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创新

2023-07-12 16:28邓静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高校教育

摘 要: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体现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中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注重实干、艰苦奋斗、勤勉朴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意义,并从强化认识、优化方法、营造氛围、网络育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践创新途径。

关键词:湖湘传统文化 高校教育 大学生生活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217-02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影视作品,都在大力宣传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的高校教育体系中,不管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还是在校园文化建设、选修课和必修课中,都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分支之一,诞生于湖湘大地上,其内涵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优秀思想资源。在高校教育中,可积极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一、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意义

(一)涵养学生精神品质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是为了将学生培育成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党与国家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湖湘文化是红色革命文化的构成之一,也是培育爱国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能够让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改革精神,激活学生的创新勇气,可增进全民族创新活力。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革命推动力与文化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红色文化的驱动。在湖湘传统文化中,囊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将上述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开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让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加具体、更具影响力。

(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与价值观取向会直接影响其后续发展,随着信息交换速度的加快和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接触的各类新事物也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部分学生出现价值观偏差、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情况,其思想道德素质亟待加强。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道德育人思想,重视人格完善,倡导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用湖湘历史人物的崇高人格修养来影响学生,可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完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二、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创新

(一)强化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让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生活之中,首先要对融入原因有基本的认识,有什么认识,就会产生什么行动取向。对此,高校方面需认识到湖湘优秀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提升文化传承自觉,致力于培育学生的价值认同。作为教师,要做到审时度势,主动转变思路,积极落实党和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策略,积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内容,对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学生生活做出整体的战略谋划,丰富教育载体,营造浓郁氛围,落实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解决师生的认同问题,让大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内心认可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意义。

(二)优化方法:创新融入渠道

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实践进程中,需选择科学的方法,坚持正确价值观,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湖湘传统文化进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育人载体,湖湘传统文化有着较强的价值引导性,符合进教材的条件。高校在修订教材时,可融入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鼓励教师为学生讲述湖湘本土历史及湖湘文化背后的教育意义。还可开发专门的校本课程与专题课程,拓宽课程覆盖面,按照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独立编排,将其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融入到专业教材体系中[2]。另外,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进教材的过程中,与思政教材中的道德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自豪感等内容结合,开展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培育其政治素养。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在进教材的过程中,还可邀请育人名师、学术专家来校举办讲座,为学生讲述湖湘传统文化的经典,将湖湘文化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传统教育和新型教育的结合。

2.湖湘传统文化进第二课堂。采用单向传输的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还需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之单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作用表现在引导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等方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构成高校育人有机整体,可通过各类沙龙、报告、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利用各类文艺活动让学生自觉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行动。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现场实践、参观考察、調研等方式开辟第二课堂,湖湘英雄人物的出生地、纪念地等也是开展第二课堂的有益场所,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地方参与实践,可更好地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反哺学生成长[3]。

3.在基层中涵养精神品质。艰苦奋斗是湘籍革命家们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重要精神品质,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建功立业的一项选择,因此,在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在基层感受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日常教学中,可为学生不断讲授此类内容,鼓励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杜绝贪图安逸和享乐的懒惰思想,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有意识地锻炼意志品质。高校可定期组织假期支教等实践活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支教,利用假期将自己掌握的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到偏远乡村的学生中。通过基层的实践活动,学生更能够产生切实感受此类活动所带来的教育价值比之课堂教学要更加深刻,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血液之中。

(三)营造氛围:融入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要注重营造适合的校园氛围,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以此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

1.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主旋律,高校方面要发挥出协同育人作用,通过各个部门的配合,可在校内开展形式丰富的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组织与之相关的演讲比赛、研讨会、诵读会、辩论赛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湖湘革命人物、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这些活动,可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2.成立校园学生社团。校园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实现社团成员的共同意愿和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体性学生团体,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让学生有了多元化的课余生活;利用校园学生社团,也可以趣味、轻松的方式来传递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看,除了成立专门的湖湘传统文化社团之外,还可在话剧社、文艺社、哲学社等社团中融入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以社团为单位来组织学习和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时,发挥出班团干部、党员等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其以良好的政治素养影响其他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得以全面发展。

3.加强校风建设。高校的校风和学风会直接影响学生发展,优良的校风与学风能够为学生营造出好的生活环境,给人以启迪,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因此,高校可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特色结合起来,将其融入校园建筑、校规、校训、校歌中,加强引导。同时,高校老师也要转变思想,以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自己,提高综合素养,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发挥言传身教作用,为“立德树人”的实践提供保障。

(四)网络育人:建立网络阵地

1.建立特色校园网站。高校要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掌握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的主动权,以此来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侵蚀。还可应用各方关于湖湘历史人物的经典言论,为学生讲述湖湘革命文化、湖湘革命历史、道德理念等,扩大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还可甄选屈原、王夫之、曾国藩等历史人物事迹,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湖湘文化交流和体验机会,建立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库,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需[4]。

2.发挥“两微一端”作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生活的进程中,还要利用好“两微一端”,整合湖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各个平台之间的优势互补;还可推出校务微博、辅导员微博的建设,利用直播、线上交流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创新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还可利用“两微一端”进行宣传,全方位为学生传递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湖湘文化的力量,以此来增进其道德品质与理想信念,助力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结语

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沉淀,其蕴含的优良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其中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注重实干、艰苦奋斗、勤勉朴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要主动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之中,加强理念和实践创新,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开展与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出线上教育的优势,以增强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的实效性,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

[课题: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研究”,项目编号:21C45;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科研基金思政专项,项目编号:SZ2020-02。]

参考文献:

[1] 余滔,李斌.传统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01):87-93.

[2] 王平,万长林.“艺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湖南理工學院为例[J].湖南包装,2021(04):144-146+150.

[3] 王秋香.基于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中外企业文化,2020(10):94-95.

[4] 刘炼鑫.新时代大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析——基于湖南高校550份问卷的调查分析[J].理论观察,2021(06):130-132.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作者简介:邓静,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高校教育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