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检查对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早期宫颈癌的评估价值

2023-07-06 05:42王正营魏冰杨金丛
癌症进展 2023年9期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病理

王正营,魏冰,杨金丛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放射科,2妇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只有在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合适的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1]。因此,临床还需要在宫颈癌患者发病早期加强诊断,尽早明确疾病严重程度,才能开展针对性治疗[2]。既往临床主要针对疑似宫颈癌的患者开展宫颈或宫颈管组织活检,虽能取得较为科学的诊断结果,但前者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后者属于创伤性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在临床大范围应用[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完善,MRI 具有成像清晰度高、无创及多方位成像等特点,可获取多个序列图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MRI 在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中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存在白带异常、宫颈糜烂等症状;②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宫颈急性炎症;②合并梅毒或其他传染性疾病;③存在MRI 检查禁忌证;④近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80 例宫颈癌患者,年龄22~62 岁,平均(42.36±4.31)岁;病程5 个月~5年,平均(2.65±0.42)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ⅠA 期2 例,ⅠB1 期60 例,ⅠB2 期8 例,ⅡA 期10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VERIO 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线圈。轴位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echo,FSE)T2 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扫描,参数设置: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4673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85 ms,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视野(field of view,FOV)26 cm×26 cm~30 cm×30 cm,矩阵352×320。矢状位FSE T2WI 扫描,参数设置:TR 为4138 ms,TE 为102 ms,层厚4.0 mm,层间距0.4 mm,FOV 为24 cm×24 cm~32 cm×32 cm,矩阵320×288。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参数设置:TR 为81 ms,TE 为7000 ms,层厚5 mm,层间距1.5 mm,脉冲3 次,b 值为0 s/mm2和1000 s/mm2。轴位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扫描,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比剂选择钆喷酸葡胺,以2.0 ml/s速率注射0.2 mmol/kg对比剂,随后采集数据,参数设置:TR 为3.9 ms,TE选最小值,层厚4.0 mm,层间距1.0 mm,FOV 为26 cm×26 cm~40 cm×40 cm,矩阵260×200,激励次数1 次,扫描8 个时相,采集时间总共114 s。

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上传至工作站中处理,随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分别在轴位T2WI、DCE-MRI 及b 值为1000 s/mm2的DWI 图像上垂直于宫颈管处测量,同时记录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根据MRI图像显示的宫颈癌生长特点,将内生型和溃疡型定义为浸润型宫颈癌,包括深层浸润(以宫颈癌间质为界限,病变组织仅向宫颈间质生长)和双向浸润(指病变组织同时向宫颈间质和宫颈管生长);将病变组织向宫颈管或阴道内生长的外生型和颈管型定义为腔内生长型宫颈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Kappa检验评估MRI 检查测量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0.6 表示一致性较差,≥0.6 表示一致性较好。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 和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浸润型58 例,其中深层浸润40 例,双向浸润18 例;腔内生长型22 例。MRI检查结果显示,浸润型56 例,其中深层浸润40 例,双向浸润16 例;腔内生长型21 例,漏诊3 例。

2.2 MRI 检查测量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MRI 检查T2WI、DCE-MRI、DWI 三种序列测量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MRI 检查T2WI、DCE-MRI、DWI 三种扫描序列测量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的比较(mm,±s)

表1 MRI 检查T2WI、DCE-MRI、DWI 三种扫描序列测量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的比较(mm,±s)

检查方法T2WI DCE-MRI DWI病理结果F值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11.13±1.12 11.18±1.16 11.05±1.12 11.01±1.08 0.758 P值0.450

2.3 MRI 检查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患者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MRI 检查T2WI、DCE-MRI、DWI 三种扫描序列测量深层浸润和双向浸润宫颈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测量腔内生长型结果的一致性差。(表2)

表2 MRI检查T2WI、DCE-MRI、DWI三种扫描序列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2.4 MRI 检查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差值的比较

MRI 检查T2WI、DCE-MRI、DWI 三种扫描序列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差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MRI检查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的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值的比较(mm,±s)

表3 MRI检查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的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值的比较(mm,±s)

