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解析

2023-07-20 02:35颜涵
档案与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播新媒体

颜涵

摘 要: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文化传播逐步由单向传输向多向互动转型,互动促进个人及群体情感能量聚集,并进一步推动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扩散。文章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以纪录片《红色档案》为例,结合互动仪式的四个启动要素,分析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机理及其效能,阐述“互动仪式”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档案部门积极构建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互动仪式链,提升红色档案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关键词:新媒体;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互动仪式链

分类号:G270.7

Analysis of the Red Archival Culture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Take the documentary “Red Archives” as an example

Yan Han

(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

Abstr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transmission of red archival culture i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from one-way transmission to multidirection interaction, which promotes the gathering of emotional energ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n, it further promotes the spread of red archival culture.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ocumentary Red Archives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s the four starting elements of interaction rituals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red archiv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so as to show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eraction ritual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red archival culture, and stimulate archival departments to actively build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of red archiv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n enhance the influence and dissemination effectiveness of red archival culture.

Keywords: New Media; Red Archives Culture; Transmission;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1]红色档案是最原始、真实的红色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传播红色档案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之一。《“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2]学界已有研究多聚焦于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组织、开发利用及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从叙事学[3-4]、数字人文[5-7]、党史思政教育[8]等视角展开研究。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互动”便于实现个体间情感共享,形成集体认知体验,提升红色档案文化传播质量与效能。然而,当前学界尚无从互动视角对红色档案文化传播进行研究的成果。因此,文章拟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以纪录片《红色档案》为例,深入探析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机理及其效能,通过互动仪式链剖析纪录片《红色档案》在传播红色档案文化方面的经验,为提升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效能提供参考。

1 互动仪式链理论与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内在契合

“互动仪式”一词最早是指一种表达意义性的程序活动,对于群体生活或团结性具有重要意义。[9]在此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将“互动仪式”描述为一组具有因果关联与反馈循环的过程,“互动仪式链”则是社会网络关系的构件,与不同具体情境的人、事物相互接触而不断延伸,最终成为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结构。[10]该链式结构以情感为核心,通过推动个体之间的互动,来证成自身的群体成员身份,并生成和其他参与者之间共享的群体团结。[11]启动互动仪式需要满足“身体共在、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焦点、共享情感体验”四个要素,四要素的综合作用过程会对个体产生短暂的情感刺激,并在持续的互动反馈之中将刺激转换成长期的情感能量,情感能量及群体符号又通过活动际遇得以强化延续,最终形成互动仪式链,产生“群体团结、个体情感能量增强、群体符号明确、统一道德标准形成”的仪式结果。

传统的传播方式中,受众很难以“真实参与者”的姿态切身感受所传播的文化内容,形成相应的情感认同。互动仪式链理论强调传播过程中“对人的关注”,特别是人所需情感能量的获取。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探析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中互动仪式启动要素的构成及其作用过程,有利于充分了解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机理。同时,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中互动仪式的顺利运行会产生一系列结果,这些结果对于传播红色档案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充分展现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产生的实际效能。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既指对红色档案所蕴含历史事实的再现,即内容传播;又包括对红色文化底蕴的挖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即情感传递。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正是借助数字化媒体平台,将文字、图像、视频、语言等符号相互组合,形成相应的内容关注焦点,并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社交属性实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信息发布主体之间的多向实时互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能够促进个体间情感和认知体验的共享,促进集体意识的生成,增强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在群体内建立起共同的道德标准,维护集体正义。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构建互动仪式链,可以增强个体互动、放大情感能量、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体符号及道德感,从而更好地传播红色档案文化。

2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互动机理

红色档案纪录片是新媒体时代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方式之一,由中央档案馆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的《红色档案》极具代表性。文章将纪录片《红色档案》置于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深入探析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互动机理。

2.1 创设虚拟情境,实现云端共聚

互动仪式启动的首要构成要素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12]。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可跨越时空共现的虚拟场域,同时也为个体间的即时沟通交流与情感交换提供了可能。《红色档案》在新媒体平台多渠道投放,通过延伸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感官,使观众在网络空间实现虚拟共在。例如,在哔哩哔哩观看纪录片时,观众可以获知实时在线人数,并通过点赞关注、发布弹幕或评论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感,进行实时在线交流。《红色档案》中 “迟到的诀别”一集围绕赵一曼同志在奔赴刑场时留下的绝笔家书手稿展开,许多观众在弹幕区表达对赵一曼同志的崇敬、对侵华日军的憎恶以及对于母子深情的感怀等,进而产生了情感连带现象;评论区亦有观众提到自己曾浏览过赵一曼同志的受刑档案记录,接着有其他观众在该评论下留言询问相关档案的获取渠道,获取信息来源的观众在浏览受刑档案记录后又回到评论区继续交流感受,完成了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情感能量交换。上述现象表明,观众的角色由“旁观者”转换为“参与者”,并置身于整个互动仪式之中,个体观众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彼此之间建立起关联,个体得以在虚拟情境中获得物理空间身体共在的体验。《红色档案》提供了线上互动仪式的开展情境,使观众对于历史事件有更强烈的代入感与体验感,对人物形象形成更加鲜明的历史认知。

