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教育探究

2023-07-10 21:13陈霖黄富国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课程思政

陈霖 黄富国

【摘要】本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以及高校经管类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情况和就业意向,阐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两种策略:学校构建“认知—认可—行动”三个教学目标层级,引导教师开展专业课教学活动;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就业教育 课程思政 融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136-05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 158万人。今年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就业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只有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多方面进行引导,才能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也与人们存在就业观念陈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艰苦奋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等问题有关。因此,高校要加强引导,利用思政教育的优势,将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有两种,即专业技术能力和非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已经过科学而完整的检测,并以分数的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用人单位比较容易检测。非专业技术能力往往采取定性评价方式,这种定性评价方式无论是单一性评价方式还是多元化评价方式都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比较明显的主观性,很难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用人单位也很难从学校的评价中准确了解学生的非专业素养。因此,许多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就业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非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查上。非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个人职业素养,一般包括三观、个人品德、诚信与责任、沟通与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精益求精品质、奉献精神等。在就业教育中,高校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往往更注重将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忽略跟其他学科融合,使得就业教育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学校要转变就业教育观念,以更开放的视野看待就业教育。在此笔者从课程思政教育角度探讨就业教育的问题。

一、经管类新生对专业、就业的了解情况

笔者为了解经管类大学新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就业教育,对广西某高校经管类2022级新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是刚入校两个月的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这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学生有100人,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72人(该校男生偏少)。笔者设计的问题是:“(1)你是否了解国家就业政策?(2)你是否了解你的专业?(3)你是否了解人生规划?”每个问题设置五个选项,分别是“很了解”“一般了解”“基本了解”“基本不了解”“不了解”。从收到的问卷情况看,都是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1)经管类大学新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知之甚少,其中39%的学生表示了解,61%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具体来看,认为自己“很了解”的学生仅占2%,认为自己“基本了解”的学生占19%;认为自己“不了解”的学生占23%,认为自己“基本不了解”的学生占38%。由此可见,大学新生对国家就业政策了解较少。(2)经管类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不甚了解,其中有51%的学生表示了解,49%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两者相当。从学生了解专业的具体情况来看,认为自己“基本了解”的占22%,认为自己“基本不了解”的占34%,两者相差12个百分点;认为自己“很了解”的占4%,认为自己“不了解”的占15%,两者相差11个百分点。这说明,新生在选择专业时还存在比较大的盲目性。(3)经管类大学新生在人生规划上,有31%的学生表示了解,有69%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两者相差38个百分点,相差悬殊;具体来看,基本了解的占15%,基本不了解的占42%;很了解的占6%,不了解的占27%。这说明大部分新生没有人生规划,或者不知道怎么规划,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这反映了中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缺失,需要大学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弥补性教育。

二、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意向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笔者对广西某高校经营类2022年应届毕业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有106人,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经营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比较多样,但是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就业习惯。意向到“国”字辈单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党政机关、科研教育单位工作的占67.9%;意向到“私”字辈单位的外企、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的仅占19.8%;另外有12.3%的学生选择其他。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意向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的占三分之一强,意向到党政机关工作的占近三分之一,两者共占三分之二。这表明,当前大學生的就业观念还比较保守,他们更加相信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单位,认为这两者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安全感和成长空间。无论是家长还是毕业生,他们大都认为外企、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不稳定,去私营企业工作不叫正式工作,到国有企业和党政部门及事业单位才算是找到工作。这种观念不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不利于推动我国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发展,也不利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另外,笔者也就专业与就业的相关度做过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和家长对就业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认为如果找不到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工作,找不到与自己期望的待遇相符的工作,那么大学等同于白上,四年课程等于白读。有的甚至认为创业也就是干个体户,是无奈之举,其思想意识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当然,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参与率和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很多,就业观念落后只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融合培养的两种策略

