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琉璃烧制技艺的当代创新性发展

2023-07-21 01:09周旭飞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琉璃原型技艺

周旭飞

Colored glaze firing technique has been carried forward for hundreds of years.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dewaxing casting technique, an innovative and all-inclusive Shanghai style has shaped up, making colored glaze art constantly radiant with brilliance and vitality.

琉璃烧制技艺历经百年传承,在继承传统失蜡铸造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的海派风格。当代琉璃制作工艺,引进先进科技,对多个工序进行了革新:在原型雕塑过程中引进计算机建模3D打印原型技术;在失蜡制模及成型烧制过程中,引进新材料(模具胶等)、制作模型收缩估算表和配色方法表、采用机切方式分类配置原料等;在雕琢修饰中,研发半自动精修设备。这些变革创新,大大简化了琉璃制作的工序,提高了制作效率,提升了成品率。这也使得琉璃制作者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推广,使琉璃产品不断焕发光彩和活力。

琉璃,别称“流离”“陆琳”“颇黎”等,曾长期被认为是从国外引入中国的,但英国学者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琉璃的化学成分,发现中国古代琉璃,与西方玻璃所用的合成物质完全不同,证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即已懂得制造琉璃”(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琉璃其色泽琉云璃彩,质地晶莹剔透,有着与金银、玉翠、青铜器一样的地位和美誉。琉璃艺术品精美绝伦,琉璃制造工艺则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逾3000年。该技艺萌芽于殷商,自战国起进一步提升并形成琉璃仿玉的风尚。到了汉代,琉璃制作技艺开始吸收西域玻璃制作技艺,趋于成熟。至清代,此项技艺进一步与西方技艺融合,达到鼎盛。养心殿造办处琉璃厂为皇室制造的各种把玩、赏赐、使用的琉璃器物,代表了这一时期琉璃技术的最高水平。清末,琉璃制作技艺因养心殿造办处的焚毁和解散而归于沉寂。直至20世纪80年代,琉璃的绝世之美重新被人们关注,琉璃制造再次复兴,现代琉璃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創新,将琉璃制品以崭新面貌带入现代日常生活。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琉璃烧制技艺”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传统琉璃烧制技艺的演变

古代琉璃制作采用失蜡铸造法,是源自古代冶铜的一种工艺。到了近代,琉璃工艺将中国古代冶铜失蜡法、瓷器窑烧、玉雕技艺三种主要工艺进行结合,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相比古代琉璃制品,线条更为精致,色泽更为通透。琉璃烧制技艺发展至今,工序更加完善,每件作品须经十几道细密的手工工序方可完成,整个工序步骤可分为原型雕塑、失蜡制模、成型烧制、雕琢修饰四大流程。全过程约历时两个月以上,一件蜡模只能烧制一件作品,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方可确保作品的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当代琉璃制作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科技,提高了琉璃制品的出品率,为制造更多种类、颜色的琉璃制品提供了可能。当代琉璃作品已经衍生到每行每业,如宗教文化用品、宗教文化艺术装饰、工艺礼品、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艺术建材装饰、收藏艺术品、家居摆饰、餐具茶具、灯具等。

二、基于传统脱蜡琉璃铸造工艺的技术革新

琉璃烧制技艺,程序繁杂,分为原型雕塑、失蜡制模、成型烧制、雕琢修饰四大流程,工序要求极高。模具的制作,材料的选择,成品的烧制和雕琢等,各个步骤都不得马虎,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尤其是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变形、产生气泡的问题,因此对于时长、温控和退火都要有严格的把控。针对失蜡法技术耗时且出品率低的问题,我从未停下探索和研究的脚步,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尽可能多地收集传统琉璃制作法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所掌握的数据,对复杂的制作过程进行重新梳理研究,同时参考学习国外玻璃铸造技术,攻克技术难点,整个制作流程得以优化,提高了出品率,作品质量也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对琉璃制作工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突破。

1. 原型雕塑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琉璃烧制技艺的第一步是原型雕塑,这一流程中的各道工序原先都由手工完成,先将设计创作理念手工绘成平面设计图稿,再着手进行泥土雕塑立体原型。为了有完美的比例与美感,每一笔一刀都必须极其精准细腻,这要求塑形者有非常深厚的雕刻功底。在引进电脑制作和3D打印技术后,可由电脑对手绘图稿进行三维立体建模,之后便可直接进行3D打印制作模型。这一设计绘图雕塑一体成型的模式,提高了时间效率,降低了预算成本。由韩秉华先生设计,我制作的作品《展翎》(抽象艺术孔雀造型)就是采用了三维建模3D打印模式,不仅制作上更高效,线条比例也更准确更协调。

