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双线混融教学的实验

2023-07-04 03:26邵华强王莺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邵华强 王莺

摘要:双线混融教学改变了知识传授的顺序,重新定义了课堂教学结构,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以三年级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班,同年级其他自然班为对照班,开展实验。本次实验主要关注课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强化三个环节。开展双线混融教学,还需要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制定评价反馈机制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线混融教学;教育实验

后疫情时代催生的“双线混融教学”,开创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共生的教学新模式。双线混融教学不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组合,而体现与强调了“融合”。“融”可以理解为交融,是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凸显两种教学模式混融的双线共生,形成融通思维[1];“合”可以理解为整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的整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时空的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的整合,等等。双线混融教学改变了知识传授的顺序,重新定义了课堂教学结构,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对此,我们开展了相关实验。

一、实验对象

本次实验选择学校三年级一个自然班(共40个学生)为实验班,将同年级其他自然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整体对教师认同度较高,但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偏弱;家长整体对实验接受度较高,配合意愿较好。本次实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部分内容。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

二、实验平台

本次实验选用的是Moodle平台。该平台界面比较友好,内容易于操作,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强。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相较于其他平台,Moodle平台特别加强了学习历程纪录,便于教师更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历程。而且,该平台兼容性强,几乎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都可以安装,安装过程简单。

三、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课前两到三天,教师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上传至Moodle平台,生成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展开新知识的课前预习,并按要求上传相关内容,完成课前测试。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内容,精准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结合课前测试的大数据结果推送,思考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盲点,进行教学设计。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困惑、疑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课后,学生再次登录Moodle平台,完成相应的课后测试,上传小组合作项目的相关内容。

(一)课前自学:任务驱动,展开深度思考

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要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刻的解析,还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合理的预测。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发布导学任务,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师是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并通过引进、改造、自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资源进行选择和推送。学生则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对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深度思考,按要求上传个性化的思考过程,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完成知识的个性化内化。

例如,教学《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前,教师设计、发布了如下任务:(1)你能尝试得出46÷2的计算结果吗?请把思考的过程以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平台;(2)自学46÷2的列竖式计算;(3)尝试用竖式计算246÷2,完成后观看视频,相互对照;(4)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惑、困难?从反馈看,学生的思考确实有了深度。其中,在完成第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纷纷展示了自己个性化的思考。有的学生用游戏棒来分一分,这表明他们习惯于把抽象转化成具象来进行思考;有的学生画4个长方形表示40,6根竖线表示6,然后分别平均分成2份,体现了较好的符号意识;还有的学生直接口述“把46分成40和6,40除以2得20,6除以2得3,所以合起来就是23”,展现了较好的数感。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各自的深度思考,完成了知识的个性化内化。

(二)课中探究:聚焦细节,促进深度辨析

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和可能存在的思维盲点,精心设计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功能,把学生上传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等资料做有效的信息化处理,在课堂上相机呈现,以便学生辨析、解惑,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探究。

仍以《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教学为例。课上,在完成了课前自学的相关回顾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大多数学生都表示,通过学习,能很顺利地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有学生不理解的是:通过数的拆分组合也能直接得出这类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还要学习列竖式?教师组织大家思考讨论,很快得出结论:这样的题通过数的拆分组合能很快得出结果,所以以后这样的题可以用这种方法口算;而学习列竖式计算是为了以后学习更大数目的除法计算。教师追问:既然这样的题既能口算,也能列竖式计算,那大家想一想,口算和笔算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开始,学生毫无头绪。教师就展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口算、笔算思考过程的视频剪辑片段。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来完成口算、笔算算理沟通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回顾的过程中常常会遗漏一些有价值的细节。而且,由于学生都是先学口算再学笔算的,他们很难真正意义上把口算和笔算放在完全等同的位置加以辨析。于是,通过视频真实地还原学生的学习历程,关注学习细节,使得学生的辨析更聚焦、更具象。借助视频,学生很容易发现,列竖式计算的算理本质就是口算方法,计算顺序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按照傳统的教学,到这里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而双线混融教学实践中,探究的脚步还没有停止。前期学生上传的探究46÷2结果的个性化思考中,有一个学生用音频形式表示46÷2一看就知道结果是23,然后再想23×2=46,所以46÷2=23。显然,这位学生利用数学直觉一下子得出了计算结果,又迁移了低年级学习表内除法想表内乘法的数学活动经验,想到了用乘法验证计算结果。课上,教师播放此段音频,让学生评价这种思考方法。一开始,学生都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但随着教师的引导、探究的深入,学生也意识到计算除法后可以也应该用乘法验证计算结果。

这样的课堂,能真实而全面地记录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比起传统的教学,在双线混融教学中,教师能更精准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能更好地利用生成性资源引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

(三)课后强化:建立项目,鼓励深度合作

常规的线上教学,课后一般要求学生完成线上测试,同时后台记录学生的答题数据,供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在双线混融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通过设计富有层次性、趣味性、挑战性的习题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通过建立项目鼓励学生的深度合作,力求把平台建设成记录学生成长的见证者。

例如,教学《千克与克》后,教师要求学生想办法估计出1千克黄豆大概有多少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传实验单或实验视频。从反馈的情况看,大多数小组通过设计实验完成项目。有的先秤出10克黄豆,数出颗数,再估计出100克黄豆的颗数、1000克黄豆的颗数。有的先秤出10克黄豆,数出颗数,再把10克黄豆倒入量杯里,记录高度,然后把1000克黃豆倒入相同的量杯里,记录高度,通过计算两次高度的倍数关系估计出1000克黄豆的颗数。也有的小组是通过他人获取数据,再综合考虑完成项目的。小组每位成员选择采访一位有相关经验的人员,请他说一说1000克黄豆大概有多少颗。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可以是卖五谷杂粮的商户,可以是家里常常买菜的长辈。这些人通常也是先估计一把黄豆大概有多少颗,再估计1000克黄豆大概有这样的几把,从而估计1000克黄豆大概有多少颗。小组成员对于这样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思考,最后估计出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没有掌握中位数、平均数的概念,但是大家合作研究讨论,确定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果范围。

这种课后建立的项目可以是一项实践性作业,可以是一张知识小报,可以是一幅思维导图……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群策群力,合理分工,深度合作。每位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前期的知识又一次得到了拓展性的内化。

四、实验结果

一个学期结束后,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实验前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发现:实验后,喜欢数学学习的学生人数提高了63.8%,认为孩子数学学习有进步的家长人数提高了57%。任课教师认为,经过实验,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均有大幅度提高;班级整体数学成绩由原来的平行班里最差提升到了年级第二;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也常常会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多元化思路。

五、实验反思

双线混融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教师要敏锐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要理解这种个性化思维背后的内涵,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拉长一些、拓宽一些、丰厚一些,促使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效发生。

为保障双线混融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如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技术手段,使视频成为趣味性、情境性和知识性的有效统一体。

学校也需要组建好课程资源开发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能分工,包括平台的维护,及时处理平台技术故障以及建立融合教学资源库,提高实验成果利用率等。

双线混融教学的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课前自学因缺乏有效监管,常常会出现只完成课前测试,不深入思考的情况。课后的项目合作,也有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所以,后续实验还要考虑制定相应的反馈评价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评价机制的实施,可以开发利用平台的已有功能,进行系统自动的评价推送,也可以授权任教教师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反馈。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5):5.

(邵华强,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