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重构美术“生命化”教学

2023-08-07 15:24袁婷
江西教育C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双减背景

袁婷

摘   要: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创造学习”的潜质。在“双减”政策下重构美术“生命化”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力,能充分彰显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能让学生尽情地开展美术实践与美术创造。

关键词:小学美术   “双减”背景   “生命化”教学

立足于“双减”政策,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质,让学生能积极而有效地进行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进而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双减”政策下的美术教学应是生活化、生命化的教学,应能彰显学生的本质力量,应能确证与表征学生的美术生命实践活动。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主动学习”是“双减”政策下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特征,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则“双减”的目标与要求就会落空。要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美术认知、美术判断与美术表现;要唤醒、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学习之中,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样态。实践证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兴趣之后,美术学习之于学生,就是一种快乐。

比如,在教学《衣架的联想》时,很多教师只是呈现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或者只是讲解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此,笔者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衣架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标准化的衣架或者奇形怪状的衣架,进而逐步过渡到表现衣架的美术作品。其中,一些作品是“衣架的组合”,这样的组合能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洞察力,产生一种“熟悉事物陌生化”的想象力。当笔者出示西班牙著名美术大师毕加索的《公牛》时,学生一开始觉得很“平常”,进而感觉很“丑”,最后却感觉“丑”得特别。在笔者介绍了毕加索的作品之后,学生的兴趣陡增,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作品不仅是“相似”,还需要“美”与“创新”,更需要“有特点的创新”“有意图的创新”。在改变了学生的传统观念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展开创作,并互相展开积极的评价,学生不仅着眼于美术作品的全部,还着眼于其中一个个微小的细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助于美术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当下,很多教师对美术减负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认为减负就是给学生“少布置一些作业”“不布置作业”。笔者认为,“减负”应当是“学生生命本质力量的全面解放与舒展”,当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体验到意义和价值时,美术创作对学生而言就不是一种“奴役”,而是一种生命的解放。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双减”政策下的美术教学,不仅是“有意思”的教学,还是“有意义”“有意味”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学生渗透、融入相关的美术技法,引导学生的美术表现与表达。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美术“双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美术“减负”就是降低美術教学的要求,就是让学生的美术欣赏“走马观花”,让学生的美术创作“蜻蜓点水”。这样一种“减负”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减负”态度,其结果会将学生带向一种“荒芜地带”,是一种“误人子弟”的教学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要让学生从学习内容的“学会”走向“会学”“慧学”;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性的学习;要直面学生的美术现实;要大胆地引入相关的美术审美、“立美”和“创美”的方法,让学生习得美术的技能与技巧,进而夯实学生美术学习的基本功。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美术作品内涵的发掘,让学生能洞悉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意趣与个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引导,让学生能“游刃有余”地进行美术创作。唯有如此,美术教学中的“减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比如,在教学《用各种材料来制版》时,笔者放手让学生应用所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材料的肌理。这个创造性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大胆地尝试,采用拓印的方法,取得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认识了不同的材料与不同材料肌理的特征。在拓印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调试,理解了艺术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正是由于笔者的放手,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美术学习,是“双减”政策下美术教学的应然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美术探索的权利与时空,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从而彰显其主体性与创造性。这是“双减”政策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三、挖掘学生创造学习的潜质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如何利用课堂的时空,拓展、延伸学生的美术学习?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十分注重学生的临摹,追求的是一种外在的“形似”。而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对学生的美术素养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教学,应是一种想象性、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教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中畅想、遨游。

比如,在教学《手形的联想》时,笔者发现许多充满想象力的学生被课堂学习束缚了,没有了平时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奇特想象。对此,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性的手影游戏,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有的学生将手旋转,构建出创造性的手影;有的学生将手形变换(将其中的一个小手指或者两个手指弯曲),构建出不一样的手影。自由操作成为自由想象的支撑,而自由想象又启迪了学生的自由操作。自由想象与操作破除了学生封闭的创作,让学生有了不同的创意。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放飞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美术学习边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要呵护学生的童趣,改变学生僵化的思维方式与想象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呈现出来。

在“双减”政策下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抽象的、形式化的美术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积极主动地接纳、刺激学生的生命实践活动,让美术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绽放、生命表现、生命创造的过程。总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J].考试,2015(9):90.

[2]尹合栋,于泽元,邱德峰.美育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问题、价值与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9):28-40.

[3]陈娟.多维互动中自主创作: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应然追求[J].学前教育研究,2022(6):82-85.

[4]郑曼青.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有效培养分析[J].大众文艺,2022(1):120-122.◆(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双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