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策略

2023-08-03 14:22陈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摘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将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教育理念.为此,中职的数学教学必须与思想教育相兼顾,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育人.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1-0029-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简介:陈华(1978.8-),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讲师,从事中职数学教学研究.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意义是愈發明显,因此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借助学科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此背景下,将中职数学的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已迫在眉睫.为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举措不断促进中职数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1 结合数学史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点,也是学校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素养培养首当其冲的任务.学生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国家和民族,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保持高度的认同感,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知识中,结合爱国主义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数学史,告诉学生们中国古代数学家探索数学真理的艰辛过程以及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1],加深学生对中国数学成就和其背后人文信息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加强学生追求榜样、努力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例如“二项式定理”的教学.由(a+b)n=C0nanb0+C1nan-1b1+C2nan-2b2+…+Cnna0bn让学生探讨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杨辉三角”.让学生发现每一“项的系数”都呈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一规律与我国南宋时期就已经发现的“杨辉三角”的规律不谋而合,继而向学生介绍“杨辉三角”的由来.13世纪,杨辉发现了11世纪中叶数学家贾宪在《释锁算书》中给出的“开方作法本原图”,并将其载入《详解九章算法》中,清楚地注明了此图的出处.在当时“开方作法本原图”就已经满足了“三次以上开方”的需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贾宪没有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没能给出“二项式系数”的一般公式,因而也没有建立起一般“正整数次幂”的“二项式定理”.正是因为杨辉的工作而使得这一令国人引以为傲的成果流传至今,因而后人们称此图为“贾宪三角”或“杨辉三角”.而西方国家,直到1654年,法国的帕斯卡才建立起“一般正整数次幂的二项式定理”,这比中国整整晚了三百多年.但1665年,英国的牛顿就将“二项式定理”推广到“有理指数”的情形.可惜的是,同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那时的封建统治者认为类似于这样的推演不过是“奇技淫巧”,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也正是在这种落后思想的影响下,使中国的数学在明、清时期全面陷入停滞状态,导致科技发展全面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这使得近代中国陷入了长达100年的苦难.学生听完教师所讲述的这段历史,心中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出浓浓的自豪感及“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发展就要挨打”的危机感,迸发出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学生心中会产生出对贾宪和杨辉两位数学家的崇尚、敬佩之情,会对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这时学生就会对“二项式定理”本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二项式定理的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巨大的提升.

2 结合数学概念教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意识及大局观念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和综合素养培养的至关重要的任务.学生需要优先集体主义,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集体主义教育融入学科知识中,结合集体主义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对集体的归属感与荣誉感[2].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数学几何封闭图形的组成与概念,又或者向同学讲解数学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现实中集体与个人二者的关系进行反思,感悟集体主义的内涵与意义,让学生更加崇尚集体主义并将其运用于自身.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一的“圆”来进行讲解.圆的数学概念表述为平面中到一个定点距离为定值的所有点的集合.从概念中就可以看出圆是由点组成的,无数的点才能形成一个圆,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教师将圆与点的关系同班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进行类比论述,论述出班集体是由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组成的,班级的每一个人就是那个点,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圆,缺少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引导学生感悟出“圆”不仅是一种形态,还是一种意志,尤其是一种统一的完整的意志,而集体主义便是这种统一的完整的意志.通过“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集体的意义.又例如,不等式|2x+1|<1的求解.在求解过程中不要单纯只看x,要把|2x+1|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求解,通过分析集合的每一个要素来求解出x的值.教师借此引导学生领悟出学生在注重集体大局观的同时也要尊重个人特色和个人利益,虽然集体中每个人都存在着差别,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之后集体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功效.

3 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数学教学,树立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

社会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们的思想主流,引起普通群众的广泛关注.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将社会热点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结合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

教师可以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改编成数学应用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析求解.学生会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对题目信息进行关注,因而关注到了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就会在课上、课下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正确三观的培养.例如,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但也滋生出了“校园贷”這种新型贷款方式[2].很多中职生因沉迷游戏或网购而走上“校园贷”道路,损失大量金钱不说,更有甚者因此危及生命安全.教师可以将“校园贷”问题与指数函数结合设计成数学应用题来让学生思考与求解.问题如下:某学生因故选择了校园网贷.贷款10 000元,月利率20%,当月若不能按时偿还则下个月利率翻倍,以此推算该生贷款1个月、2个月、6个月、12个月应该还款的金额数.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已经被“校园贷”的还款金额所惊吓到,再利用指数函数知识进行分析、求解,得出了十分巨大的金额,然后把这些金额数与自身家庭情况对比,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校园贷”的可怕之处.教师再借由此题目对学生进行校园网贷的安全教育,其教育效果就会更加明显.“校园贷”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将其与指数函数结合设计数学应用题来让学生求解,学生在分析求解过程中不仅能巩固指数函数的知识,还能直观感受到校园贷的可怕之处,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远离“校园贷”,培养学生合理消费,通过辛勤劳动收获回报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此设计教学内容就同时完成了知识巩固、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三项教学目标,教学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3].

4.结合民生问题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使学生对我国民生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将民生问题融入教学设计之中,结合民生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国内民生问题的关注度,培养学生报效国家的梦想与责任心.

教师可以将学生身边的能切实感受到的民生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改编成数学应用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析求解.学生会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关注题目信息,进而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生问题,学生就会在课上、课下对这些民生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他人进行热烈讨论,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责任心、使命感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将医疗保险问题设置成数学应用题来让学生思考并求解.医疗保险问题是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教师向学生列出如下的问题:某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三甲医院的起付标准是600元,最高支付标准为10 000元,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额度以下的支付比例为50%.基础缴费年限为1年,参保人员连续缴费年限每增加5年,支付比例相应提高3个百分点.小明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有6年,今年他现在三甲医院花费医药费共计12 600元,问他出院后能报得多少保险金?实际只付多少医药费?学生起初阅读题目会感到复杂而厌恶,但联想到自身也有类似情况时就会认真地对题目进行思考,并与他人讨论,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求解,仔细算出最终答案.随后学生可以从中提取解题经验与技巧,带入自身所办理的医疗保险当中,计算自己这一年可以报销的保险费用,结算自己实际的医疗消费金额,学生就能通过具体的金额数,直观感受到医疗保险政策对普通百姓的福利.这时有部分学生就会更加关注其他与医疗相关的民生问题,为自身树立未来要参与政策制定为人民谋取更多福利的伟大理想与抱负,增强此类学生报效国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规划自身未来的能力.如此安排教学内容,很好地起到了教书育人中“育人”的目的.

教师通过将民生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改编成数学应用题来让学生分析求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自身的未来,提升素养,增强报效祖国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杨万柱,黄晓惠.数学文化之于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职业教育,2021,20(24):41-44,55.

[2] 赖群力.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引领的中职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182-183.

[3] 胡秀珍.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1):115-117.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