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2023-07-21 04:53黄佳琳
教育界·A 2023年17期
关键词:活动化小学美术课堂

【摘要】在美术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审美素养与道德素养的提升。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是教师一直以来的探索方向。教师利用活动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活动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黄佳琳(1995—),女,江苏省启东市万安小学。

当前,“五育并举”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美术课堂是实现校园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可以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部分学生学习兴致较低等问题,这使得美术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活动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学情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在情境中利用讨论、阅读、操作、模拟等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在带领学生步入美术世界时,教师应当做好活动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动”起来,积极地探索美术知识。

一、做好准备,推动活动顺利实施

如果将一节课比作建造楼房的过程,那么教学准备环节就如同打地基,只有教学准备得充分,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因此,在正式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前,教师应当精心做好活动目标的细化设计和活动材料的准备,推动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促使学生在方向明确、内容丰富的课堂上,更加享受学习美术的过程[1]。

(一)细化活动目标,指明活动方向

目标犹如明灯,指引迷雾之中的人前行。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将精力完全放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较少注重活动目标的设计,导致美术课堂上的活动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学生也难以基于活动学习美术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活动目标的设计,科学地围绕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活动目标,并基于活动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最大化发挥课堂活动的价值。

以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美丽的纹样”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科学细化活动目标为课堂活动指明方向。首先,笔者明确“纹样的基本知识”“对纹样进行欣赏的技巧”“设计纹样的步骤”等内容是此课的重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笔者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纹样的基础知识,把握图案装饰的基本规律,认识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况。2.技能目标:能够自主设计纹样。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设计纹样,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引導学生主动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基于上述目标,笔者安排“趣味导入”“探索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按照顺序逐步完成活动,这样,学生便能增强对纹样的认识,掌握欣赏和设计纹样的方法。

显而易见,教师先明确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精心细化活动目标,能够让活动更具目的性、连贯性,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美术知识及提升美术素养。

(二)准备活动材料,丰富活动内容

材料投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材料投放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辅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美术欣赏和创作等活动。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直接为学生准备需要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缺失参与感。对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应当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准备相应的材料,在体现学生个性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性[2]。

以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太空新居”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借助预习活动,给学生布置自主搜集活动材料的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笔者在活动开始前,给学生布置“自主预习本节课的内容”的任务,并提出“根据预习的情况搜集制作太空新居的原材料”的要求。于是,有的学生准备了瓦楞纸、卡纸,有的学生准备了纸盒、塑料杯等。除此之外,笔者也准备了建筑模型等材料,以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材料,从而吸引学生将目光放在活动上。

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准备活动材料,能够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学生基于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够体会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效率

学生只有真正地参与课堂,才能在课堂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从而体现课堂的价值。教师应当引入合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突出主体性的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效果[3]。

(一)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一种创造性教育,当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欲望时,就能够真正地获得学习美术的长足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爱玩爱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教师利用活动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活动主题,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获得成长。此外,小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已经开始有所显现,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各展所长。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五谷作画”一课的教学为例,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五谷,并学会选用相应的谷物制作谷物画,从而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基于此,笔者依托合作活动,触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从活动中感知学习美术知识的乐趣。具体来说,笔者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材料,合作完成谷物画的创作,同时,笔者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指导。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完成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艺术思想的碰撞,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体会学习,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美术是一种实践教育,教师选择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实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美术教材中介绍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其中有一些极具传统特色,教师创造条件组织学生体会传统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美术课堂的实效性。活动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脑、耳、口、手,从而让学生“动”起来。

以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式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许多地方都有挂彩灯的习俗。为激发学生制作彩灯的兴趣,笔者邀请了非遗花灯传承人到课堂上开展讲座活动,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学生在此次课的活动中动手设计与制作彩灯,提升了课堂参与感,了解了有关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树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尊重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犹如一株花苗,需要精心地培养、照顾,才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在美术教学中亦是如此,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进度,而且会引发学生内心对美术活动的排斥感,使得最终的美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让美术课堂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不妨将目光聚焦在学生的个性上,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美术素养的差异性,优化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满足感[4]。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化平凡为神奇”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分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术的影子,生活也因美术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与此同时,笔者观察学生,并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层,设计有差异性的教学活动。对于美术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笔者设计自主改造废旧材料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美术综合素养发展较为缓慢的学生,笔者设计欣赏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创意,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创意设计活动,以便这部分学生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师明确学生之间的差距,积极地为学生设计更加契合其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能够彰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三、丰富活动,增添生活元素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清楚地指出了教育、生活之间的关联。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将生活元素与教育活动有机整合,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并能够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开展活动時,应当主动添加生活元素,进一步深化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5]。

(一)生活教学,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美术作品是个体情感与思想的体现,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开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化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思考与收获,教师运用生活化的背景构建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行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那一刻的我”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联系学生的生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此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人物绘画的技巧,并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作品记录生活的瞬间。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再现难忘瞬间”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并以此为素材进行自由创作。

在此课的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引导学生思考,深化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拥有立足社会之本,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最受尊敬的人”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以此课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笔者提出“谁是你最尊敬的人呢,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把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用绘画、拼贴等方式呈现自己最尊敬的人。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笔者提出“你想不想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呢?”“如果要成为受人尊敬的人,需要怎么做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提升自我,从而主动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够有效深化美术课程的教育意义、发挥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促使学生自觉践行正确的道德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语

总而言之,活动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美术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美术知识的动力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个性、学情等特点,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技能的提升与道德的升华,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林进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0(35):70-71.

[2]侯亮.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育人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2020(51):93.

[3]朱瑞娟.活动化教学 让美术课堂更精彩[J].小学生(下旬刊),2021(2):119.

[4]赵欢欢.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176-177.

[5]郑雪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浅谈[J].读写算,2021(33):55-56.

猜你喜欢
活动化小学美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