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小养尊处优,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他们个性张扬、盲目自信,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但是职场与学校和家庭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个分子,都要站在不同的岗位上坚守岗位工作职责,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职场上,没有一个人有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别人的成长过程,也很少有人去关心别人的小情绪。因此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职场生态,沉不下心去认真做事,更经受不住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当他们在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容易产生消沉的心理和悲观的情绪;当他们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时,容易消沉失望,甚至放弃。另外,我们从表1可以发现,很多新生选择专业时并不太了解专业及就业方向,有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没有学业与职业规划,不关心就业,甚至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因此学校要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参与到就业教育中,从学生入校开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构建“认知—认可—行动”三个教学目标层级引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经营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认识—认可—行动”三个层级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和考查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1.设定“认知—认可—行动”的教学目标层级及三层次教学思路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是通过心理过程来感知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把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认可—行动”三个层次。认知是指对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的基本认识,逐步形成就业意识。认可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对所认知的知识有一个正面的价值评判,认同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或者认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制订一个相对清晰的学业规划,并逐步制订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行动是根据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理想、人生理想,努力学习、实践、创造,将实现规划、理想付诸行动。教师针对“认知—认可—行动”三层级教学目标,设置与之相对应的三个层次的课程,编制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一,针对“认知”的教学目标,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就业教育通识课程,如《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开展就业通识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及其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基本的规划,逐步建立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第二,针对“认可”的教学目标,学校在专业课教学计划中增加就业教育内容,使专业与就业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通过项目驱动、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等,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专业与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比如,教师讲授市场营销学时,以麦当劳和汉堡包的营销为例,向学生介绍这一对竞争对手在相同的领域里进行营销和竞争且都同样取得成功的事例,使学生从中发现营销的作用。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看到,营销不仅是一个把商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社会价值的过程。营销是一种引导人们合理消费、整合资源的职业,也是一种研究和发现市场、商机的职业。营销人员像春江里的鸭子,知道什么时候“江水”升温,并及时地抓住机会,把商品推向市场获得利益,使企业获得发展,从而保障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引擎。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营销的实质和价值,对营销职业产生认同心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营销意识和热情。第三,针对“行动”的教学目标,学校将就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到行动上。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行业认知竞赛、行业调研活动、简历制作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课教师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就某一种农产品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并预测,帮助农户把种植生产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使农民得到持续发展。教师利用实际案例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加真切地了解市场营销的实质,了解营销的工作内容及其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市场意识,使学生逐步关注营销的最新动态,学会收集市场信息并撰写市场营销专题报告。学校与企业合作,利用假期组织营销专业学生深入市場推销企业产品,使学生逐步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会独立推销产品,为进入高年级的理论学习提供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积累经验。

2.在“认知—认可—行动”的教学目标导引下,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加强就业教育

相对理工类专业来说,经管类专业内容显得比较泛,如果教师不从专业的角度加强就业教育,那么学生很难找到专业定位。因此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及其对应的工作岗位,使之了解行业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专业特色、行业背景,并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做好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强专业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比如,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中要分阶段传授不同的就业知识,使每一个阶段的专业学习都有相应的就业知识,并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表3所示(见下页)。

在“认知—认可—行动”教学目标下,教师按照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层级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要求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学习与实践,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3.以“认知—认可—行动”教学目标为指引,采取不同的考查评价方式

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将就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并根据教学大纲制订各个教学阶段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辅助内容和案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知、认可专业与职业,逐步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并内化为就业综合素质。一是针对“认知”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采取“讲授+讨论”的讲授形式,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传授并考查学生对就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二是针对“认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采取案例、项目驱动、专题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以论文写作、项目策划案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与应用的能力。具体来说,采用“学—用—考”一体的考查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用、在学中考、在用中学、在考中学,而不是把考与学和用分开,不是以试卷的形式考查学生,使学生从考查中能感觉到学为所用,从而加深和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职业的认知和认可。三是针对“行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市级技能比赛、全国技能比赛,以及市场调查活动、产品推销活动,以实践结果为评价依据,采取真实的业绩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无论是学还是考都体现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思想,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学即可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从而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以完善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最终把学习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和增强职业素养。

(二)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校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职业素养。因此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中蕴涵的思政素养和职业素养注入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把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和思想素养融为一体,内化为职业能力,从而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設者。专业课教师要挖掘专业理论与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并把它融入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中,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比如,为了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及与人合作的精神,做一名有诚信精神和责任感的营销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责任感意识、诚信意识等职业素养列为思政元素。教师要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涵的这些思政元素,并巧妙地将之融入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中。表4为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素养中的思政元素和教育要点。

诸如此类的课程思政元素还有很多,只要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善于思考,几乎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挖掘和提炼出相应的与职业素养有关的思政元素。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并把其中的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大事,就业教育工作需要高校领导和教师齐抓共管。学校要想抓好就业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专业与职业的认识、认同,帮助学生客观地看待就业,并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创新就业教育融合培养的思路,着力开展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洪冬梅.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合研究[J].广西教育,2019(35).

[2]胡海影.论高校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2).

[3]俞洪燕,罗绪强.促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22(7).

[4]艾军,邹金成,罗二平,邹婷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可迁移能力视角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策略研究》(编号:2022ZJY155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霖(1985— ),广西博白人,研究生,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生就业;

黄富国(1979— ),广西都安县人,在读博士,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