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2023-07-29 05:16张甲吴春亚郭兵高胜东潘旭东王振龙
成才之路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元素课程思政方法

张甲 吴春亚 郭兵 高胜东 潘旭东 王振龙

摘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是国家工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将爱国思想、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作为顶层设计,落实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从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育人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深度融合等角度,探究工学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方法;育人目标;知识能力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0-0117-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题项目(XYZ2020011);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课程思政类)研究成果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都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占比在60%以上,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关键[1][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传统优势工科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成为从事设计、制造、测控和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技术人才,能够领导和推动我国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工学类专业课程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纲要》给出了具体建设目标,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当前,我国正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的中国创造因素。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是国家重大工程中的核心力量[3]。因此,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爱国思想、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作为顶层设计落实于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同时,课程思政必须与本专业知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相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以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4]。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以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工程设计、生产实习、实验实践等方式为主,传统的专业课程建设中缺少课程思政内容,因此,专业课教师要积极挖掘和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不要硬性“贴标签”,应将多元教学环节作为课程思政载体,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并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更近一步,课程思政应积极适应机械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教师可通过不断提升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使育人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相互促进,最终提升课程思政效果[5]。图1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

三、“機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1.挖掘思政元素,提炼思政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各章节内容与对应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2.基于多元环节创新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新千年后出生的大学生是在社交媒体中长大的,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在理论知识和德育知识教学中,希望自己是其中的参与者、实践者,并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传统“我讲你听”的“蜻蜓点水式”教学方法,应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应用视觉呈现式、同伴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使思政元素内生为理论知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及课程情感教育目标,融入思政映射素材,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的背景、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而真切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对于课后大作业,可设计可转位车刀设计和难加工零件工艺系统设计等高阶内容,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设计方案,之后独立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对于学生在作业完成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通过线上线下讨论的方式,答疑解惑,并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刻苦钻研,即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方式开展创新教育,并在其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体会“自主创新”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主要引擎,是掌握关键技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3)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入机械行业最新发展成果,将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技术,新刀具、新装备、新工艺等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例如,在讲解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时,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从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重大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中,引出我国机械行业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职业认同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正确认识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讲解“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时,可为学生播放《大国重器》的视频片段。其介绍了我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和创新升级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讲述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与教条式的讲解相比,这种引入纪录片的教学方式更能打动学生的内心[6]。在金属切削知识的讲解中,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车削外圆加工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掌握刀具和材料的量变、质变规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切削力、切削温度的措施和改善材料加工性能的途径。在讲授其中的重难点知识时,还可虚拟企业的生产条件,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意识,如在刀具角度设计与选型中,要考虑刀具强度、加工质量、加工效率、成本等各对立指标的统一。在“加工工艺路线”的讲授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工艺条件,考虑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或选择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确定工件毛坯制造方法和加工工艺路线,以满足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的要求,锻炼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實验教学。实验教学可采用课堂实验、线上虚拟实验和线下实验三位一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开设的刀具角度测量与标注、夹具结构分析与拆装、切削力仿真与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刚度测量等实验项目中,教师可将职业道德、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课程思政主题融入其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切削力仿真与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刚度测量”实验在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平台上开设,学生可通过学号在手机或电脑客户端登录,然后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工件安装与调整、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力与切削温度在线测量和刀具磨损情况检测等实验,以此体会“互联网+制造前沿技术”,认识到以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网络化的创新平台是制造业发展的前沿领域。

3.育人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相互促进

课程思政作为专业培养、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定、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开展、多元评价等各个环节[5],通过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与情感目标相融合,将价值引领自然渗入学生的思想中。学生通过课程思政不仅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还能明确奋斗的意义和目标,这可促进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而在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学生还可成为品德高尚、专业水平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结语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向国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输出高端技术人才的主要专业之一,因此专业课程思政是重中之重。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的过程中,基于不断发展的新工业时代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充分发挥课程组、教研室的教学组织作用,逐步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此培养出具有扎实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以及高效沟通、终身学习、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 2019,7(01):112-120.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3]胡雪,夏博,郭梅,曾海峰,魏敏.基于“新工科”建设的《机械制造基础(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9):90-93.

[4]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60-62.

[5]孙志伟.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1):93-97.

[6]王丰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 2019(09):148-150.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Jia *, Wu Chunya, Guo Bing, Gao Shengdong, Pan Xudong, Wang Zhenl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Students majoring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countrys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of patriotism, professional ethic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wareness as the top-level design in al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aking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engineering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l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and knowledge and ability goals.

Key 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method; educationalgoals; knowledgeand abilityobjectives

猜你喜欢
元素课程思政方法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可能是方法不对
徽州元素在手机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构成与设计应用
从歌曲《梅兰芳》探析中国民族声乐的戏曲元素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元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