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罗泾十字挑花的工艺特征

2023-07-21 23:22夏寸草宋颂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土布挑花十字

夏寸草 宋颂

Luojing cross-stitch is 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of "cross-stitch and thread insertion" in Luojing Town, Baoshan. It was selec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Shangha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in 2007.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00 years and is a very representative folk art in Baoshan.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uojing cross-stitch, understands the basis of its production, and analyzes it from its shape, color, needlework and folk connotation.

罗泾十字挑花,是宝山罗泾镇传统的“挑花插线”民间艺术,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07年入选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技艺蕴含着罗泾地区女性集体的聪明才智,融汇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素养。画面简朴细腻,气质清丽淡雅,具有浓郁的江南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民间工艺的审美与社会服务双重价值。

一、罗泾十字挑花的产生与发展

文化技艺的产生离不开经济文明的发展。罗泾十字挑花的发展首先是依靠织造业的兴盛而兴起。元代,黄道婆自海南崖州“附海舶归”,于当今的浏河口登岸,从陆路向家乡松江府乌泥泾行去,故黄道婆带来的种棉织布技术即在此盛行。自黄道婆将土布技艺传入后,棉花种植成为此地主要的产业,土布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当地居民将土布的边角剩料制作成兜头手巾,夏天用以防晒、冬天抵御严寒。由于本色土布为白色,包头有不吉祥的寓意,最初用颜料画上图案来装饰,但受到材料限制,颜料易褪色且不方便清洗。后来罗泾妇女效仿苏绣,但苏绣用材精致,平民百姓难以获得,只能效仿皮毛,其效果与苏绣有天壤之别,因此罗泾妇女一直在探索适合在土布上的刺绣技艺。

直到明朝徽商兴起,徽文化和皖江文化的逐渐传入,长江流域的经济融合,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催生了十字挑花初步形成。盛产棉花和棉纺织业的南京安庆府望江,与罗店地区棉纺业交流日益密切(罗泾曾隶属苏州府太仓刘海和昆山罗店管辖),挑花技艺随之传入罗店。自此,挑花技艺在罗泾兴起,逐渐成为当地代代相传的民间传统手工艺。

二、罗泾十字挑花制作工艺流程

传统的罗泾十字挑花制作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挑花以土布为基础制作,因此挑花需从土布的制作开始,手工土布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土布制作环节可以省略。主要制作环节集中在绣制过程中,步骤大致分为四步:准备材料、构思、挑制和收尾调整。

首先准备土布、绣针、棉线、剪刀。接着进行构思,挑花者在挑制前,需要在一旁画上参考图,不能直接画在土布上,用当地话来说就是“挑花插线依样做”。在根据需求构思完成后,开始挑制。挑制时不用绷架,全部工具仅为针和线。需要注意的是,在挑制过程中,必须顺着土布经纬线交叉的“布眼”进出线,不能使挑花线和土布线交缠。在挑制过程中只能改变运针方向,不可以将布来回翻转,以确保正反两面挑花平整。最后在主图纹样挑制完成后,根据画面需求适当增加一些边花、角花的装饰,将布的四周包边或锁边,剪掉多余线头,按压平整,完成整体制作。

三、罗泾十字挑花的工艺特征

1.简洁的图案造型

罗泾十字挑花行针技法复杂,走针时不仅要求正面形成十字形花样,反面也要形成均匀一字点状,因此正反面都呈现整齐的秩序感。图形简洁抽象,整体呈现对称性规律感。画面追求抽象的形似概括,强调整体的韵味,构图朴实,线条简洁,寥寥数笔,就将描绘对象的本质刻画得十分清晰,可谓高度概括,别具匠心。

罗泾十字挑花的图案美学造型讲究高度概括提炼,概括处理后呈现圆形、菱形、矩形等几何形态。图案形式美法则大概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是变化和统一,图形的曲直对比、远近疏密、大小对比,都要在对比中统一,统一中变化。第二是对称和均衡,图案讲究对称,包括左右对称、中心对称,整体图形呈现稳固的状态。第三是对比与和谐。在图案中,突出中心主体物,用来传达图案或者整体画面的寓意。但是也不能忽略辅助图案与整体画面的和谐,通过大小、方圆、距离来控制整体画面。十字挑花在图案挑制完成后,会整体进行再调整,以保证整体的平静调和之美。

