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的设计与评价

2023-07-11 23:01杨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梳理与探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之一,包含识字写字、汉字构字特点及规律、语言文字运用规范、语感的形成、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等内容。从创设新情境、设计综合性任务、搭建活动支架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并通过关注活动过程、整合评价内容开展评价,充分发挥以“梳理与探究”实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语文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1-0051-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1]2。其中“梳理与探究”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被提及,但两个课标均未对这种语文实践方式的内涵、价值、内容、设计等作明确说明。本文将以典型案例对“梳理与探究”的内涵、价值、设计、评价等加以分析和阐释。

一、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的内涵与价值

(一)“梳理与探究”的内涵

“梳理与探究”与“积累”“综合性学习”有着渊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十分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而梳理是以积累为基础的,是积累的巩固和优化。新课标提出梳理,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积累”这一宝贵经验的继承。“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梳理与探究”的结构化学习方式又是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的新发展。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到“梳理”41次,“探究”49次,关键词量的激增也反映出语文课程对“梳理”“探究”的重视。本文中的“梳理与探究”是指一种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者自主地梳理与整合,将积累的语文知识、语言材料结构化,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将语言经验转化为方法策略,在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建构新经验的过程中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二)“梳理与探究”的价值

“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提出,意味着一场学习方式的革新,它直指中小学语文积累中最令人头疼的语文学习内容零散繁多、不成体系的问题,以语言实践活动作为主要途径和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提升逻辑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评价判定能力,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与探究”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综合运用知识整体思考,发现语言规律,运用语言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陆志平先生所说,“通过学习者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融入并改善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梳理与探究指向主动、个性、探究、建构,指向知识的情境化结构化,也离不开语文素养的每一个方面”[2]。

二、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的内容与设计

(一)“梳理与探究”的内容选择

“梳理与探究”的主要内容包含语文知识、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三个方面,分析新课标对三个学段课程内容部分的表述,可以将“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为识字写字、汉字构字特点及规律、语言文字运用规范、语感的形成、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研读课标可以发现,从低段到高段,积累与梳理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广,从常用字、词扩大到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儿歌、短小的古诗等语言材料;对汉字构字特点及规律的梳理从初步发现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扩大到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语言文字运用规范从日常交际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到扩大到开展、整理、分享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梳理与探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梳理与探究”的设计要点

1.创设新情境,激活旧知,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材单元或整册课本学习后,通常会进入复习阶段,此时的教学方式多是出题、练习、讲解,这种训练模式让师生双方都感到十分疲惫。通过提炼学习主题,创设有意义的“梳理与探究”学习情境,设计“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实现从“无意义学习”到“意义学习”的转化,能够破解传统的复习困境,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意識,催生学习内驱力。

“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主题情境创设既需要依托教材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例如: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选编的课文主题十分丰富,包括自然、革命岁月、美好品质、童年成长、保护环境、艺术之美、走近鲁迅等,在整册学习后,很难选择某一个主题作为“全册学习”的情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去思考,对于经历了近六年语文生活的毕业班学生而言,语文对于他们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他们又渴望怎样的语文生活呢?于是,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我们设计了“‘我心中的语文主题笔会”这一真实情境,把回顾和梳理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转化成一场主题笔会,并将这个单元学习情境描述为:举行一场主题笔会,分享每个人心中的语文。学生自主梳理本册教材各单元学习中积累的阅读与表达经验,用文字记下一路采撷的语文之花,在汇编雅集、分享展示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逐步明晰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认知:语文是端正优美的中国字,是笔端流淌的锦绣文章,是新鲜有趣的童年生活……[3]150以“笔会”为大任务,以“心中的语文”为主题引领,通过“聊聊语文带给我的新世界”“汇编我的语文雅集”“以笔会友测语文”三个子任务,建立整体学习的意识,让每个学生以独特的表达持续推动自主学习[3]151。有趣、有意义的新情境,激活了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学习经验,让旧知重新焕发趣味和挑战,学生自选本册课本中感兴趣的内容,回味、思考自己心中的语文滋味,畅想属于自己的语文新世界,语文核心素养就这样自然而充分地生长起来。

2.设计综合性任务,形成联结,建构图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以“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为典型的实践方式展开。该任务群通常围绕特定的主题设计具有统领性的学习任务,以“梳理与探究”沟通其他三类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建构系统的知识图谱,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在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词语、精彩句段等,仿写优美语句,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1]21。可设计“办一场‘时光里的诗词会”大任务,以时光为线索,带领学生将学过的诗词分类整理到节气、节日、季节三个专辑之中,发现诗词与万物的联系,唤起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体味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智慧。学生在筛一筛、分一分、添一添的自主活动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发现学习古诗词的新方法——分类整理。这里不是简单的专辑整理,而是基于四年级学生日积月累的基础,促进其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升文化感悟。设计能够统筹某个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任务,让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达成学习目标,开展整合性的“梳理与探究”活动,建构起知识图谱,通过特定条件与环境中任务的完成,实现学习逻辑、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

