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2023-07-29 11:46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镇中心小学宋小梅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度量数学教师新课标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良上镇中心小学 宋小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后,笔者对新课标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学习,发现在“课程理念”这一板块中提出了“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要求,如何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科要实现的目标。“跨学科学习”和“结构化”的要求让笔者意识到,课程内容选择、组织与呈现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新指南。在此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转型升级,展开大单元教学研究与探索是必要的。本文将详细阐述单元整合教学的内涵,并以“角的度量”这一单元为例,提出打破不同年级教材知识点“隔阂”,辅助小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新课标下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设计要求

大单元教学,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前提,将散落在各章节、各学段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与构造成有序的知识块,让学生能够系统、连贯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触摸数学知识的内核、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提升数学素养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学情和教材精心选择、充实与整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就是实现内容结构化,推进数学课堂转型升级的过程。因此,一个好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能够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教材创编的,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认识、学习与利用教材,切实关注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梳理、归纳现有的教材内容体系,设计有序的知识块,引领学生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大单元教学是聚焦数学教学重难点,把握学生认知障碍与学习特点,以单元整体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不断感悟、认识数学思想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手段。所以,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整体性、一致性以及阶段性。

(一)整体性

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抓住各学段数学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并提炼出核心知识点,以明确各个学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及目标,进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化数学结构,构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数学大单元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指向深度学习,并遵循支架教学理论,为学生提供支架,实现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跳跃与发展。例如,在“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明确单元主题是引领学生了解线段、直线、射线以及平行、相交等概念,掌握角的类型、角与边长之间的关系、角的度量工具和方法,从学生既有知识与经验入手,激活学生对“线”和“角”的认识,结合之前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直角、锐角、钝角等,设计驱动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支架,让学生在提问、思考、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线”和“角”的认识,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1)求图1中线段的条数。

(2)求有公共顶点的一组角的个数。

(二)一致性

一致性强调的是贯通,即简化和统整。新课标中“一致性”前后出现了18 次,是高频热点词汇,由此可见“一致性”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梳理小学数学整体知识结构体系,提炼并掌握数学核心概念,立足学生学习视角,建立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以便于迁移、深化学生对数学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切实将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建构相对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角的度量”单元中,“直线、射线与线段”“平行与相交”“平角、周角、钝角、直角与锐角”是核心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托核心概念和学生认知起点,安排好单元课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立足大单元教学格局跳出教材看教材。笔者认为,在“角的度量”教学中,“直线、射线、线段”与“平行、相交”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旨在让学生从线入手,认识角的形成、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进而迁移到角的大小与边长、开口之间的关系和度量上,所以要从“线”与“角”的内在联系入手,理解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类型,这样就能方便学生触及数学知识本质。

(三)阶段性

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高,数学学习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由于学生的认知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整体性分析,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把握与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实现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生长”。例如,在“角的度量”中“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一课教学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知识探究过程,基于确定度量对象—找好度量工具—确定度量单位—获得度量结果的过程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为后续“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轴对称与平移”“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在教材的整体分析、知识点的一致整合以及学生认知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重视数学的整体化、结构化和题组化,切实从数学本质上将内在一致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多学科融合的视角下进行单元备课、说课、听课等,打破数学知识之间的“隔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系统、整体、连贯及高效。

(一)单元备课:重视数学整体化,设计大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在单元备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立足学生认知水平,明确该单元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并将内在一致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构造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便于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知识块。“角的度量”这一单元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线段、直线、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分类;角的度量以及画角,并在部分内容中插入了数角、拼角、折角、算角等操作题,整体学习目标是引领学生从数学概念的本质层面认识什么是角,了解角的构成与线和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通过角的度量认识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方法以及利用度数精准辨析角,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角的不同概念,形成量感。所以,在单元备课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联系的观点去审视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编制思路,并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绘制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如表1所示。

表1 “角的度量”单元思维导图

(二)课时备课:重视数学结构化,设计知识块板书

板书是一节课核心知识点的集中体现,也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时备课中重视课堂结构化的板书设计,切实在板书中点明主题,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从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图(如表2所示)可知,“角的度量”这一单元前承“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认识钝角、直角与锐角”等内容,后启“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轴对称与平移”等内容,在单元设计中既要将前后知识点整合起来,又要立足学生学情,设计具有特色、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板书,从而将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为学生织就“一条美丽的项链”。笔者围绕“角的认识”开发了一节单元整合课,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板书。

表2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图

图3 “角的认识”板书设计

(三)题组教学:重视数学题组化,优化课堂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中,练习是重中之重。基于大单元教学内涵,练习与课堂内容一样,都要结构化,并在跨学科学习视角下指向深度学习。因为练习不仅是要让学生做题,更要让学生内化核心知识、发展思维。在“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题组练习,并在课堂上实施题组教学,聚焦单元核心知识点,围绕线与角之间的关系、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核心要点,在练习题中将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判断题、操作题等,帮助学生纠正认知误区。例如,量角器对学生并不陌生,但如何规范、标准地度量角的大小,认识平角、周角、直角、钝角以及锐角之间的关系,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探索任务,由此展开课堂练习活动。以下是笔者针对“角的度量”所设计的两个自主探究单。

自主探究单(一)

任务一: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度量角的单位是什么以及数学上是怎样规定度量角的单位的,并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

任务二:仔细观察量角器,找出量角器中的1°角,并数一数量角器中一共有多少这样的1°角,思考这些1°角有何作用?

自主探究单(二)

任务一:再次仔细观察量角器,找一找,看一看你在量角器上还找到了哪些角、线、点。想一想、说一说,量角器上的点、线、数字以及角有何用途?

任务二:围绕量角器以及所给出需要度量的角,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如此一来,就能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和推理,在练习、探讨、推理中找出潜在的规律,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模型。

三、结语

新课标下,单元整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呼唤,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在需求,也是数学人教版教材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践行核心素养理念,依托“跨学科学习”和“结构化”的要求,立足学生视角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丰富内容呈现方式,使学习活动和课堂教学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整体、连贯、系统地展开数学知识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猜你喜欢
度量数学教师新课标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地质异常的奇异性度量与隐伏源致矿异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