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大单元深度教学策略

2023-07-29 11:46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官晓刚
天津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法治

■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 官晓刚

新课程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要围绕核心素养组织教学活动。在这一要求下,以往的教学策略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对教学策略做出一定的调整与改进。其中,大单元教学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形式。本文立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研究中产生的认识为依据,分析了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现状以及意义,提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大单元深度教学的策略。

长期以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直以课时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尽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内基本知识,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仅利用课时教学,往往难以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这必然会对知识的整体性建构造成不利影响。事实上,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同课时以及单元内容往往会存在一些内在联系,因此大单元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简单来说,大单元教学强调将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并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迁移以及整合,从而构建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大单元体系。由此可见,大单元并不是对课时的简单叠加,也并不等同于常规的单元教学。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准确把握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着眼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重构,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现状

尽管教师对大单元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并且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比较少。一方面,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更复杂且系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设计,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教师投入的时间并不充足,难以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较深,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仍然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只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和记忆即可。

第二,对大单元教学时长的把握不准确。大单元教学需要在统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划分为多个课时,由于密集与连续的课堂更有利于实施教学活动,所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有时会延长每个课时的时间,甚至出现下课延时等现象,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第三,教学手段不够丰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通过语言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学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比较枯燥。此外,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深度教学的意义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大单元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有逻辑、有意义、开放真实的学习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再仅关注基础知识的理解,而是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思考,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大单元教学逐步调整了常规的课程实施流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无疑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

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于以往的课时教学,大单元教学对教学活动的要求更高。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于整体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重构,引入丰富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三、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深度教学策略

(一)突破课时限制,重构教学内容

毋庸置疑,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必然以大单元为载体,所以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就是设计大单元。为此,教师应突破课时限制,准确把握课时以及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教师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师要根据课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立大单元主题,并将其作为线索串联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确立新的单元。第二,从整体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交友当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友谊;《交友的智慧》一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交友的原则以及与其他人相处的方法;《共奏和谐乐章》一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身与集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从本质上来讲,这三课的内容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怎样与他人相处,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笔者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新的大单元,并将主题确定为“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集体”。在这一主题下组织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基础性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二)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习意愿

学习动机强弱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的情绪比较高涨时,其思维也会更活跃,也就更容易准确理解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大单元教学中,相较于以往单一的课时教学,大单元教学的学习难度有了一定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其思维往往更加活跃。当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时,往往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将《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三个课时加以整合,确立“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全新主题。在创设大单元情境时,笔者选择了《一出好戏》中的视频片段,视频片段主要展示了一群人流落荒岛之后的生活情况。观看完视频之后,学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个荒岛视为一个小的社会,那么从你的视角来看,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发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感官体验得到了优化,并且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增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三)尊重学生主体,引导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牢牢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这一问题的直观表现,就是教学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灌输”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抑制,知识的建构过程也会比较浅显。为了在大单元教学中改善这种现象,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突出学生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将《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伴我们成长》《做守法的公民》这几个课时进行整合,确立“做懂法、守法的学生”这一主题。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笔者在以下问题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进行了思考与探究:第一,法律有怎样的特征?第二,对日常生活以及整个国家来说,法律具有怎样的作用?第三,法律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第四,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法治意识,并学会依法办事?第五,怎样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六,若被侵害,应该怎样依法求助?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与其他人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对问题的认识也更加全面。

(四)丰富课堂活动,加深学习感悟

如前文所述,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是当前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大单元教学时,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启发学生全面思考。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特征,教师可以组织以下两类课堂活动:第一,角色扮演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结合所学内容自主设计一些表演活动。例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集体》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分别设置一个具体的场景,并在这个场景中进行表演。当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学生要观察场景中的人际相处存在哪些问题。第二,课堂辩论活动。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些问题并没有严格统一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考问题时就容易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分歧。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总之,在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是极为重要的。

(五)挖掘课程内容,延伸学习活动

毋庸置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开展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要以相关的课程内容为载体,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整合,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拓展性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单元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提炼与整合课内学习资源。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整合课程内容,确立新的学习单元。第二,注意课程内容来源的广泛性。例如,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建构新知识。这样的课程内容有利于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在网络中搜集一些与大单元内容有关的时事资料,既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三,建立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源库。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资源库灵活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对资源库内容进行更新,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新鲜感。

(六)组织实践活动,进行知识迁移

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现实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所以教学活动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除了进行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

例如,在《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大单元教学中,完成课内大单元教学的基本任务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违背社会规则以及社会公德的行为,同时认真思考如果对这些行为不加以制止,会造成怎样的不利影响,自己作为一名学生,要怎样成长为一名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公民。

(七)完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为了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评价。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评价环节也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与改进,以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在大单元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如重点评价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课程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思考以及探究。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相互之间的点评。最后,教师要注意及时反馈,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在大单元学习中的表现,以便对学习活动做出适当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总结出有益的教学经验,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高效,从而为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教学活动法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