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探究内动力

2023-07-22 22:37常宇飞
小学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小衔接

常宇飞

〔摘    要〕  幼儿总是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由此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科学活动不是静态化的直接传授,而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不断深入地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原本枯燥的活动变得丰富有趣,令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探究能力得到逐步积累和提升。对幼儿探究内动力的激发,有利于他们进入小学后的科学课学习。

〔关键词〕  幼小衔接;饲养活动;科学活动;探究内动力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091-03

饲养活动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活动之一,也是幼儿生活化活动中接触生命、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培养幼儿的探究内动力,就是培养他们能够驱动自己主动地完成某件事情并一直坚持下去。这也是幼小衔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幼儿养成进入小学后所需拥有的学习内动力。这个内动力的形成,会让幼儿在学习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自己能够持续地为了这个兴趣、为了这个快乐坚持下去,为其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还比较弱,探究持续性也不高。如何让幼儿在喂食、打扫等一系列饲养活动中,激发探究内动力,逐步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发展并提高其探究内动力,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在饲养活动中以新奇激发幼儿的探究内动力

(一)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探究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升经验、体验乐趣、满足自身内在成长需要的重要途径。教师带领幼儿散步看小羊,是由于他们无意间发现小羊“云朵”白白的身体变得脏兮兮的,肚子也变小了,屁股上还沾着黑色的便便。于是,幼儿纷纷想着小羊是不是受伤了或者生病了,他们由此产生了问题和困惑,并想通过探究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整个起源充满了自主性与探究性。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探究欲强是他们的本能,他们总是想了解自己不认识的事物。在活动中教师激活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是本次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必备要素。发展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十分重要,因为这也是他们进入小学学习科学的起点。

(二)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科学活动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目的在于让幼儿能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幼儿怎么做,而应该多让他们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允许幼儿犯错。例如在活动中,幼儿们要给小羊“云朵”喂药,教师就让幼儿自己讨论喂药的形式,怎么喂,谁去喂,这些都让他们自己解决。幼儿们通过自己讨论与思考,虽然前两次失败了,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下继续寻找办法,最后成功地给“云朵”喂了药。在三次喂药的活动中,教师都没有干预幼儿的想法和实践,让他们自己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发现真正的原因,获得成功。这让幼儿的自主性在活动中不断地激发,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幼儿如果能在科学活动中主动探究,并在简单的探究活动过后继续对科学感兴趣,那么对其进入小学阶段时学习科学、深化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进入小学后就会尝试更多的科学探索和挑战。

(三)树立幼儿的科学态度

在以往的探究活动中,主要是教师带着幼儿学,幼儿所学都是从教师那儿听来的、看来的。他们没有自主探究的意识,有问题马上问教师成了一种习惯。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引下,教师不再充当书本,而是让幼儿直面问题、接触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和解决方法,逐渐懂得教师不是万能的,只要自己想问题、敢尝试,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此次饲养活动中,我们治好了小羊之后,幼儿们又开始提出为什么小羊会拉肚子的问题,有的幼儿说因为小羊没有衣服和被子,有的说因为地上湿湿的食物很脏。他们根据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原有经验进行讨论和分析,盡可能考虑到导致小羊拉肚子的所有可能性,帮助小羊解决问题。因此,探究能力与幼儿的科学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一方面将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活动变为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也做到依靠生活化科学活动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探究意识,激发其内动力,提升其探究能力。

二、在饲养活动中以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内动力

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将游戏法、活动法和讨论、谈话等充分结合在一起。要根据幼儿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使他们能够真正体验研究、实验和发现的过程,深化其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学习。

(一)以幼儿方式布置环境

陈鹤琴说过:“用儿童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中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环境不是摆设,更不能以成人的要求让幼儿看待周围环境。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环境的规划,如幼儿在打扫羊圈之前,以集体和小组的方式商量各自的打扫任务和需要的工具,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活动中,他们根据自己的任务,用自己的方式打扫羊圈、整理羊圈,最后给“云朵”一个干净、温馨的家。幼儿一看到羊圈就知道这是谁铺的稻草、那是谁挂的牌子。因此,以幼儿化的方式布置环境不仅可大大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能让环境变“活”,让环境跟幼儿产生联系,幼儿有了主人翁的成就感也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家园合作优化环境

