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
——基于医药企业的实证研究

2023-08-02 01:31夏春晓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责任能力企业

夏春晓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215026)

传统商业观念认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盈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一众企业经营的重点,也是维持企业长久寿命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整体改变及企业管理者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战略考量中。显而易见的是,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任,从而更有可能拥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因此可以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着联系。

2020—2022年底,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几乎所有行业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沉重打击。在新冠疫情期间,医药行业备受关注,许多龙头企业纷纷通过捐赠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医药行业也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增强可持续发展优势之间有着怎样的作用关系成为近几年研究的重要话题。

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大多从理论分析和案例探讨的角度出发,对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从实证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关系很有意义。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间,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很突出,其中的作用效应可能是最明显的,但目前很少着眼探讨国内药企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成为一项研究缺口。

基于以上考量,本文尝试以国内几家重点医药企业为数据来源,从实证角度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内在机理,从而为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可参考的结论与建议。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被美国一位经济学家首次提出,并在国内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现阶段,主要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并对员工、股东负责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对消费者、环境和社区的责任,并强调需要超越利润至上的传统理念,而将重点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中。

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很多,其中普遍使用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即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的运作效果来协调与消费者、供应商、投资者、政府、公众等的关系,从而获得长期经营的许可。南美格(2022)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是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了确定其需求,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使企业长期创造价值,故说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有必要的;孙伟、丁小晏(201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设计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提出可以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社区责任四个方面选取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必要时可以引入非量化指标。以上均说明,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是有意义的,能通过改进并使用已有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

1.2 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持续和发展两方面,既能长久生存,又能提升或保持经营优势,即相当长时间内获得稳健成长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相对容易量化,通常可以使用收益留存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计算得出评分。

国内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颇多,国内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评价体系的改进上。如郭茹等(2022)提出,SDGs评价体系需要完善指标定义,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数据系统建设;陈晨等(2021)指出,建议将SDGs指标纳入相关规划,从而补齐一些进展缓慢的指标短板。国外研究则大多将重点放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影响的因素上,例如是否能寻找或创造合适的商业模式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基于以上可知,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值得研究,并有较为成熟的量化指标体系可供本次实证分析改进并使用。

1.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20世纪末以来,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联系研究已成为普遍共识。朱永明、刘敏(2019)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对研发投入有促进作用,并且该种作用会相应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刘静淑(201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即重污染企业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持续发展;刘健、刘然(2012)指出,企业对投资者履行社会责任对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显著,因此需要维护投资者权益;王建琼、侯婷婷(2009)认为,企业履行职工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李迎春(2022)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在员工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中起到中介作用,两者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

以上研究结论说明,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并且可以细致探究环保责任、投资者责任、员工责任等因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关系。但也有学者对此保持怀疑态度,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准确的联系。国外有学者提出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未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财务绩效表现上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不会对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影响;李建林(2017)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会提高财务绩效,理由是将会面临相当高的成本。

由此可见,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否有联系存在不同观点,故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选取近4年国内医药行业8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分析,最终得到本文的结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1.1 样本选择

为了具体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拟选取近年来在该关系上表现较为显著的医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选择国内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样本,在2018—2021年企业公布的财务年报中逐一提取所需数据。综合考虑到企业代表性及财务数据的易获取性,决定选择8家药企样本分别是云南白药、恒瑞医药、华润三九、复星医药、以岭药业、药明康德、仁和药业、步长制药。

2.1.2 变量定义

第一,确定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企业盈利能力、竞争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体现,因此本文参考刘朝霞(2020)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量化评价方法,即通过财务数据计算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确定本文的解释变量为企业社会责任。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法律、伦理、经济、慈善等方面的责任,因此本文参考刘健、刘然(2012)提出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将研究的自变量细分为政府责任、员工责任、投资者责任、供应商责任、公益责任5个变量。考虑到公益责任中只有捐赠支出可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因此本文中的公益责任指标主要参考企业捐献支出的比重。

2.1.3 模型设计

为了进一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式(1)中:为常数项;为随机扰动项。对于以上模型,依据经济规律与经验提出5项假设:对政府的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对员工的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对投资者的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对供应商的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对公众的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

3 指标和数据搜集

3.1 指标说明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因变量,可通过4个财务指标计算得出定量结果,分别是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各个指标的计算方式如下: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收益留存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权益乘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合计。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变量,细分为政府责任(GOV)、员工责任(STA)、投资者责任(INV)、供应商责任(SUP)、公益责任(PUB)5个变量。其中,政府责任=企业纳税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员工责任=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员工总数;投资者责任=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供应商责任=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公益责任=捐赠支出/主营业务收入。

