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的海派珐琅艺术

2023-07-21 07:12宋小雨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珐琅海派首饰

宋小雨

The enamel art traces back to the ancient Greek gold jewelry.From the eldest filigree enamel and internally-filled enamel to the subsequent painted enamel and transparent enamel, from ancient kings scepter to the contemporary art jewelry…Enamel passes through time and witnesses periods of both prosperity and depression. However, enamel always radiates its unique charm in the arc of history.

從古希腊金质首饰发展到今天,从最古老的掐丝珐琅与内填珐琅,再到后来的画珐琅、透光珐琅,从古老的国王权杖到当代艺术首饰……珐琅穿越时光,经历过繁荣时期,也有过低落阶段,但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独特的魅力。

一、珐琅起源

有些研究者认为珐琅工艺最早出现在古埃及时期,这里涉及到珐琅工艺的基本概念。在公元前三千至四千年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那个时期运用的工艺与珐琅工艺十分相似,将玻璃和细金工结合在一起。有时将彩色玻璃和半宝石镶嵌在金属当中,有时以錾刻方式在金属底板上作凹槽,将液态玻璃填充至凹槽,待玻璃冷却后固化在金属板上。这种工艺虽然和珐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珐琅工艺,只是珐琅工艺的雏形。目前所知,迈锡尼文明时期的珐琅戒指,是国际公认的最早使用珐琅工艺的戒指。同时出土的还有公元前11世纪的双头鹰权杖,权杖顶部采用珐琅工艺。

二、珐琅与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西方风靡新艺术运动,是欧洲古典到现代的转变,珐琅工艺是新艺术时期使用最多的。“新艺术运动”时期的珠宝风格,打破传统界限,开辟美学新天地,如诗如画的造型被称为“绘画的珠宝”,其中透光珐琅成为新艺术时期最具突破的一项工艺。

作为新艺术运动中绘画领域的佼佼者穆夏与首饰设计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乔治·富凯联手,将珐琅艺术与珠宝结合,打造新高度,其中知名作品有蛇形手镯,十分惊艳。它的鳞状蛇头采用珐琅工艺,镶嵌了欧泊、红宝石和钻石。手镯通过一条长长的链子和一个蛇头元素的戒指连在一起。背面有隐藏的铰链系统,可以灵活穿戴,佩戴时手臂可自由转动。流畅饱满的曲线与色彩丰富的珐琅,构成绝美的珠宝艺术品。可以看出穆夏设计的珠宝,经常会用链条将不同的元素连接起来,这些华丽繁复又充满异域情调的设计,同样也经常出现在穆夏绘制的海报女郎中。

如今,穆夏的插画风格依旧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他创作了许多首饰设计稿,有些还未来得及制作成品,有些制作出来却未能完好地保留下来,因此我们能从他的原稿中,直观感受他的作品魅力。

三、珐琅传入中国

中国金属胎珐琅制品以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大类为主,也有现藏品不多的錾胎珐琅和透明珐琅。关于掐丝珐琅的起源,曾有人主张:波斯是掐丝珐琅的诞生地,成熟于公元5至6世纪,后传入阿拉伯、东罗马等地。多数中外学者、美术史家都主张掐丝珐琅工艺是在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其基本依据是大食窑。《格古要论》中记载“大食”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根据文中的描述可知大食窑烧制的就是掐丝珐琅。清代以来又称为“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的皇家御制工艺,被誉为“国之重器”,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璀璨的明珠。

在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器无论是器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达到极高水平,尤其是蓝釉料有新的突破,呈现高贵华美的艺术风格。由于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生产成本高,这种珍贵的珐琅制品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被皇家垄断,深藏故宫,为皇室和达官贵族独享。我国目前的景泰蓝制品多为大型摆件,在珠宝首饰领域高温珐琅比较少。我们通常见到珐琅工艺珠宝是在博物馆里,或是顶级珠宝展与世界名表的限量款,由此可见珐琅工艺的难度颇大,十分珍贵。

四、海派珐琅首饰

珐琅经历了时间的推移,在民国时期彰显了海派首饰独有的气质。民国上海女性首饰历史是近代上海服饰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近代海派文化的密码与钥匙。以民国时期为时空维度,以上海地区为背景,以女性立场为人文视角,从首饰材料、款式等方面,综合运用服饰史学、社会学等理论,借助实物考证,对民国上海女性首饰历史采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论述逻辑进行研究。民国上海女性首饰历史作为地方史的一部分,可以让上海地方史更丰富。民国上海女性首饰历史研究对彰显海派首饰设计、提升国际时尚背景下的中国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饰品在民国时期流行传播速度极快。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娇蕊穿着暗紫蓝乔其纱旗袍,隐隐露出胸口挂的一颗冷艳的金鸡心,仿佛除此外她也没有别的心。心形吊坠项链引入国外工艺,在上海落地生根。20世纪20年代初自由恋爱之风在上海形成气候,心形项链成为流行的爱情信物。

民国上海女性首饰的影响因素,以社会学的角度,包括物质因素、文化因素、精神因素三个方面。材料多元化,除了使用金、银、宝石等昂贵材料外,很多首饰运用了珐琅工艺,不仅体现了技艺的精湛,在款式造型上也彰显海派女性的魅力。在风格方面,民国上海的首饰开始从“工匠型首饰”转变到“艺术家型首饰”,比如吉祥图案,动物植物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多了一份艺术性的设计。上海作为近代首饰变迁的中心,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是上海这座城市所具备的人文精神等诸多因素的体现,从而形成民国上海首饰文化的特色。

五、现代珐琅珠宝

现代艺术首饰和传统首饰不同,现代艺术首饰设计主要倾向艺术家的自我情感的表达。传统珠宝中经常使用贵金属和各类贵重宝石,对设计来说相对局限,不足以充分表达设计师的细腻情感与思想。而珐琅的可塑性强,创作自由度大,成品的强度和持久度非常理想,成为现代艺术首饰创作的绝佳工艺选择。

传统型:传统型的艺术家更专注于使用传统珐琅的技法,充分展现珐琅釉料于工艺的优异之处。题材偏向自然风格。这类艺术家工艺极其精熟,擅长把控釉料颜色,注重珐琅本身的完美呈现。烧制珐琅的过程中、对于釉料的厚度、烧制的时间掌控、配色,填色的技巧都是一种技术考验。

先锋实验型:作品形式大胆自由,常采用即兴创作。由于现代首饰的独创性与珐琅工艺的不确定性,常会发生令创作者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碰撞出不一样的艺术火花。这对先锋实验型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创作的惊喜与收获。珐琅在上釉时呈液态,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意,最终达到材料服务于设计的状态。设计师可以利用色彩搭配、渗透条件、艺术形态与独特的肌理等,发挥审美思想以及将艺术思维充分凸显出来。在成本预算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其他名贵宝石一起运用,使整件珠宝熠熠生辉。

结语

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珐琅凭借其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从珐琅工艺的国内外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来看,正是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传统工艺,才会使它仪态优雅、远近闻名。

随着科技与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珐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无论从造型设计、图案设计还是色彩的搭配,变得更加时尚。凭借珐琅工艺强大的文化底蕴,结合当代艺术,不断创新,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城市,孕育出更多的海派文化珠宝。

参考文献:[1]卢艺,韩儒派.珐琅工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珐琅海派首饰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互生》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海派剪纸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海派赏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