肿瘤生长方式浸润型深层浸润(n=40)双向浸润(n=18)腔内生长型(n=22)F值P值T2WI DCE-MRI DWI 1.57±0.11 1.58±0.11 1.62±0.16 1.821 0.072 1.41±0.14 1.52±0.15 1.46±0.18 1.550 0.124 0.78±0.12 0.83±0.15 0.81±0.11 1.841 0.069

2.5 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的MRI 影像学检查结果

MRI 检查T2WI、DCE-MRI、DWI 扫描序列测量的深层浸润宫颈癌(ⅠB1 期)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分别为19、21、18 mm(图1)。MRI 检查T2WI、DCE-MRI、DWI 扫描序列测量的双向浸润宫颈癌(ⅠB2 期)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分别为18、20、17 mm(图2)。MRI 检查T2WI、DCE-MRI、DWI 扫描序列测量腔内生长型宫颈癌(ⅠB2 期)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分别为10、10、7 mm(图3)。

图1 MRI检查测量深层浸润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图

图2 MRI检查测量双向浸润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图

图3 MRI检查测量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图

3 讨论

宫颈癌发病机制复杂,常见机制包括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吸烟及过早性生活等,只有尽早明确宫颈癌的生长方向及浸润情况,才能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消除或降低死亡风险[5]。既往临床主要通过早期宫颈组织活检的方式对疑似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度较高,但创伤性较大,难以在临床中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逐渐被创伤性较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所取代[6]。

MRI 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可清晰显示宫颈的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周边累及情况等,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7]。采用MRI 检查对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检查,可根据宫颈基质浸润程度、肿瘤体积及其边界情况判断宫颈癌的病变严重程度,还能根据病变组织的生长方向区分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相较于早期宫颈组织活检,该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检查后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累及基质的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T2WI、DCE-MRI、DWI 三种扫描序列测量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宫颈癌宫颈间质浸润最大深度与病理结果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MRI 检查诊断深层浸润型、双向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早期宫颈癌的准确度较高。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T2WI矢状位图像能清晰地显示病灶及周边累及情况,因此在疾病类型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且T2WI 矢状位图像还能清晰地显示宫颈与膀胱、直肠的关系,有助于影像学医师在阅片时直接判断出是否存在膀胱和直肠浸润[8]。②DCE-MRI 通过注射对比剂的方式,根据半定量参数和定量参数明确宫颈癌细胞的扩散情况,在提高诊断准确度方面有重要意义[9-10]。③DWI 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主要通过MRI 序列对人体中的水分子扩散情况进行检测,并利用水分子运动特性成像,通过单激发磁共振序列——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pin echo-echo planar imaging,SE-EPI)序列,利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背景控制以及采集技术加快扫描速度,有助于进一步延长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回波链长度,达到减少微影和图像扭曲的目的,使微小病灶也能够清晰地呈现在图像当中,从而更好地明确宫颈癌的生长方向及浸润情况[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检查T2WI、DCE-MRI、DWI三种扫描序列测量深层浸润和双向浸润宫颈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测量腔内生长型的一致性差,表明MRI检查在浸润型早期宫颈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宫颈癌在病变过程中主要向宫颈间质和肌层内浸润,极少向宫颈内或阴道穹窿内浸润,因此,与宫颈间质软组织的对比度良好[13-14]。此外,宫颈癌的生长方向以宫颈管内或阴道穹窿空隙为主,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向宫颈间质浸润,因此,MRI 检查测量腔内生长型宫颈癌的准确度会有所下降[15-16]。MRI 检查在诊断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早期宫颈癌方面虽然效果较为显著,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宫颈癌MRI分型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指南或标准可参考;若患者在接受MRI检查前已接受宫颈组织活检,极易引发炎症反应,影响MRI 的诊断准确度[17-18]。后续研究可通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对浸润型和腔内生长型早期宫颈癌进行诊断,弥补单一MRI 检查的不足,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度[19-20]。

综上所述,早期宫颈癌患者采用MRI 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浸润型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准确度,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MRI检查在浸润型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将MRI 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技术联合,才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度。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临床还需加大样本量,以便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宫颈癌宫颈病理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