2. 失蜡制模及成型烧制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1)将雕塑原型保留用作模种是精修的一道必要工序。我引用国外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革新,采用化学性更稳定,具有良好韧性与耐用性的模具胶进行模型蜡的翻制。模具胶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蜡模制作的成功率,也使得耐火石膏模具更加细致,有助于最后的精修工序的完成。

(2)在繁杂的琉璃制作过程中,模型的收缩问题会造成最后成品与原作存在巨大差别,不加以控制解决,很可能导致成品的失败。针对这一问题,我在铸造工序中反复试验测算,对获得的数据加以记录分析,梳理成模型收缩估算表,用来计算每一道工序的收缩比。有了这一估算表,就能对原型进行调整,在制作原型之时就解决了问题。这一技艺难点的解决,大大提高了成品率,使得最终的琉璃作品可以完美实现原作设计。

(3)传统琉璃铸造技艺制作中,除了收缩比不可控问题之外,失蜡法存在的自然冷却时间效能过慢问题也会影响琉璃的烧制,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提高成品率和出品效率,我在材料和方法上都进行了改进,缩短了蜡模制作时间,解决了收缩比过大的问题。

(4)琉璃的配色也是琉璃制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这决定了成品的色泽显现是否符合原设计。因此,在对琉璃原料配料进行颜色装饰并进行烧制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机切方式将原料分类配置,同时制作了配色方法表供参考。虽然只是细微的改进,却使得炉房作业人员能够更得心应手。

3. 雕琢修饰中的技术创新

失蜡琉璃制作的最后一步是对烧制出炉的琉璃成品进行切割、打磨、精雕和抛光。这要求制作者耐心细致地对成品进行打磨,精雕细琢,也是一道十分耗时的工序。为此,我正着手研发半自动精修设备,通过人机配合来提高效能,实现琉璃制作更环保更高效更精致。

在传统琉璃制造工艺中融入创新技术,突破传统工艺,对多个制作环节进行了改进,使整个琉璃烧制技艺过程更加完善。传统琉璃制造工艺中,制作琉璃需耗时两个月以上,出炉成品率70%左右,工艺改进后,有效减少了制作时间,提高了成品率,同时又保证了琉璃作品的品质。

三、工艺技术革新后的成果创新

琉璃烧制技艺的创新,琉璃制作效率的提高,解放了琉璃制作人一部分的劳动力,使他们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新作品、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以使创作成果更具艺术感、现代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品位,更加凸显出琉璃的装饰效果。如前文提到的作品《展翎》,引入了抽象的艺术设计理念,无论是造型还是色调,都别具一格,特别是展翎的颜色会随欣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令人称绝。新技术的加持,让琉璃制作人能更加大胆自信地设计制作更多种类、色彩的琉璃作品,他们采用新材料,如金箔和釉粉等新材料的加入,使得琉璃藝术作品色彩更加绚丽,品质更加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有些作品还引进了新的内容题材,不再局限于有关寓意吉祥富贵或是表达人们宗教信仰等的题材,如:国内最大琉璃拼画《黄鹤楼》,上合组织昆明国际马拉松琉璃奖杯,中国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贵宾礼品《往事如烟》,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国博衍艺《四羊方尊》,上海市静安区上海文化中心《海上文化》大型琉璃壁画等的题材和功能上都进行了拓展。勇于突破藩篱,将琉璃独特的表现力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思想融合,使得琉璃作品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摆件、饰品、艺术装饰、餐具茶具、灯具、香道等应有尽有,创造了琉璃的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与选择空间,使琉璃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此外, 琉璃也得以走出“作坊”,向社会传播包括制作技艺和琉璃作品在内的海派琉璃文化成果。 多次参加各地知名展览会、参与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举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等。为向社会进一步展示琉璃技艺和作品,还设立了上海大伦琉璃艺术馆 ,建立集创意设计、展示展览、体验互动、工艺研制、教育培训、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琉璃艺术创新设计中心(HSDL琉璃艺术创新设计中心),借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进行成果推广宣传。

四、结语

总之, 秉承海派优良传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攻克琉璃烧制技艺失蜡法制作中的多个难题,有效提高了琉璃制作的成功率,减少了制作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由此也带动了琉璃设计、题材等的创新,使琉璃作品能以更多形态进入到现代生活。相信结合了体力、心力与时间淬炼的以琉璃烧制技艺制作的作品将不断焕发光彩和活力,吸引到更多人的注目,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1]关善明.中国古代玻璃[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琉璃原型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包裹的一切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八角琉璃井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