会不知不觉被吸引,集中注意力,把汉字学习变得像闯关游戏一样,他们在不断挑战中有效地学习生字,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识字与游戏充分结合,游戏情境下的识字难度和形式在不同阶段要有所差异。常用识字游戏主要涵盖摘苹果、汉字对对碰以及走汉字迷宫等。儿童在小学阶段想象力很丰富,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故事,把一个抽象的汉字想象成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对提高汉字的学习效率大有帮助。可以在班级举办“汉字故事汇”, 例如学习“愁”字时,可以结合字形、字义编故事:“旧社会,秋天一到,穷人因为没有衣食过冬,心里直发愁”,这样的故事言简意丰,既分析了字形又帮助儿童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像这样,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儿童对汉字的感知更深刻。除了单个汉字可以编故事,还可以将一组有共同部件的汉字编进一个故事里,例如“包”字家族的字,可以编故事:一天,“包”从姐姐身边跑出去玩。它跑到大街上,走进了一家花店,把一枝鲜花放在头顶上,于是“包”就变成了 “苞”。“苞”又来到学校,看到小伙伴在赛跑,它也就跟着跑起来。跑着跑着,头上的花儿不知怎么就掉了,于是,“包”又变成了“跑”。“跑”比赛完后,出了一身汗,就跳进池塘洗起来,于是便成了 “泡”,“泡”洗完澡,就穿上褂子,马上又成了“袍”。它走回家,觉得很热,就把褂子脱掉,又回到了“包”!像这样,在故事活动情境中识字,让识字变得更有趣、高效。

基于儿童,借助游戏、故事和图画创设活动,优化了儿童体味汉字的方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体验,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热情,他们会对汉字的音、形、义产生深刻的体验与情感共鸣。融汉字文化于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

2.潜心会文,品词析句

斯霞用“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作为理念指导,创造了“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原则,直至今日仍然受用。识字教学结合课文进行,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引导儿童挖掘汉字的文化字理,顺着汉字的造字特点,相机出示古文字,启发儿童在音、形、义等方面对汉字进行深入思考。展开想象边思考边识字,这样能更有效地理解汉字的意义。例如,由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引入课文《燕子》的教学,是啊,燕子是报春的使者,是这烂漫无比的春光里欢乐的音符。你看,天空中、田野里、小河边到处都有它们伶俐可爱的身影。相机引导学生关注“伶”“俐”两个字里都有单人旁,另一部分提示读音,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其中“伶”字里的“令”有命令、指挥的意思,“俐”字里的“利”表示麻利、爽利。伶俐的人做事敏捷利索、聪明灵活,像指挥他人的乐官那样。再比如在课文《池子与河流》中河流认为“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这其中的“尊”字特别有趣,引导学生观察“尊”的古文字,这个字最初像人双手高举酒杯敬酒,像酒杯里盛满了酒要漫出来的样子,“酉”像一个酒坛子,“寸”指手。双手捧着酒杯向尊贵的客人敬酒,表达一种尊重、敬重之情。“尊”后来有敬重、推崇、高贵的意思。[3]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学会用课文去教语文,在具体课文情境中,潜心会文,品词析句,引导儿童发现有特点的汉字,挖掘汉字的文化字理,品味汉字的真正含义,体会汉字之“本真”的内涵。优化了儿童理解汉字的方式,赋予汉字教学更为深刻的内涵,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习得识字的方法。

3.交流碰撞, 想象画面

融汉字文化于识字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深层的建构、充分的表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能领会文字之下的丰富画面,能让学习更有深度。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交流、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课上给学生充分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方式去给学生互动的空间,提高他们生生互动的频次,这就给了学生最好的生长环境,实现学生从“敢于”交流到“乐于”交流的转化。

我们要从学生“学会什么”出发,思考引导学生“如何学会”。阅读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和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始终站在“以学定教”的儿童立场,在“学的活动”中,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实现汉字学习的深层建构,让融汉字文化于阅读教学的探索走得更远。例如,在教学《花钟》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话题“你最喜欢哪种花的表达?”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高质量话题,充分给予了學生自主交流、阐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花开的词语来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而学生也只有进行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有效地结合课文里的细节、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课外阅读积累等,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的碰撞,在语言建构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发展。

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的不同来品味花钟的特别,重点关注“欣然怒放”和“舒展”这两个词,特别是“欣”这个字意蕴丰富, 通过出示古文字的图片,学生不难发现“欣”这个字左边的“斤”是砍木的斧子,老师可以相机点拨砍木一定是接连发出声音,而人高兴时也会不断发出笑声。“欣”的古文字像人张口舒气,本义就是喜悦的意思,有学生就能联系文中的万寿菊盛开时是愉快的,进而想象出那开放的高兴与喜悦,就像孩子们洋溢的笑脸。在交流过程中,还有学生能体会到“怒”字用得好,写出了万寿菊开得特别旺盛的样子。从课文的插图,学生感受到万寿菊的花瓣层层叠叠,数都数不清呢!难怪它叫——万寿菊,像这样,将汉字文化潜移默化地融于阅读教学中,再进行想象画面,出示插图,学生不仅能知晓万寿菊的名字和样子,更对它开放时的旺盛与喜悦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想象画面,品味汉字文化,更好地感受汉字。尤其关注到了“欣然怒放”中“欣”这个字的汉字文化,感受它的特别之处,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感悟以及独特的阅读感受。全语境视域下识字更有深度与广度,也让汉语言文字在学生的想象画面中活跃起来,从而实现了融汉字文化于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3]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