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必要性、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3-06-28 02:15谢永东
职教通讯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

谢永东

摘 要:职业学校全校推行“双元”育人是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需要、發展公平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合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仍存在“双元”育人机制不健全、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双元”合作过程随意、合作项目缺乏系统规划,双主体属性未真正体现、企业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等困境。为此,职业学校应坚持“双元”育人项目的立项原则,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从共同培育“双师”教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课程、共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实施文化育人和共同评价育人质量等六个方面探索“双元”育人实现路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双元”育人;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服务职业能力培养的五年制高职专业群通识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研究”(项目编号:D/2021/03/28)

作者简介:谢永东,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04-0055-06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参与,只有与企业合作才能真正为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才能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供需匹配。校企“双元”育人项目在我国试点多年,出现了“双元制”、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育人成效显著,培养的学生备受企业欢迎。但遗憾的是,这些项目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学校局部层面,未能以点带面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学校应该全面推广“双元”育人试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在全校层面全面落实“双元”育人。

一、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既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寻求发展的需要。

(一)全面落实校企合作的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借鉴“双元制”、学徒制等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1]。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该行动计划为职业学校如何落实“双元”育人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应该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合作机制[3]。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走校企“双元”育人之路。因此,职业学校全校实施“双元”育人是全面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深化校企合作的需要。

(二)发展公平优质职业教育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人人有权要求接受更加公平优质的职业教育[4]。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教育就是优质的职业教育。虽然“双元”育人项目在不少学校已经试点多年,但主要集中在个别系部和专业,受益面还不广,绝大部分学生并未享受到“双元”育人的优质资源。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应该与企业在师资、实训基地、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有效促进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有机融合、校内实训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有机融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三)合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真正参与“双元”育人项目的企业都能切实获得合作带来的利益。一方面,企业能够确保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供给;另一方面,企业能够直接获得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的人才,大幅降低入职员工的培训成本。很多参与“双元”育人的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主动参与“双元”育人的重要性,开始把参与“双元”育人定位为企业战略。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岗位的育人合作,而是更希望与学校开展全生产链岗位的育人合作。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是职业学校的职责,学校应积极拓展“双元”育人实施领域,从个别专业到专业群再到全校,主动与企业开展全岗位链“双元”育人合作。

二、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的现实困境

当前,“双元”育人在职业学校的全面推广受多种因素制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探讨。

(一)“双元”育人机制不健全,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

“双元”育人在学校实施层面长期存在着实施标准缺失、系部各行其是、育人缺乏范式等问题。在育人过程中,学校对校企育人缺乏顶层设计,在“双元”育人的准入与退出、管理与实施、奖励与考核等方面缺乏制度性建设,使整个育人过程缺乏政策引领与制度约束[5]。顶层设计的缺乏、系部特点的不同以及对接企业情况的差异,使各系部在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时缺乏依据,育人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随意性。基础相对薄弱的专业,为了实施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往往会降低准入门槛与实施标准;也有不少系部为项目开展自行组织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系部各行其是的做法,使学校“双元”育人相关制度交叉重叠,具有普遍意义的“双元”育人范式难以生成,从而影响校企双主体育人向纵深发展。此外,由于缺乏整体的协同推进,大部分“双元”育人项目的示范辐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项目未能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制约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双元”合作过程随意,合作项目缺乏系统规划

教育部明确要求,校企双方要在招生招工、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及管理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协同合作[6]。只有校企全面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职业学校对“双元”育人项目不够重视,缺乏系统规划;也有些学校视项目为权宜之计,认为这是临时性和阶段性的工作,没有必要进行系统规划,更没有必要长期实施。此外,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不少合作项目的目标和愿景不明确,合作项目涉及面狭窄,合作内容不具体,运行环节随意,合作体系与框架不完整。

(三)双主体属性未真正体现,企业参与热情普遍不高

目前,“雙元”育人在主体参与层面基本还停留在学校单一主体上,企业参与“双元”育人的热情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一方面,绝大数“双元”育人项目的推动者为学校,企业主动参与甚少,可以说大部分企业对双方合作的目标、意义和内容要求都不是很清楚。有些企业之所以愿意参与合作,主要是为了维持与学校的关系,为了能优先招录学生,而对如何全面全程参与育人工作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学校主导制定的合作方案往往是从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组织出发,而常常忽略企业的实际运营,更不会系统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育人倾向、企业文化,导致“双元”育人项目对企业缺乏吸引力。此外,政策层面针对校企“双元”育人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引导不足,企业也未把参与“双元”育人作为企业战略,即使参与也只是让相关人员做一些兼职。因此,总体上,现行的“双元”育人项目虽然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但实质上还是校方在唱“独角戏”。

