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3-07-17 16:28乔雅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初中语文

乔雅洁

摘 要:新课改的出台,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本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文化常识、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等,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使学生获得未来学习和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关键能力。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教师了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任务,并根据新课改理念改革自身的阅读教学方法。本文简述新课改理念的核心理念与任务,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10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在既往的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以自身为主导的传统教学理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落实新课改理念要求,需要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寻新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如此才能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学习和社会生存所必需的能力与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阅读教学质量自然也能实现有效提升。

一、新课改理念的核心理念与任务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需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发展等设计、制定教学方案,需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发展”指的是教师需将教学目标锁定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之上,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寻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社会生存所必需的能力与品质,包含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事物处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独立生存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落实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与任务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少初中语文教师更新了自身的阅读教学理念,且应用了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教学,但是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现状来看,并不乐观,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1.教师仍处于教学主导地位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仍秉承自身为教学主导的观念,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向于自身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教得很多,但是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感悟和理解阅读的内容,从而导致其阅读质量低下。

2.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各种文体都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大部分教师都采用阅读、朗读、诵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阅读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无法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效,从而阻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3.对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关注度不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阅读文本中的生字词,以促进学生能顺畅地完成文本阅读,但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抑扬顿挫地读出精彩语段的韵味与文本蕴含的感情,从而影响了其阅读质量与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需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究。自主学习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自主阅读,教师可围绕阅读文本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设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或预习任务去阅读,通过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或完成预习任务,再及时通过微信、QQ等通讯工具将探究出的答案或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合理设计阅读教学方案,还能帮助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解决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阅读该篇文章,说一说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阅读以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伏尔泰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群体争取人权,勇敢斗争,二是伏尔泰通过著书立说和创作文学作品,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是因为伏尔泰著书立说和创作的文学作品启蒙了人们的思想,让思想取代武力,让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该篇课文知识脉络的感知,还能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提升。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实,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其学习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告诉我们,激发兴趣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新课改理念也强调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教学方案。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或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技术能够整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配合自身幽默、形象的肢体语言,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阅读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并取得不错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战国策·魏策四》中摘选战国末期唐雎出使秦国时同秦王面对面谈话的片段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看,并辅以相应的导入开场白:“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让秦王折服,不辱使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唐雎不辱使命。”通过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还能使其对文本主人公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

3.优化阅读教学方法的设计

单一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特点等,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对于《孔乙己》《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具有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的阅读文本,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阅读教学,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分类,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肢体表演。

以《孔乙己》一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咸亨酒店其他喝酒的顾客,模仿文中的“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等对话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把控不同角色人物的语气,如扮演其他喝酒顾客的学生说“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这句话时,要说出轻蔑的语气,扮演孔乙己的学生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这句话时,要表现极力辩白的语气。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使其语言表达和形体表现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再如,在进行《谈生命》《地下森林断想》这类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演讲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学习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地下森林的断想,然后,以演讲的方式讲述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对地下森林的断想和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还能将学生推上讲台,讲述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感悟等,从而使其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快速发展。

4.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均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教学倾向,这种教学观念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多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新课改的教学观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的课程目标为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就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创作背景、文本中的词句等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如此才能使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将阅读局限于文本的词句表面。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带着感情地进行。

例如,在《乡愁》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表达的情感,教师可给学生讲述该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即作者余光中是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作者又经常流于海外,产生了游子思乡之情,于是他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创作了“乡愁”,由此让学生了解作者“乡愁”的由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是用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象征“乡愁”的。通过探索可知,作者主要是采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象征性地描写“乡愁”,其中,“邮票”象征着母子之情,“船票”象征着夫妻之爱,“坟墓”象征着丧母之哀,“海峡”象征着恋国之思。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就能清楚地感悟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与对祖国统一的盼望。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过程中,教师还需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但无论学生产生怎样的情感体验,教师都需尊重,不可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得当,也不能轻易否定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此才能保护学生的阅读激情,从而才能激励学生持续地进行阅读,不断积累阅读情感体验,进而不断提升其阅读素养。

5.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

语文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阅读,才能持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中字、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尤其要注重对名篇和精彩语段的积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还能为其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阅读知识的积累还体现在阅读数量的积累上。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同时还需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设置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阅读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分享自身阅读的课外书籍或课外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分享内容多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如此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阅读数量和阅读能力。

总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阅读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的初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解读和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习惯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此,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并围绕新课改理念的要求积极进行创新,如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阅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进而使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圍绕新课改理念进行阅读教学改革,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灵熙《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析》,《才智》2018年第1期。

[2] 敬向利《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读写算》2021年第32期。

[3] 王月《初中语文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体会》,《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7期。

[4] 宋彬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天地》2019年第13期。

[5] 谢中卫《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代教育》2018年第14期。

[6] 李敏《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理念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