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问题探讨及优化研究

2023-07-11 07:47刘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实效性高职院校

[摘 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形势愈发复杂,对教育活动实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思政教育是以学生思想素质、三观教育、思政实践为主的活动,教育实效性是学生个体成长、高等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因素,深入分析思政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对思政教育活动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思政教育氛围,是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实现人才培养成效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实效性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不断深化,整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百万扩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运行,在推动高职教育朝向广覆盖、灵活性发展的同时,也对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出更高要求。思政教育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确保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导向,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思政教育实效性问题的产生

1.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实效性是教育活动应当坚守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教育活动成效评价的基本指标之一。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效果要好,要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水平;二是效应要高,教育质量效果要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三是效益要强,要能够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水平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要确保思政教育实效性充分体现,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认识思政教育功能,落实思政教育实体地位;二是思政教育目标制定和划分要符合社会要求、学生成长实际;三是思政教育内容组织要达到整体化、序列化、规范化要求;四是思政教育路径要覆盖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要能够形成完善的教育网络;五是要具有健全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并确保评价活动有效开展。从这方面而言,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实现,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必须从整体出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够确保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

2.思政教育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形式

思政教育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但是在当前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和认识相关调研中,思政教育实效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实效性明显不足。以当前思政课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基础思政课程为例,部分学生甚至连任课教师的名字都不知道,能够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的学生占比更低。在教学方法应用上,由于思政课内容的特点,教师只能够依照教材内容进行固化讲解,极少有个人观点讲解,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明显丧失,以课前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等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实施,课堂讨论氛围难以形成。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學生接触外界信息途径更加多元化、内容更加复杂化,使得思政教育与学生接触的外部信息产生冲突,进而对思政教育实效性产生影响。

3.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意义

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高职院校数量接近1500所,在校生人数接近1500万,校均人数1万左右。这批学生当前已经走上或即将走上社会。高职教育主要是以技能性、应用性方向为主,为我国工业、服务业人力资源补充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人才组成部分。在思政教育活动开展中,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养的深度融合,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激发学生强劲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高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是确保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基本路径。通过全方位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将德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等,以不同形式融入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环境,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水平,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职业人才。在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素养与道德修养水平同步提升背景下,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创新型职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思政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影响因素

1.多元价值泛滥

高职学生已经属于成年群体,处于价值观、人生观逐步成型的关键阶段,也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最为显著的阶段。在当前高职教育全方位改革背景下,社会层面多元价值取向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先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家庭生活环境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只注重知识学习,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等都存在明显欠缺。其次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使得职业型人才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对学生的职业观、理想信念等都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影响。最后是西方自由化思想、伪人权思想、文化侵蚀等,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多元价值取向的泛滥,使得处于成长阶段的高职学生在思想认知上产生混乱,对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社会责任都无法产生正确的认识,使得思政教育实效性难以体现出来。

2.思政教育工作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是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现实影响力,思政话语权水平直接对教育实效性产生影响。话语权是社会意识形态工具的基本形式,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代表的线性、非对称、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为西方话语权奠定基础;中华民族话语权则是以对称逻辑思维方式为代表,呈现对称、非线性、系统性思维特征。思政课程是以学生思政素养培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层面的话语权缺失、思政教育模式滞后、方法固化、体系不完善,使得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通过现有教育方式对学生思想和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3.课程内容缺乏指导性

思政教育实效性是建立在课程内容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中,思政教育为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仍然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传统理念、理论研究、教材编写能力等因素影响,使得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滞后,无法为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政素养培养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而言,思政课程内容应当是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为基础的,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长内,难以实现这些内容的有效渗透,难以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采用统编教材,相关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高中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实际指导作用。同时,教学方法的固化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课程参与积极性不足,只是单纯地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教材内容。