三、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元”育人的应对策略

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是解决“双元”育人问题的关键。职业学校应明确“双元”合作项目的立项原则、合作基本模式和具体建设路径,从而形成校企“双元”育人的整体框架。

(一)确立“双元”育人的立项原则

1.坚持需求原则。校企“双元”育人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是相互需求,尤其是企业是否有真实需求,有真需求才能有真合作,企业才能真正参与到职业学校育人过程中。为此,职业学校在合作项目立项前一定要充分调研企业的真实需求,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企业中长期人才储备规划及未来发展规划。当然,校企在“双元”育人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冲突,职业学校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导向的,因此,合作应从现实出发,针对合作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构建利益共同体,因为最终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还是相互需求[7]。

2.坚持多赢原则。“双元”育人项目应本着互惠多赢原则,基于市场需求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诉求。学校应利用企业优质的实践性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应利用学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学生应在“双元”育人项目中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双元”育人项目应遵循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确保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合作互利的关系,确保学生自愿参与定向培养工作。

3.坚持遴选原则。职业学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依据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求设置遴选标准。首先,要考虑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了解其在行业内的实力和基础及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该企业就业;其次,要考虑企业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第三,要考虑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迫切性、长期性。职业学校要尽量选择与专业群密切相关、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大和有合作愿望的企业,尤其是刚刚筹建的大型成长性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发展后劲大,人才需求旺盛,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后发展空间较大。

(二)确立“双元”育人合作的基本模式

学校实施“双元”育人的直接合作对象是企业,此外还涉及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因此,依据合作对象及其组织结构特点,校企“双元”育人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合作育人模式。

1.“1+1”“双元”育人模式。“1+1”“双元”育人模式指学校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群只对接合作一家企业,合作企业往往为当地的行业龙头规模企业,自身员工培训体系健全,能提供合作的岗位种类多样,与合作专业或专业群的对口性强。这种模式是目前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模式,优点比较明显。由于企业规模大、岗位充足,学生实训去向相对集中,合作过程中学校投入较少,管理相对轻松。这种模式的不利之处主要是合作项目的偶然性和风险较大,如果企业因遭遇突发事件而单方面退出或者终止合作,合作项目就会夭折,因此,职业学校要做好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

2.“1+N”“双元”育人模式。“1+N”“双元”育人模式指学校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群同时对接合作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单个企业能提供的合作工种和岗位都比较少[8]。这种模式需要学校与多家企业直接对接,沟通协调工作量大。由于学生同时在不同企业实习,学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做好日常跟踪管理。这种育人模式也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合作项目覆盖企业多,社会影响广,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大;另一方面,即使有个别企业退出,也不会对合作项目整体有很大影响,因此,该模式受市场波动影响小,生命力强。

3.“1+1+N”“双元”育人模式。“1+1+N”“双元”育人模式指学校一个专业或一个专业群对接一个第三方机构,在第三方机构牵头下对接多家企业,其中,第一个“1”指学校一个专业或一个专业群,第二个“1”主要指第三方机构,可以是某一行业协会、某一政府部门、某一科研机构、某一集团企业,也可以是企业联合成立的培训机构或者校企联合成立的产业学院,“N”为N家企业[9]。相对于“1+1”模式和“1+N”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突出。由于在学校和具体对接合作企业之间增加了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与协调,校企之间有了稳固的桥梁和坚韧的纽带,增强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契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学校与多家企业的沟通工作和日常管理成本。但由于愿意参与“双元”育人的第三方机构非常少,构建这种模式的难度较大,需要学校主动寻求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同时,要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宣传,争取社会面对“双元”育人的支持和参与。

(三)确立“双元”合作育人的实现路径

校企双方应采取多元化合作方式,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路径,形成“双元”育人统一体系,促进学校各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均衡发展,实现全校“双元”育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1.建设师培基地,搭建合作团队,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仅靠学校一元培养难以实现,必须依托校企联合培养。职业学校要主动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共建师资培训基地,与企业开展师资互派,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技术攻关,让教师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技术应用与课程开发能力[10]。此外,职业学校要与合作企业组建教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合作共同体,重点以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及教学资源开发为攻克目标,帮助骨干教师掌握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趋势;要与合作企业共同设立教学应用研究中心、技术应用研究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教师工作站和企业工作站,以此推进“双师”团队的常态化合作交流[11]。