2.2 局外人设限,保障互动仪式稳定进行

互动仪式的开启需要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谁被排除在外,从而保证互动仪式的有序进行。[13]为扩大传播影响力,红色档案文化传播受众的定位较为广泛,因此,《红色档案》所投放的平台并未采取强制措施对观众设置准入限制。但是,由于观众的身份背景、知识储备等主体条件各不相同,在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设限,具体表现为对观众的观看行为及互动交流产生限制。例如,对于红色历史或者纪录片不感兴趣的观众就不会选择观看《红色档案》,即使因平台推荐机制浏览到也可以通过设置“不感兴趣”“不喜欢”的标签,将自己排除在群体之外成为“局外人”。对于部分发表不当言论的观众,相关平台会予以严厉警告并采取“禁言”等措施进行整顿,以此来保证互动仪式的顺利进行。此外,观众可以通过添加关注、订阅合集等行为,与其他具有相同喜好及情感需求的观众实现集结,并在评论区、弹幕区等对话空间产生群体对话,实现并加强“局内人”的身份认同。

2.3 独立单元叙事,关注焦点细化

共同关注点是情感能量形成的前提,也是互动仪式能否持续的关键。[14]红色档案文化传播中的符号焦点是产生群体聚集、引发情感共鸣的前提条件,符号焦点既包含利用文字材料直接传达档案内容及其所蕴含情感线索的语言符号,又有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传递无法书写的情感及意义的非语言符号。[15]《红色档案》是语言与非語言符号焦点的集合,关注焦点从宏观走向微观,层层细化。具体来看,首先,聚焦于中央档案馆馆藏的数百万份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红色档案。其次,依据时间、人物、事件等线索,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精心挑选、组织与深度整合,将《红色档案》细分为“恰同学少年”“信仰的召唤”“一封家书”等十一个系列[16],不同系列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其所能引发情感连带的群体对象也有所不同。最后,单集视频的每一集都设有专门标题,故事叙述围绕某一人物身上发生的某个事件铺开,主体指向性十分明确。细化观众的关注焦点,是推动共同情感生成的必要举措。如“恰同学少年”系列中的“雷霆巨响”一集,观众通过评论、转发形成传播关注焦点的互动,建立彼此的情感连带,辅以持续地互动反馈,个体对于主题人物“张太雷”的崇敬与赞美之情逐步上升为一种民族自豪、民族自信的群体情感。

2.4 多向互动,共享情感体验

共享情绪体验是互动仪式启动的重要条件之一。[17]共同的关注焦点会催生个体的表达欲望,促使其更积极主动地融入互动仪式,与群体成员分享情感体验,在情绪上形成同频共振。《红色档案》的观众分享个人情感的方式主要有:订阅、点赞、实时评论、发布弹幕、转发、私信等。这种互动是多向的,一是观众之间的互动,个体既能对内容进行解读、表达个人情感,也可以通过点赞及回复的方式对他人观点表示赞同或反对,当个体对于关注焦点进行高度讨论时,便可能会激发“集体兴奋”,达到情感共享的高潮[18];二是观众与纪录片发布者之间的互动,观众进行观感反馈,提出改进建议或疑问,为红色档案纪录片的制作改进提供参考。例如,《红色档案》选取红色档案中的内容精华部分进行展示,有很多观众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能多展示一点就好了”“多念一点吧”,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相关主体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分析大众的关注焦点及喜好需求,为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编研提供选题参考,从而产出更多内容质量高、形式多样化、观众喜闻乐见的档案作品,推动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

3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效能

红色档案纪录片是红色档案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跨界融合而成的优质开发成果,在其传播过程中,当互动仪式的各启动要素得到满足、互动仪式链能够有效运行时,观众便能够充分感受到红色档案纪录片中蕴藏的情感能量,并将短暂的情感刺激在反复、延续的互动仪式中转化为长期的情感能量,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

