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向美前行
——幼儿园美育培养的分析与实践路径

2023-07-29 11:46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幼儿园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 荣

对美的需要往往出自人的本能。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与进步,学前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朝着现代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美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美育并非只是关注艺术的教育,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重视美育即是重视全面育人的教育。可以说,美育的培养不仅推动了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还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认知经验、个性人格等全方位、多方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基于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者应站在育人的高度,就美育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本文以幼儿园美育培养这一主题为基点,详细论述了美育培养的重要性、实践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方略,以期点亮幼儿心中美的光彩,让美成为幼儿成长之路上的明灯。

一、幼儿园美育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每个幼儿的心中都有一颗渴望美的种子,然而种子的萌发离不开阳光与雨露的滋养,因此只有优化美育培养的路径与方略,幼儿的审美水平才能得到真正发展与提高。幼儿并不能完全理解美的含义,更不会主动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而美育的培养则能够加强幼儿对美的感知,帮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美、美的要素和表现形式都有哪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主动欣赏美、感知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在这个信息时代,幼儿接收到的网络信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一些哗众取宠的短视频可能会干扰他们对美的正常判断,而科学合理的美育培养则能够帮助他们在成长路上坚定信念,始终不忘追求美的初心,从而摒除低俗的兴趣爱好,不断陶冶高雅的情操。

(二)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美育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实现认知经验的发展。因为美育培养不是机械性的理论教学,而是依托于相应的具体载体得以呈现,这些载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不断提升幼儿的视觉、听觉乃至思想意识能力。要想在幼儿园阶段让美育培养真正发挥奇效,教师就应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美育培养在无形中也拓展了幼儿的认知与思维,锻炼了幼儿全方位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成了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趋势,优秀的教育应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人才需求,而美育培养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正好与当前的教育趋势不谋而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影响。

(三)发展幼儿的思想认知

美育可以促进幼儿全方面、多角度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的美育培养也不应只停留于表面,应进一步深入,带领幼儿追求心灵与行为上的道德之美,所以美育培养也有着发展幼儿思想认知的重要意义。幼儿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意识与思维认知还在萌生期,在这一阶段进行美育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树立真善美的追求,建立起完善的人格,陶冶高雅的情操,从而推动其思维认知能力显著发展。

二、幼儿园美育培养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重视与体现。因此,在幼儿园进行美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尽可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与充分的学习体验。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制定美育培养的目标与方略时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想幼儿所想,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让幼儿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此,基于主体性原则的要求,幼儿园阶段的美育培养就不能只是单纯的艺术技能教学或美育知识灌输,而应注重幼儿的情绪感受,运用适宜幼儿兴趣爱好的教学设计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美、感受美、愿意追求美。不仅如此,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尊重不同幼儿的差异性与个性化特征,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与评价幼儿的美育学习成果,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以及对美的认知程度。

(二)全面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幼儿园或教师会将美育的概念与范围局限化,将其单纯地理解为某一门乐器的培养或纯粹的美育理论教学,但实际上这种流于表面的教学设计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有可能会让幼儿对所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更不利于美育效果的真正提升。为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在美育工作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在重视审美培养的基础上以美为基础发展幼儿的行为能力、性格品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素养,让幼儿在美育培养过程中取得全方位进步与发展。

(三)趣味性原则

在美育培养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重思考幼儿应该学什么,还应当重点探究幼儿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习。幼儿的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主导,比起生硬死板的教学活动,他们更愿意在娱乐与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基于此,教师应在美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兴趣为幼儿打开一扇美的心门,成为其感受美、欣赏美、学习美和创造美的最优驱动力。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打破刻板化、生硬化与统一化的教学模式,真正设计出被幼儿喜爱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幼儿对美多方位、多层次以及多角度的感知,激发幼儿对美的兴趣与热爱,让美育培养之路更加畅通无阻。

三、幼儿园美育培养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立足游戏活动,渗透美育内容

优秀的教育从不刻板僵化,而应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美育培养也是如此,在制定教育目标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天性。幼儿的天性是玩,游戏玩耍也是幼儿园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的过程其实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契机。基于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日常的游戏活动,挖掘其中的美育内容,让幼儿在“玩美”的旅途中感受美的价值,也让教学设计更完美。