2.明确建设标准,坚持共享原则,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如何推动企业主动参与和持续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校企双方应共同规划、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基地,明确基地应该具备实践教学、企业生产、社会服务和职业体验四大功能。校内实训中心命名应体现企业品牌,教室功能划分应结合岗位工种特点,设备类型选择应对接实际生产使用,学习环境布置应参照现场工作场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动态更新设备设施,不断提升基地共享度和社会服务能力。

3.依照岗位需求,遵循培育规律,共同开发项目课程。课程开发是校企“双元”合作育人的重中之重,专业与产业是否吻合对接,关键看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应紧跟地区行业发展趋势,依据产业链设专业群,依据岗位设专业方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项目课程体系,按照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架构、项目内容组建、活页教材开发和教学组织设计六个步骤开发课程,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不断增强课程与岗位的吻合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产业需求。

4.规范管理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共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校企“双元”育人的质量高低与项目的科学管理密切相关。校企双方应根据合作项目特点,独立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岗位,安排专人对接项目,及时沟通和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双元”育人的运行、管理与评价长效机制,从班级组建、教学实施、实习组织、毕业认证、就业面试和从业跟踪六个环节全面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与运营;通过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企业学院建设与运营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质量监控评估制度等保障“双元”育人的规范化实施。

5.挖掘课程思政,营造企业环境,共同实施文化育人。校企“双元”育人只有升华到文化育人层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种文化的逻辑兼容,才是真正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12]。校企双方应结合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从精神、形象和行为三方面建设专业文化体系,营造专业特色鲜明的育人氛围,从制度、课程、活动、环境和生活五个领域渗透融合实施专业文化育人[13]。职业学校应通过融合校企文化、明确专业定位、塑造专业精神、确立专业共同宣言,形成师生的共同价值观,促进学生对校企文化的双认同;通过行为渗透引导学生形成职业素养;通过职业氛围营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

6.建立监控体系,开展能力测评,共同评价育人质量。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监控体系,形成有效的测评与改进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校企“双元”育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育人质量。一方面,校企双方应开展办学质量常态化监控评估,成立第三方质量评价监控小组,对沟通机制、项目运行、资金投入、学生发展和社会效应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应开展毕业生职业能力测评,导入KOMET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从名义性能力、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和设计能力四个方面综合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14]。只有通过评价监控,才能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Z].教职成〔2020〕7号,2020-09-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1)[2022-12-26]. http://www.gov. 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4]谢俐.补短板 激活力 强内涵 增效益 努力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5-11.

[5]杨欣斌.基于特色产业学院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1):10-13.

[6]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9〕12号,2019-05-14.

[7]陶泱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冲突结构与消弭之策[J].教育与职业,2018(23):31-37.

[8]王艳,李宇红.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类型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4):101-105.

[9]宫广娟,纪婕,张蓉蓉,等.建筑室内设计专业“1+1+N”企业课堂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8-113.

[10]任君慶,胡晓霞.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J].职教论坛,2019(4):30-32.

[11]谢永东.“双师型”教师“三级平台”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江苏联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为例[J].职教通讯,2020(11):74-79.

[12]张健.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之思[N].中国教育报,2018-03-27(9).

[13]谢永东.“一点三面五域”专业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研究——以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7(Z6):12-16.

[14]田野,吉利.中德职业能力测评指标权重差异化分析——基于KOMET项目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1):90-96.

[责任编辑   贺文瑾]

Vocational Schools Fully Implement "Dual" Education: Necessity, Realistic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XIE Yongdong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s fully implement "dual" education is the need to strictly implem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need to develop fair and 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but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a sound "dual" education mechanism, the lack of top-level design at the school level,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dual" cooperation process, and the lack of systematic planning for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addition, the dual-subject attributes are not truly reflected, and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s generally not high. To this end,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oject initiation principles of "dual" education, explore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models, and explore six aspects of "du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s: jointly cultivating "dual-quality" teachers, jointly building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jointly developing project courses, jointly establish a long-term management mechanism, jointly implemen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jointly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 "du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猜你喜欢
双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模式影响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Android程序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