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 坚守科研
——黄科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慧获河南省五一巾帼奖章

2023-08-10 03:54赵何晶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3年7期
关键词:刘慧植生生态

□赵何晶

刘慧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工作作风过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凭借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扎根一线,为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和沿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守科研一线 探索技术创新之路

2010 年,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刘慧进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从事生态治理科研工作。多年来,她始终恪守“科研不言苦,技术永创新”的科研信条,坚持开拓创新。她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12 项、省部级4 项、厅局级30 余项;自主研发了泥沙固结胶凝技术和固结植生生态治理技术;发表论文50 余篇,翻译文章40 多万字,获授权专利13 项,出版专著7 部,主编或参编标准11 项。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黄委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 项,全国生态混凝土创新设计应用大赛一等奖1 项,黄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 项、一等奖2 项、二等奖1 项,河南省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三等奖各1 项,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奖1 项,黄科院优秀工程咨询一等奖、二等奖各1 项。其成果列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7 项、黄委“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成果5 项。

刘慧现任黄科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任“生态环境材料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固废资源化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生态混凝土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专家库专家、河南省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等。

心系贫瘠土地 力推科研成果转化

“倘若黄土高坡上的奇迹有颜色,我认为一定是充满希望的绿色;倘若这种希望需要一个画师,我愿意倾尽所有绘就绿色生态黄河的壮阔蓝图!”岁月斑驳的日记本上记录着刘慧初入职时的初心和理想。10多年来,刘慧始终牢记治黄使命,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目标——形成的泥沙固结胶凝和固结植生生态治理2 项技术,让贫瘠的土地披上了绿装。

刘慧带领团队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近几年来,固结植生生态治理技术先后在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等地区的淤地坝、砒砂岩坡面、公路边坡、堆渣边坡、水电站、水库、灌区渠道等工程中进行了推广,应用面积达50 多万平方米,不仅能让边坡“固”起来,而且还能“绿”起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实现技术转化合同额1300多万元,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引起《中国科学报》《海东时报》、“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青海水利”等媒体的关注。2019 年,固结植生生态护坡技术在92 个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推荐的1000 余项前沿领域待转化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科技协会发布的《2019 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推介手册》;2020 年入选水利部《2020 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并在水利部推广中心举办的全国推介会上进行推介;2021 年入选水利部办公厅发布的《2021 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永葆初心本色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刘慧作为工程力学研究所第二党支部书记,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积极创新党建平台载体和党建工作开展方式,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使支部党员普遍树立起了党员意识,形成了“工作开展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到哪里”的风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郑州“7·20”灾后恢复重建中,她充分发挥党员勇于担当的精神,多次组织支部党员参加抗疫情、送温暖志愿者活动,克服困难,深入一线,服务社会。

作为工作在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刘慧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疆某水电站项目现场查勘

多年来,刘慧一直秉承“科研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坚持科研和技术服务两手抓,在做好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同时,尽职尽责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刘慧经常奔波于各个项目现场和合作单位之间,在她心里,没有白天黑夜和节假日的概念,只有第一时间赶到项目现场的想法。技术研发初期,内蒙古砒砂岩治理区无路无水无电,为了测得砒砂岩区真实可靠的试验资料,刘慧和团队成员带着干饼早出晚归,徒步走遍了圪秋沟流域的沟沟岔岔,靠人力扛出5 吨多重的砒砂岩样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出色完成了项目任务。在寒风刺骨、呵气成霜的新疆喷播现场,施工过程中人手不足,为了赶在下雪前完成秋季试验喷播作业,生态材料团队成员一起加入作业队伍,喷播、筛土、运材料、在坡面坡顶爬上爬下检查施工情况。连当地的哈族老乡都笑称:“哪还有科研人员的样子?这么冷的天气,浑身弄得不是机油就是泥巴。”而刘慧却笑着说:“想要有收获总得有付出,我们现在做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他们离开项目场地时已是漫山银装素裹,来年迎接他们的是绿野如画。2021 年初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木里矿区生态恢复重建的重要批示精神,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刘慧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把固结植生生态治理技术的种子撒在了青海木里煤矿现场。海拔4000 多米的青藏高原气候极其恶劣,低温、干燥、氧气稀薄,且时常伴随七八级大风,不少人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然而,他们还是咬牙坚持迎难而上,顶着身体不适,雨水混着汗水,裤腿卷着泥巴,一趟一趟搬运几十斤重的草种、肥料,赶在最佳施工期内完成了矿区生态修复任务。刘慧团队在木里煤矿的首次成功试验真正体现了“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为攻关木里矿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治理技术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寒矿区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舍小家为大家 坚守奉献诠释担当

在同事眼里,刘慧是众多勤勤恳恳、敬业奉献的科研人中的一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忠诚和专注书写着坚持,不辞辛苦地奔走在科研前线。然而在家人眼里,她却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和女儿。刘慧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段视频,那是女儿不满3 岁时对她的“控诉”:“你天天都没有时间陪我,就是因为你那个工作;放假也没时间陪我,就是为了你那个工作……”女儿边说边哭得梨花带雨。2017 年4 月,刘慧父亲因患肺癌需要手术,而手术时间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验收时间紧邻。在医院,她只看了一眼历经14 个小时手术被送入观察室的老人,就连夜赶到单位加班整理课题验收需要的材料和汇报PPT。当天上午又坐上了北上的高铁,赶到北京参加课题验收会。2018 年9 月,刘慧父亲又被诊断出了直肠癌,而她又一次无奈地丢下刚动过手术仅3 天的老人,坐上了飞往新疆伊犁的航班。也就是这一次出差开启了他们科研成果转化的新篇章。出差对她来说是件说走就走的事,而家里就是这么一位身患2 次癌症、2 年动过5 次手术的老人,帮刘慧分担了许多照顾孩子、守护家庭的重任。

生态保护治理这条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刘慧在科研路上的拼搏与坚守,让文字化为一株株绿苗,改善着、守护着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面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贡献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刘慧植生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Opto-electromechan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a hybrid opt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唱出春天的歌
点播植生+喷射绿化混凝土防护技术应用
粘土砖再生粗骨料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
浅谈植生混凝土在水利渠道中的应用
异元素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Co—movements and Spillover Effects across RMB Interest Rate Swaps and Non—Deliverable Interest Rate Sw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