2.严谨的色彩构成

随着罗泾十字挑花逐渐融入到当地的婚嫁礼俗中,形成了一定的挑花规则和审美标准,色彩方面也有了固定的要求。如生产劳动时使用的“兜头手巾”,其挑花线须采用“一抹色”(即同色挑花),忌用五彩色,以减弱其装饰性。据田野调查记录,“兜头手巾”底色有别,一般老年妇人常用蓝色土布做兜头手巾,蓝色象征海洋、希望、永恒,寓意着老人健康长寿,福如东海;未婚少女姑娘用白色;新结婚不满一年女性佩戴绿色,寓意着嫁入新家庭,孕育新生命,象征着生机勃勃;在普遍的日常挑花中,较多使用黑色棉线,可与本色土布形成视觉对比,突出醒目的十字形纹样结构及其针脚走势的肌理。后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成用不同颜色丝线为材料的五彩挑花,但五彩挑花不用于兜头手巾上。

罗泾十字挑花兜头手巾从色彩上看,可以折射出民间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儒家尊卑文化。在古代,农民等基层劳动者大多用蓝色布料,原因是蓝色染料最便宜。从上文提到的三种不同阶段的女性用料上就可以讀出他们当时的社会地位。

3.工整的针法技艺

传统的罗泾十字挑花以土布为底,依据土布的经纬线进行挑制,无前期打稿的步骤,绣娘做到“心中有形,手中有活”。具体步骤是用针挑起织物的经线或纬线,连针带线从底下穿过以构成图案。

罗泾十字挑花有三种常用针法,分别为绞针、行针、蛇脱壳。绞针(也称脚针)是横向走针,以底布的经纬线为参照,沿着横向水平向前或向后运针。行针是45度角斜向走针,走针时,一针撇针一针捺针,就像行人走路一样,所以称之为行针。蛇脱壳是纵向走针,从出针口斜向前行针,竖向垂直重复绘制,走針时需要进一针再退一针,就像蛇脱壳一样,所以此针法被称为蛇脱壳。

4.丰富的文化寓意

据《太仓县志》和《浏河镇志》中记载,“兜头手巾”是罗泾地域性服饰的典型特色。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由历史演变,罗泾十字挑花形成了二十多种独特的基础纹样,其中包括“八角花”“喜字花”“寿字花”“荷花”“柏枝花”“鸟花”“蝴蝶花”等,主要以独立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团花、角花等图案运用较多。经不同的组合亦可扩展出多种叙事性的图案。内容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自然景色的感受。如“鸟花”“蝴蝶花”,是对当下自然物的记录。二是首饰财物的替代品。以往农耕时期,百姓没有钱购买金银首饰,便用绣的方法描绘,比如给孩子绣上百家锁的图案。第三是吉祥祈福的祝愿。比如“喜字花”这种直接描绘的,或者是麦穗花这种祝愿丰收的祈福类。第四是对长辈的祝愿,如“狗花”,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也有着富贵和好运的象征。在罗泾地区,妇女满七十岁时,家里的外甥女要为老人亲手缝制一个带有狗花样式的贴身肚兜,以保佑老人一生平安长寿。

四、结语

罗泾十字挑花孕育于农耕社会,不仅体现了女性勤劳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更是一份记录历史的无字书,从中可以读出山野烂漫、读出民风民俗、读出当下人民心中所思所想。罗泾十字挑花是纯朴人民表现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其质朴的材料应用、经历几多探索的针法表现形式、等级明确的色彩应用都蕴含着大量的内容,值得探究和了解。罗泾十字挑花随着社会生活而产生、发展,并且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爱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生活面貌。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产生的缘由及其背后蕴藏的思想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1]方云.基于图像叙事的十字挑花非遗保护研究:以上海罗泾十字挑花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 13(2):98-108.

猜你喜欢
土布挑花十字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馆
张竹君与中国赤十字会
十字棋
唤醒沉睡的民间技艺——浅谈土布发展现状与未来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夹缝中求发展:高阳商会与土布运销
土布不『土』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