4.学生主体地位转变不足

当前高职思政课教育理论中,对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师生双主体教育模式构建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较为清晰,但是对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合理界定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范畴界限认识还不够清晰。在传统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委教育工作者通常被认为是教育主体,学生则是教育客体。传统的主客体划分方式,使得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活动从根源上产生认知偏差,教学方式也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在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心理行为特征情形下,居高临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产生明显逆反心理,思政教育实效难以体现,陷入主观价值认同困境。如何利用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积极性,构建起师生为共同主体、教育成效彰显为客体的教育体系,是确保思政教育实效性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5.实效性评价体系建设滞后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思政素养水平进行准确评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系统优化的基本参考依据。受到思政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活动组织难度大、评价标准界定难度大、定量评价难以实施等方面因素影响,当前还没有能够形成完整的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难以把握学生思想特征认知偏差,只是依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完全限定于教材章节,教学方法应用也更加固化。部分教师对实效性评价认识依然存在偏差,将评价活动等同于期末考试,将评价结果等同于学分考核,由此使得学生从思想根源上对思政教育重要性产生错误认识,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意识地引导,逐渐使思政教育课程转成“水课”,难以达到“金课”的实施要求,更无法对学生的思政素养起到有效引导。

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的优化路径

1.创新高职思政教育理念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属性特征。高职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主要是以应用型为主,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占有同等重要位置,学生学习实践环境也更加复杂。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要明确高职思政教育的紧迫性,认识到在社会层面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多元价值取向泛滥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认识到学习阶段思政素养塑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切实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推动思政教育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其次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在学生价值观引导中的双向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将新媒体平台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基于辩证视角分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要以思政课程为主体,强化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对接,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体系,提升不同主体的耦合作用,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学生思想层面,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2.强化思政育人队伍建设

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育人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话语权,是确保思政教育實效性不断提升的基本条件。以中华民族话语权形成方式和特征为基本出发点,明确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在不同教育场景下的话语权地位,通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实现路径之一。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思政育人队伍承担起应当肩负的责任。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应当提升个人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熟知重点理论和表述特征,并能够与当代社会发展、思政教材知识点相关联,不断拓展个人视野,为思政教育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是要强化自身职业素养培养,强化高职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形成系统性的教育理论认知,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变传统以讲解式为主的灌输教学方式,为教学方式多元化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最后是要树立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实践带头作用,在课堂教学、社会活动、校企合作平台等多种教育场景中,都恪守思政行为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学生思想认同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3.优化问题导向教学体系

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是以学生主观认知改变和优化为对象的,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思想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是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应当关注的首要问题。当前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微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法等,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成效。但是在这些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适应高职学生思想动态发展特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教学方法应用体系。例如微课教学法多是应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以思政理论为主要内容,在向学生展示对应视频内容的同时,也应当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微课视频问题设计应当避免理论化、形式化、空洞化,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联,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奠定良好基础。再如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应当以学生感兴趣、能够进行深入分析的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设计形式的优化和递进,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逐步提升问题讨论深度,并将理论问题探讨与学生个人生活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思政理论指导个人成长,真正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4.推动教学双主体建设

基于哲学视角对高职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划分,在传统教育理论中,通常是将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主体,学生作为客体,认为教育活动是对学生的改造。新的教育理念下,是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将学生的思维开拓、行为实践、思政素养结构完善、思政素养水平提升作为教学活动客体,推动思政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双主体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放在平等位置,在教学组织中充分利用当前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自主学习。在理论讲解环节,采用高职学生较为常用的语言形式,将枯燥、晦涩的思政理论表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讨论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学生讨论或自主学习出现问题、理论知识与认知方向存在偏差时,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政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思想道德品质的外化。

5.完善实效性评价体系

受思政素养认知特征影响,学生思政水平评价通常难以利用统一的量化标准实现,这会对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产生影响。评价体系改革应当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将学生自主评价和小组互评纳入评价体系并合理设定权重,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相结合,实现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评价,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思政教育有效性不断提升。二是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采集学生出勤信息、课堂讨论、课外实践参与等,提升学生日常展现思政素养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思想道德规范,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三是注重评价结果的价值引领,深层次挖掘评价结果中反馈的共性问题,并以此为指导对教育体系不断优化,针对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日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关注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进个人思想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结  语

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生源结构多元化、教育环境复杂化、教育改革要求深化等多方面问题,对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适应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基础,强化思政育人队伍建设,优化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才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在做好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更好地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结构,为新时代社会主義建设培养更多具备优良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双,黄丽.“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0):169-170.

[2]于姣.网络教学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学刊,2022(6):141-145.

[3]杨思羽.“四全媒体”语境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6):107-112.

[4]赵丙阳.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效性的困境与路径[J].吉林教育,2021(35):76-77.

[5]徐丽红.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120-121.

[6]吉珍霞.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结合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21(5):10-11.

[7]申亚莉.浅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132-133.

[8]安火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5):40-42.

(刘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实效性高职院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