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幼儿、家庭三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要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改变家长的固有思维,让家长意识到参加此类活动对幼儿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可激发幼儿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家长的配合让幼儿有了充分的生活体验,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这也有助于幼儿探究性能力的培养。比如他们在打扫羊圈的时候,就可让家里有饲养家禽的爷爷奶奶一起来打扫,在打扫羊圈的过程中,幼儿会利用前期打扫的经验告诉爷爷奶奶需要注意的地方,增强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爷爷奶奶也会指出幼兒在打扫中的不足,指导他们正确又便捷的方法,幼儿接受指导后会更加激发热情,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下次打扫活动中去。因此,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教师或幼儿单方面的责任,幼儿园、教师、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幼儿园负责场地、环境的提供;教师负责统筹、引导;幼儿负责发挥、创造;家长负责配合、支持,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激发幼儿的探究内动力。

(三)积累经验改造环境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受其固有经验的影响,他们在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想法在幼儿身上是合理的,因此我们要让幼儿不断积累新经验,促进幼儿新经验的发展和认知的提高。还是以打扫羊圈为例,幼儿一开始没有规划,不知道运用什么工具去合理地打扫,他们在一次次的探究和实践操作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一次次地完善打扫的计划和安排,最后形成了有益的打扫羊圈的新经验,让羊圈的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因此,营造环境要从幼儿活动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幼儿充分地进入环境、触摸环境、改造环境。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能被幼儿利用,让他们充分体验环境带来的感受,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不断用各种方法加以解决,以此激发幼儿新的探究欲望。

三、在饲养活动中以“衔接”激发幼儿的探究内动力

在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科学活动中,为了保障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幼小衔接。在实践中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征,而且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发育规律。

(一)亲身体验,实际操作

《六位教育家》这本书中描述了陈鹤琴先生的“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其中的一条教学原则就是: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幼儿的探究能力一定要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培养并且提升,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最重要的便是使幼儿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积累重要的经验,争取在一次次失败与总结失败的原因中切实提升自己的探究内动力。在饲养小羊“云朵”的活动中,给小羊称体重、喂药、打扫羊圈等活动,幼儿都是在亲身体验着与小羊的关系,用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因此,教师不要盲目地替代幼儿,而要真诚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恰到好处地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究、发现和实践,进而使幼儿产生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想法和做法,切实通过实践提升探究能力。

(二)大胆提问,动手验证

科学活动不再是专门上一节科学活动课或者是做一个科学小实验,而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科学探究活动应该着力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观察并发现其中的变化,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探究的契机,让他们知道科学就在身边,通过重视和丰富探究的内在需求,获得有益经验,为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讨论如何给小羊“云朵”喂药的时候,幼儿们就大胆地提出设想,有的认为直接把药塞进小羊嘴里,有的认为需要融化在水里喂,有的则觉得应该包裹在菜叶里喂。于是他们动手验证自己的想法,由此便将实际生活与科学探究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一方面,幼儿进行科学探究与实践需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以自己先前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为指导;另一方面,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获得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也可以指导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思维与能力,由此真正做到依靠生活化的科学游戏与活动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多元记录,积累经验

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小班是具体形象思维,大班则有了初步的抽象概括思维,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结构的操作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因此,教师也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此次饲养活动发生的年龄段是中班,中班幼儿的特点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比如在统计需要的打扫工具的记录上,幼儿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不要看着实物就能画出工具的大概样子。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表达科学的过程中,在符合相应年龄段的前提下,应选择从绘画记录入手,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绘画作品、符号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

基于以上这些思考,笔者认为,在带领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把直接灌输的方式变成让幼儿依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习得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具有科学气息的自主探究的环境氛围,提供易于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材料,制定合理的科学教育内容和衔接目标,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必须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为了保障幼小衔接的有效性,还必须提升家长的重视程度,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内动力,为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和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晓真.科学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策略研究[J].南北桥,2019(21).

[2]虞永平.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问题和思路[J].早期教育,2021(3):4-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幼小衔接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意识的提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