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3-07-26 06:55李小艺
高考·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措施概念教学

李小艺

摘 要:教育发展必须依托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高中数学需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为学习者构建知识理解概念框架的重要教学方式,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主体内在的思维养成,并将教学模式表现为理论性指导与实践探索的结合。文章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概念、理念分析,结合高中数学教学一般步骤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应用,旨在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更广阔的思路,能在教学发展中不断为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提供助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用措施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的创新与研究离不开人才的刻苦钻研,因此需注重国家和民族的教育发展质量,助力我国人才的培养需要配合先进的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以科学技术作为民族的核心竞争力,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则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全新型教育渠道,不仅尊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也能根据学生的感知变化,进行教学模式的弹性调整。同时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了解支架式教学模式概念以及理念的前提下,分析目前教学特点以及教学需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起源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以教育工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忽略了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及学习变化,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基础能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帮助,当学习者能力强时,教育工作者则提供的帮助偏少;当学习者能力不足时,教育工作者则应提供更多帮助。尤其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智力起伏较大,在解决问题和协调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性,提供帮助可以减少差异性,支架式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成长为一名独立的学习者。支架式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思维框架,当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将框架撤去,创建支架模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养成科学审视世界的思维,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知识内容。支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即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1],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力会出现阶梯性成长趋势,单独依靠个人能力无法解决问题,但是一味地模仿成人的解题方式可能产生惯性思维,不利于孩子成长以及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因此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创造最邻近的发展区,不仅能够快速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为后期的发展做好铺垫,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与趋向

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作为班集体的主导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填鸭式教学也非常常见。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是其综合素养并未提升,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则倡导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教师是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攀爬式学习框架,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和探索空间。因此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需深入分析支架式教学理念以及发展趋向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

(一)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师承和传承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对知识内容的传递过程,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将记忆和思维深刻在脑海當中,因此容易产生固化思维和保旧思想。例如,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演化能力,但是很多教师在面对高中教学压力时往往帮助学生画重点、背公式,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探索数学真理的兴趣,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成绩,在题海战术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且对教材内容的运用也过于生硬,仅仅是针对教材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转化,将知识延展于生活领域,因此限制了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主要是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框架,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并将传授知识作为载体性工具,而如何总结成果以及知识的消化吸收则需要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理解体会[2]。

(二)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

进入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家长和社会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这也在无形中改变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方向。满堂灌、填鸭式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而是将所有学生放在统一框架下进行框定。知识内容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关注旧知识点,而是要在旧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启发,要擅长利用原有知识与其他因果关系,因此教师更多的是设置支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支架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再以统一教学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框定,而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台阶,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基础能力,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档案,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设置不同的教学支架,让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发力。

(三)改善群体之间的沟通状况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一般习惯于将解题思路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认为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但是知识的内化过程并不是对结果的直接传递,而是要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回顾,只有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夯实基础,尤其是理科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不是定理记忆,学习经验的获取就是在不断验证、不断否定的过程中形成结论[3]。正是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环境影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和教育沟通并不顺畅,也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支架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要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体验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多元化,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到交流中,也要阐述自己的理解,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性步骤

(一)创设教学情境

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设定学习规划,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设计教学主题,主题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求的学习目标,还要针对学生需要解决的全部问题设定过渡过程。传统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情境仅仅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即可达到目的,但是从当前的教学变化角度而言,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设定主题内容,既要帮助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夯实知识,也要有针对性地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内容延展。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应秉持客观科学、丰富多彩的原则,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感兴趣的领域。

(二)搭建教学支架

搭建教学支架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首先,进入到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新知识学习效率,还要考虑如何“温故知新”,尽可能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通过温故旧知识,让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以此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其次,支架式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因此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在设计教学支架的过程當中,应考虑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对比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式,并为后期的独立探索研究做好铺垫。最后,搭建教学支架要考虑学生互相交流与沟通情况,为互助学习以及知识探讨奠定基础,所以在设计教学支架之初,应考虑如何在课堂中为学生留有自由探讨时间或独立思考时间,必要时可以设置小组探索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三)独立探索研究

独立探索研究是在现有知识体系内让学生进行知识外延的重要渠道,也是锻炼学生的重要手段。独立探究的目的是进一步确定理论知识所涵盖的内容、分析数学概念属性,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体系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从而得到信息反馈并形成自己的全新认知。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独立探索研究之前,要对知识体系已经有充分的认知,了解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关系,独立探索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分析思维,利用现有知识内容深化思考深层次的数学内容,且沿着知识脉络不断地连接式循序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学生的知识顾问,不要过多地插手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在遇到困难或瓶颈时可以向教师求助,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的解题思路,而是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维参考[4]。

(四)合作互助学习

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看成整体性综合体,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让思维更加发散,因此在构建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合作互助学习方法,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此需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且保证小组的综合平均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内学生之间要互助互利,并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表达自己对各类问题和知识点的理解,也要帮助他人,纠正错误认知。整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对比不同的学习思维,并在参考对比过程中找到最佳路径。合作互助学习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通过集体意识带动学习兴趣,但也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从兴趣爱好角度出发,从性格特征角度入手进行教学框架设计。互助学习可以有效地让集体智慧播撒到每个学生,同时在后期的小组讨论中也能让小组之间进行合理辩论,以此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让气氛更加融洽。

