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二”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3-08-07 06:11翁慈雅
名师在线 2023年17期
关键词:我园园本研修

文/翁慈雅

引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园在“和·合相融,菁彩儿童”的办园理念引领下,依托“三一二”园本研修的教师分层发展工程,通过“学思结合、知行融合、帮带联合”的教研方式,组织教师分层、互助、自主、交互式地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助力教师深度发展。

一、“三一二”园本研修工程的内涵

我园自2021 年开展的“三一二”教师培养、发展工程已初见成效,真正调动了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师从专业成长的“被动接收器”转变为自我成长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建构者,对自身的发展与专业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自我定位,园本研训也更有成效。我园的“三一二”教师分层培养、发展工程,即“三个基础期、一个定位期、二个发展期”,目的是让平凡的教师职业有情有爱,有奋斗目标,并让教师在工作上永葆活力,走得更稳更远。

“三一二”教师培训、发展工程以三个基础期发展为主,即三种基础型教师人才的培养期——新手型教师、熟练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新手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熟悉业务,打好基础;熟练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初显成效,自我提升;胜任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是有独立的教育教学技能及班级管理能力,并向专家型教师靠近。教师们自我定位,在各自认定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并向下一个培养期跨越,让自己脚踏实地,稳步前进,表现优秀者可以提前跃进。

一个定位期:基础期后的定位思考充分尊重不同教师个体经验的差异性,让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对自我进行理性思考,充分挖掘自身特点,确定富有个性特色发展的定位,为自己寻求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个发展期:是继基础期、定位期后的两个促进终身发展的时期,真正体现出尊重教师差异、多元发展的宗旨,构建特色型与专家型教师梯队,实现特长成熟期向特色型过渡、骨干型向专家型过渡的教师终生发展机制。

二、“三一二”园本研修工程的开展意义

“三一二”园本研修要求幼儿园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能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觉悟、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一)尊重个性,巧妙融合特长

“三一二”园本研修关注不同教师的发展方向、专业需求和兴趣特点,在对教师进行充分的调研后,为他们提供合理建议,尽量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找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并不断放大,增强教师的自信,促使教师有效发挥自身的特长,并将自身特长与研修资源巧妙融合,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为后续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1]。

(二)凝聚团队精神,推动整体前行

拥有一支有凝聚力的园本研修团队至关重要。这支研修团队就是园里的骨干教师,他们形成了梯队结构,转变了原有的研训模式,释放着新式的研修活力,充分发挥教研核心的团队作用,能通过各种途径引领教师深度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全园教师整体提高[2]。

(三)促进机制健全,调动学习动能性

结合我园教师分层发展管理和实施办法开展项目教研,已经形成了以教研管理为引领的雁阵式教研梯队,完善了组织架构,清晰了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着教研团队的核心作用。我园通过教师的自我分析定位和园级认定,建立教师资源库。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需求灵活组建各项目小组,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中教师“旁观者”的角色,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科研和学习的动能性[3]。

三、“三一二”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教师是学校之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园从实际出发,开展“和·悦”课程的建设行动,确定课程改革的研究方向,将课改研究与教学实操有效结合,寻找科研与教学的有效契合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知识水平的稳步提升,促使教师个性化发展。

(一)对话——心灵交汇融合相通

我园对话教师,丰富教师个体经验,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特有的风格,真正认识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自己应“做什么”和“如何做”,解答“该如何做”等工作困惑;关注幼儿教师的个体经验,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特有的风格,把研训工作做得精准、到位,使教师有“干货”可收。

1.建立“e 卡通”,创新教研考核模式

为把园本研修工作做好、做实,园领导每学期都要通过教师填写的《个人成长规划》表进行调查分析,创新教研考核模式,以教研“e 卡通”(见表1)积分的形式贯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研实践过程。

表1

参与度(分值1~4)小结反思(分值1~2)积分说明积分卡每月1 张,总分值10 分,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考评和教师自评相结合进行记录1.“出勤打卡”,每次签到后由教研组长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进行记录2.“活跃度”关乎每次教研活动中的发言,由年级组长根据本组教师的实际发言次数进行记录3.“参与度”关乎教研活动的组织与主持,承担讲座、微论坛、教研课、游戏和半日活动等开放活动任务4.“小结与反思”,由教师在教研活动后自评并记录教研积分每一学期进行汇总,结合总分进行绩效分层奖励

2.实行推门听课,把脉教师基本功

对工作三年内的新手型教师,培养目标是熟悉业务,打好基础,要求他们做到“三了解”,即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了解园本教育特色,了解我园工作常规、上岗要求和工作程序。

同时,还要做到“二确立”,即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意识,确立教师的角色意识。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要有计划地组织新手型教师开展随堂“推门听课”活动,促使教师认真开展每个活动,用心教学,熟练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和班级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实现专业成长[4]。

3.开展师徒结对,携手共同成长

工作10 年以上且业务能力较强的胜任型教师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因此我园要求他们开展“三创”活动,即创教学特色、创研究特色、创管理特色。同时,我园还要求他们每年每人带1~2 名新徒弟,以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的形式,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和带动新手型教师展开深入研讨,帮助解决他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此外,我园还要求他们对“徒弟”进行每月一次的半日跟岗活动,并进行现场点评,使他们在帮、传、带的过程中和徒弟共同成长。

4.开展实操活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为了使每位教师对教研内容都能有清晰的认识,园领导将“e 卡通”进行了细化,以五个“一”的教研任务把教师的教研参与度和日常工作进行了常态化设置(见表2),真正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表2 慈溪市机关幼儿园教研组教师参与教研五个“一”内容

(二)润泽——采他山之石锻炼磨砺

教师的研修需要“时时灌溉,常令润泽”。潜移默化地渗透才能厚积薄发。幼儿园应给教师适当的频率输入,使教师慢慢积累,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提高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行动力,通过借鉴、学习“他园”“他人”的办园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提升教育水平[5]。

1.园区联动,共同提升

我园利用有两个园区的有利条件,将两个园区作为教研基地,围绕同一主线开展个性化教研活动。在园区教研的基础上,教师每学年开展1~2 次的园区间教研成果交流分享会。这不仅能共同围绕一个教研大目标展开共性的探讨,还能分享园区教研的特色和亮点,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实现教师共同提升。

2.谆谆教诲,提高基本功

教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迷茫,对课程故事实施时的困惑,以及如何提升教育教学实施能力,真正内化“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都是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宁波市名园长、名师工作室教师的课例展示活动和课程分享,教师对集体活动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游戏的观察思考有了更明确的认知。我园再把专家请进来谆谆教诲,进一步地加强指导,积极调动了教师的课程架构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帮助教师梳理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使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有效。

3.博采众长,习百家之萃

我园通过“走出去,实地看”的模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幼儿园多次组织教师去姐妹园参观学习,与他园教师直接交流、讨教经验,激发了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及认知内驱力。教师们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吸取姐妹园的精华之处并学以致用。

结 语

园本研修是一项关乎幼儿园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我园致力于让教师的专业态度和情感得到有效培养,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加强幼儿教师师资建设,提高办园水平。

猜你喜欢
我园园本研修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户外厨房诞生记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