3.1 积聚个体情感能量,推动档案文化可持续传播

红色档案纪录片所创设的具有真实感的虚拟情境,会在短期内直接激发观众内心对于革命英雄的崇敬。此后,观众通过持续地互动以及对于红色档案系列作品的长期关注,会将短期情绪不断积聚并逐步转化为一种长期的内化于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自豪感,从而促进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例如,部分观众在观看百集档案文献纪录片《记忆》后,自发在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短视频来抒发情感,并向广大网友推荐该纪录片,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范围,有利于红色档案文化的持续性传播。对于红色档案纪录片的制作者而言,他们可以在纪录片发布平台的后台,直接获取视频的播放量、喜爱度、观众分布等各种数据,观众的支持度与喜爱度会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满足感,为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及红色文化传播提供内在驱动力,创造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档案文化产品,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持续性传播。

3.2 提升群体凝聚力,增强群体文化认同感

在各大红色档案纪录片播放平台,观众可以通过发送弹幕、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行为,不断提高群体的活跃度,在观众之间及观众与纪录片发布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通过互动交流使个体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立存在的,能够激发观众的群体归属感,进而实现群体身份的认同。对于具有抗战老兵、革命先烈后人等特殊身份背景的观众群体而言,红色档案纪录片能够唤醒他们内心的特殊记忆与认知体验,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情感,并形成特有的群体认同感。在哔哩哔哩《红色档案》纪录片的评论区,有观众结合自身的党员身份表达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呼吁大众加倍珍惜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同时表明其对于自身党员身份的深层认識。观众在对认同的弹幕或评论点赞、对与群体认知相左的弹幕或评论进行反击时,不仅能够获得参与感,而且有利于加固群体关系,实现群体团结。[19]群体团结加深既是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也为红色档案文化传播创造着稳定的内部环境。

3.3 形成英雄符号与道德感,提升群体文化认知力

符号是一切传播现象的逻辑基底,是传播活动中的重要载体。[20]群体符号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唤醒成员的身份感。观众将红色档案纪录片中所出现的革命先烈视为一种“英雄符号”,并将这种符号视为自己的信仰。一提到红色历史、红色档案,观众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些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一看到这些“英雄符号”,观众内心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符号被群体成员奉为神圣物,群体成员需要自觉维护其神圣性。[21]当评论中出现一些说风凉话、诋毁亵渎英雄人物、质疑历史事件真实性等不和谐的声音时,群体之间无形的道德标准就受到了挑战,观众内心的群体道德感会使他们对这类言论表示愤怒,并通过言语反击、举报、点击不喜欢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此来维护群体的团结,为互动仪式的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例如,《红色档案》中“悬崖之上”一集讲述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评论区有部分观众,对质疑故事真实性、颠倒黑白的言论表示不满并进行反驳,受到了众多群体成员的肯定与认同。同时,红色档案能够作为一种有力证据佐证历史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为观众维护“英雄符号”及群体道德感提供现实依据。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认清历史真实、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文化认知能力。

4 结 语

在纪录片《红色档案》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平台使观众在云端实现虚拟在场,并能够以点赞、评论、弹幕、私信等方式实现实时互动,完成情绪的共享,最后达到激发个体情感能量、提升群体凝聚力、形成群体符号与道德感的效果,形成了一种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专属互动仪式。新媒体时代,红色档案文化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红色档案主题展览、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构建虚拟仿真空间、建设红色数字档案馆等形式来实现红色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但无论何种形式,在传播过程中都要注意互动仪式链的构建,通过开放互动功能促进个体情感与认知体验的共享,使红色档案资源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被参与者深度感知,传承并弘扬档案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与民族精神,提升红色档案文化的影响力。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3-05-26].http://cpc. 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2]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3-06-08].https://www.saac.gov.cn/daj/ 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3][16]朱琳,闫静.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红色档案叙事研究——以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2(3):68-75.

[4]周林兴,姜璐.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叙事表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4):4-9.

[5]陈艳红,陈晶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22(3):68-75.

[6]薛文萍,周昊,王昊,等.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以沂蒙红嫂档案为例[J].山西档案,2020(2):85-91.

[7]翟乐,李金格.数字人文视阈下红色档案资源的遴选、组织与开发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21(12):174-178,186.

[8]秦旻.基于红色档案资源追寻党史百年荣光[J].档案管理,2022(2):66-67.

[9][10][12][17][20]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3,79-81,79,87,124-132.

[11]邓昕.被遮蔽的情感之维: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诠释[J].新闻界,2020(8):40-47,95.

[13]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9):35-46.

[14]殷英梅,郑向敏.共享型旅游住宿主客互动体验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98.

[15]赵雪芹,彭邓盈政.档案数字叙事服务互动仪式链构建与情感能量分析[J].北京档案,2022(5):11-15.

[18][19]魏来,王伟洁.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频网站弹幕信息情感分析——以Bilibili健康科普类视频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9):119-126.

[21]孙友发,董朝.网络新闻的互动仪式与受众社会认同——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新闻界,2016(19):43-47.

猜你喜欢
传播新媒体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