(五)评估学习效果

评估学习效果是对框架式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回顾,也是为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措施打下基础的主要手段,应作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进行弹性分析,不能单独以硬性的量化指标进行打分,而是要通过综合性比对、分析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在权衡打分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数学知识框架的评估标准,还要将小组合作以及互动合作过程中的知识关联程度作为参考指标。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进行认真评估,进一步完善教学知识框架时,对小组的综合攻坚克难能力进行评估。最后,每一名同学在不同小组时呈现出的表现能力并不相同,此时教师要考虑是否因在小组内承担的角色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分数,又或者与探究的主题有关。

四、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一)精准表述概念

概念教学需要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性的概括性的认知及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具有精密的逻辑推理性,因此不能采用含混的概念教学方式,而要精准表达概念。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前后关联较为紧密,所以还需注重表达的相关性,应尽量在概念引入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概念表述过程中,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对抽样事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二)创设求知情境

数学知识不只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数字转换过程,而是与人们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关系,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求知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在思考问题时能与实际内容相关联。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产生联想性记忆,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新问题进行探索时思维也更加宽阔。

(三)展示概念背景

高中数学知识以抽象性理论为主,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难度较大,也容易产生退缩情绪,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应尽量展示概念背景,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获得学习自信以及学习肯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另外,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让学生对新知识抱有期盼,在营造的探知情境中才能激发更加活跃的思维,也可以将探索过程设计为教学游戏活动。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调节课堂氛围,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具价值。

(四)剖析概念细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将定式定理强输到同学脑海中,让学生快速运用到解题当中,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才是教学的根本性目的,数学的缜密性思维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产生怀疑。合理的质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性综合能力培养,而且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也需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不是单独的记忆与背诵,只有不断地回顾与反思才能够夯实结构知识的缜密性,让科学真理得以延续。鉴于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剖析概念细节,带领学生共同探索,不能回避细节问题,杜绝囫囵吞枣的教学弊端,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则需耐心解答。

五、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一)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础构建认知支架

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知识的内化过程,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获取新知识不仅仅要对新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而且还要在心理上对知识的获得过程进行思辨,保持客观理性的学习态度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激情,枯燥的理论知识套用在解题模板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抓住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潜在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认知支架。首先,新的支架必须依托于旧知识而设立起来,尽量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知识作为例子,教师稍加点拨便能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或者联想思维,从而减少语言描述,更多地用思维方式搭建起知识的传递过程[5]。例如,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位置长度的边和位置的角度,但是单独通过板书讲解,并不容易让学生理解,而三角函数则与工程学导航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知识与生活中的工程、导航有关,设置知识框架包括运用导航软件查找三地之间的旅游最佳路线,其中就可以运用三角恒等式,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会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研究旅游路线的同时了解非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关系。其次,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学生对于有兴趣的事物有着无限的精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情感情境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感,从而报以饱满的热情,将思维投入其中。如指数函数与以往的倍数增加有着本质不同,与人体的细胞分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进行指数函数解读时,教师可以将细胞作为探讨主题进行认知构架建设,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那么在第N次分裂后的细胞数就可表达为A=Bn。最后,现代高中数学教育应考虑灵活性,可并不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将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划分,然后根据不同性质,考虑学習先后顺序,让学生的知识有逐步积累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集合的简单逻辑后,教师则可以考虑教授数列知识,然后再反向学习函数,并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框架构建过程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实现主体积极参与的教育目的。

(二)以支架式教学启示为主导凸显学生教育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形式大多是师讲生听,为了有效激发学生个体学习的主观意愿,可以以支架式教学模式为主导作为启示,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接受式结论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发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教师的知识传递作用,仅仅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出现在学生面前,尤其要改变题海战术,不以斩获高分为主要教学目的,深刻落实素质教学理念,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主题活动设计上。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其中,并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对所有知识进行整合重组,考虑如何将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以及社会问题当中,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学生在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之后进行的新一轮学习方式的探索。其次,要改变单独个体的竞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攻克难题,虽然合作方式可以改变学习环境,但是集体的竞争环境也能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而且在团队配合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激烈的思想碰撞,能产生更加炙热的火花。多项交流包括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包括向教师的求助,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让学生尽早地适应团队合作关系。最后,当代高中生成长在多元文化交织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从小就接触电子产品以及网络内容,因此思维更加开放,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将学生进行框定,可以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渠道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在课后在线上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沟通与交流平台,这样可以让学生放下思想负担,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教师也可以更多地从学生身上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为下一阶段的支架式教学内容调整搜集素材和资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模式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注重教学范式框架的构建,一方面要考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起源和概念,另一方面应思考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取向,结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性步骤,探讨和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尤其对概念教学的过程,既要为学生展示概念背景,也要创设求知情境,在精确表达概念的同时,剖析概念细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构建认知支架、以支架式教学启示为主导,彰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勤祥.探究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5):52,54.

[2]周志杰.科学搭建,提升效果: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12):33-34.

[3]王曰全.试论信息化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20(36):116-117.

[4]刘永.科学搭建,提升效果: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8(8):196.

[5]宋波.科学搭建,有效引领:高中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7):20.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措施概念教学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