以“绘本阅读与戏剧表演相融合”的游戏活动为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帮助与空间,让幼儿亲手制作绘本故事中人物的道具,亲自布置戏剧表演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幼儿立足游戏活动,提升审美水平。为了呈现更好的戏剧表演效果,幼儿会对道具与舞台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与布置,而教师的引导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在审美能力上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可以说,这种教学设计将美育培养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到最大化,也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在玩耍中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运用特色课程,陶冶审美情操

要想让美育培养真正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奇效,教师就应当给予幼儿充足的欣赏美与体验美的机会,让幼儿在美育培养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美的创造。基于此,教师应格外重视并充分利用幼儿园中艺术类相关的课程,让幼儿拥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美、体验美,最终达到“以美实践”的教学成果,达成陶冶幼儿审美情操的目的。

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模式,给予幼儿足够自由的艺术创作空间。美术课堂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特色课程,如“涂来图去”“自由拼接”等,让幼儿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创作出自己认为美的作品。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幼儿的审美水平,对教学活动做出适当调整。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摒弃固守成规的思想观念,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自由舞蹈,并引导幼儿就音乐欣赏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关注自然景观,捕捉身边之美

在审美培养的过程中,幼儿园与教师似乎都将绝大多数的关注点放在教学契机的创设以及教学材料的制作上,而忽略了自然景观的作用。实际上,自然环境是美育培养的天然课堂,大自然中蕴藏着数不清的美景,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自然景观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更容易帮助幼儿捕捉身边的美,让幼儿燃烧对生活的热情与赞美,培养其开朗阳光的性格。

例如,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与欣赏自然景物,蓝天上飘荡的云彩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微风吹起青草地时的沙沙作响;秋天来临树叶落下时在风中盘旋;隆冬时节晶莹剔透的雪花落下……四季有变化,自然有美景,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育宝藏正在等待教师和幼儿利用与挖掘。引导幼儿在自然景观中发现美、捕捉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的审美敏感度,让幼儿更容易发现美、珍视美、欣赏美,并最终感受到美学价值。

(四)共创优雅环境,增强审美体验

优秀的教育不是一本正经地严厉说教,也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背诵,而是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顺应幼儿发展的天然教育,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让美育融入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幼儿教师应当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创设一个优雅的环境,让幼儿感受美的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墙壁、幼儿园走廊中布置相应的绘画作品或卡通形象,让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美与童话的世界中,在每天的生活中感受美、享受美,在未来的成长中愿意追求美、用美装点自己的生活。再如,在幼儿的娱乐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音乐,在幼儿户外游戏时,教师可以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活跃气氛;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播放宁静舒缓的音乐,引导幼儿沉浸其中。只有教师加强对幼儿生活环境的管理、设计与思考,幼儿才能在美的环境中增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让美育得到切实提升。

(五)做好家园合作,传递美育理念

在幼儿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家庭与学校可以看作是两个“主阵营”,因此幼儿园应当在美育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能够跟上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美感的生活情境。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交流的频率与质量,可以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路径及时向家长传递美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幼儿园可以邀请校内外的知名教师或专家,就美育培养这一议题为家长找方法、提建议,让家长能够利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塑造。最后,幼儿园应当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让各位家长交流美育过程中的实践心得,互相传授经验,在互帮互助过程中让幼儿的发展欣欣向荣。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定期带领幼儿逛公园、画廊、听音乐会等,让这些活动为美育培养添砖加瓦。

(六)鼓励动手实践,激发创造精神

学会欣赏美从来不是美育培养的终点,引导幼儿创造美才是美育培养的关键。基于此,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幼儿将自己的审美知识运用其中,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开辟出一个“创造区”,交给幼儿布置,让幼儿将审美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家长也可以给幼儿创设适当的机会,让他们布置自己的房间、装点某一样家具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激发创造精神,实现美育培养效果的切实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育培养尤为重要。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美育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通过立足游戏活动、运用特色课程、引导自然观察、共创优雅环境、做好家园合作以及鼓励动手实践等方式,推动美育效率与成果不断提升,让审美之花真正绽放在每一位幼儿的成长旅途中。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幼儿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爱“上”幼儿园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