3.2 数据搜集

本文选取2018—2021年8家国内药企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主要是各个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数据。首先,从32份年报中逐一选取需要的数据;其次,运用Excel进行计算处理;最后,汇总得到各个变量的不同数值。为了缩小数据差异,以便进一步地回归分析,本文对各个变量的所有数据均取对数,取对处理后得到的数据将直接用于Eviews 11的分析中。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汇总数据录入Eviews 11后,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192个数据的统计结果,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表

由表1可以看出,6个变量数据的标准差普遍低于1,说明选取样本数据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说明在选取的样本企业中可持续发展状况存在差距,是否由本次研究选取的5个解释变量导致,需要进一步分析。政府责任指标的最小值较小,说明部分企业的纳税责任承担意识不够;员工责任指标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小,说明选取的企业普遍重视职工福利,人均薪资也都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投资者责任指标的标准差明显低于其他5个指标,说明样本企业对投资者责任的履行程度相当一致;供应商责任指标的数据中位数与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部分企业供应商责任履行较好;公益责任指标的数据标准差最大,说明选取的样本企业中捐赠程度存在明显差距。

由于所有样本数据均采取了对数处理,故各个数值之间的差异均不够明显,因此本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获得更多结果。

4.2 多元回归分析

使用Eviews 11对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R2值为0.86,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被解释变量的变化有86%的可能性可以被这5个解释变量所解释。方程的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的总体回归效应显著。

表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

下面具体分析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效果。(1)政府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82,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履行政府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为正,进而可知企业积极承担纳税责任有利于增强持续发展能力;(2)员工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该负数绝对值较小,说明履行员工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不大,两者几乎不相关,但出于伦理道德的角度考虑,企业仍需积极承担员工责任;(3)投资者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负数且绝对值较大,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在选取的样本企业中,履行投资者责任可能会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削弱,但考虑到样本数量较少、所选时间段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等因素,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即并不完全说明企业不需要履行投资者责任;(4)供应商责任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26,同样为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在样本企业中履行供应商责任可能会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但同样从样本数量和疫情影响的角度考虑误差,所以并不完全证明两者的负相关性;(5)公益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13,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而说明企业积极履行公益责任、增加捐赠支出,有利于扩大信誉和优化形象,进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5 结语

5.1 研究结果

本文重点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选取2018—2021年国内8家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的财务年报数据作为面板数据,经过以多元回归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从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可以得到,国内医药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履行政府责任、员工责任、投资者责任和供应商责任的水平和程度较为一致。其中,履行投资者责任的一致性最高,而履行公益责任的程度存在较大不一致,因此医药企业之间的奉献意识有显著差异。

从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验证得到,企业履行政府责任对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即承担更多纳税责任的药企有更大可能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担公益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因此捐赠支出更多的药企可能会获得更多的竞争实力。在本研究结果中,承担员工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而承担投资者责任、供应商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负向影响关系,这与经济规律相违背,因此需要更多的分析和进一步的探究,在此研究中不再进行额外说明。

综上,药企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有差异,而承担社会责任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存在影响关系。本文虽没有论证出员工责任、投资者责任、供应商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政府责任、公益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较为明显。然而,企业履行这两种责任的程度并不高度一致,甚至承担公益责任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更多企业需要提高公益和捐赠意识,依靠形象、名声、信誉等无形资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5.2 政策建议

本文虽然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乎许多方面的利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只有处理好与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才能获得长续经营的能力。因此,针对本次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经济规律与市场现状,本文提出几点可参考的建议,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企业需要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本文论证可以看出,企业履行政府责任与公益责任将会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近年来更多企业提高了社会责任的投入力度,从各个企业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励。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责任不仅包含捐赠、环保责任,还包括对供应商、投资者及员工的责任,即及时支付货款的责任、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及提供员工薪酬的责任。此外,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纳税者,承担着重要的纳税责任,按时交税、不偷税漏税是企业需要履行的首要责任。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条深刻融入企业文化和战略制定中,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地位。

第二,企业需要定时复盘并调整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本文了解到,医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投入力度普遍较好,投入方式也主要为无偿捐赠药品物资等。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的改变,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需要定期更新。一方面,企业需要随时进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内部监督,设置专门的岗位和部门负责保障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受外部批评和建议,并适当调整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关注社会需求,利用自身独特产品的优势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无法供应的资源,既能优化企业形象,又能扩大产品声誉,从而间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三,政府应制定合适的政策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政府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一部分,同时承担着监督企业日常行为的责任,应采取措施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政府应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扫清障碍,如连接企业与需要帮助的群体、减少企业捐赠或环保支出所要付出的代价等;其次,政府应制定明确政策来监督企业承担对供应商、投资者、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利用政策手段促使企业正确承担责任;最后,政府应帮助各行各业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风气,对各行各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度做出量化评级,并对其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政策优惠、奖励宣传等,使更多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战略考量和日常活动中。

猜你喜欢
责任能力企业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