3.搭建活动支架,提供工具,迁移运用

“梳理与探究”过程具有内隐性,这种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活动更加需要学习工具的支持,通过将“梳理与探究”的过程可视化,让学生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中,在与同伴的交流碰撞中,实现方法的总结和经验的分享。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第三学段的内容为“开展校园内外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情况的调查,整理、分享自己的发现”[1]21。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春老师设计了以“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学习单元,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学习,学生化身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小小“啄木鸟”,开展语言文字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寻找对策,净化语言文字环境。在调查不规范的语言问题现象时,用了学习工具“问题清单”;在梳理不同类别的问题时,用了学习工具“排行榜”;在分享纠错防错的对策时,用了“语林指导手册”。这些工具的使用,帮助学生有序而深入地进行梳理,避免浅层化的整理。学生最初从课内外搜集来的大量材料是凌乱无序的,具备一定搜集处理信息经验的学生大都是按照材料收集的地点来分类的,但这种浅层的分类并未指向语言文字使用的本质问题。为此,教师提供“问题清单”和“问题卡”,将问题按照汉字规范使用、普通话、标点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帮助学生聚焦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而分析产生语用错误的原因。同一类语用问题的成因也不同,接着还可以通过制作“班级典型问题排行榜”聚焦那些难度指数最高、出现频次最多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探寻纠错防错的对策。

三、小学语文“梳理与探究”的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部分对“梳理与探究”做了明确定位,我们比照学业质量、课堂实施等方面体现的对“梳理与探究”的评价要点,提取了“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中的学生关键表现作为评价要素,包括筛选与提炼、规整与分类、比较与抽象、收集与组合、发现与再造等方面的学习表现。由此设计评价工具,分析学习结果,优化“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设计,以测评促进学生“梳理与探究”能力的提升。

(一)关注活动过程,设计评价标准

在一个学习单元内部,伴随“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进阶式推进,设计学习水平等级量表形成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推进“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开展。例如对“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单元学习的三个子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子任务一“火眼金睛,找问题”有两条标准:调查方案内容详实、基本格式正确;能从自己和同学的作业,以及社区、网络等方面,调查出读错、写错、用錯的案例,不少于10处。子任务二“咬文嚼字,细琢磨 ”有两条标准:能对自己调查得来的案例进行归类、分析;能总结出至少3种方法,来避免自己作业、习作中出现不规范字词,并为其他人不规范用字、用词的问题提出建议。子任务三“召开‘语林啄木鸟发布会”有两条标准:能在调查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合作,梳理出至少10处“典型错误”;能在小组、班级等不同的范围内发布,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法,态度主动大方,语言准确,内容完整。[4]6由此可见,过程性评价能推动“梳理与探究”活动的进程,提升学习品质。

(二)整合评价内容,设计测评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基于这三类情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是整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测评任务的设计可以以问题为起点,以专题为引领,基于学生生活需要去设计。例如“做一周‘语林啄木鸟”单元学习的测评任务“锦囊妙计,来支招”。在单元学习后,成立“语林啄木鸟”小分队,帮扶三年级的学生解决用字用词中的实际困难,在全新语境中接受挑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策略,充分展示“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水平。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附属小学六(9)班的学生在研究错别字时,发现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区别形近字,提出了“据义定音”的方法。当他们到某班发现有人把“创伤”写成了“疮伤”时,有学生就指出:“创”不能写成“疮”,虽然都是伤,但“创伤”是刀之类的工具造成的外伤,而“疮”是一种皮肤上的溃疡病,是病字旁。就这样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来纠正典型错误,让学生一类一类地消灭了错别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了。[4]8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性测评推进“梳理与探究”学习在测评中的迁移运用,学生在自我反馈与评价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生长,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梳理与探究”顺应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3。实现从注重结果的机械学习向注重过程的意义学习和生活应用的转变,为小学生打通了一条通往语文素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J].语文学习,2018(3):8.

[3]杨静.在主题笔会中建构美好的语文世界——六年级上册梳理与探究单元解读与设计意图[J].语文教学通讯,2021(7-8).

[4]杨静,刘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六年级“做一周‘语林啄木鸟”为例[J].七彩语文,2022(24).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