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

2023-08-22 11:29蹇玉红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劳动教育新课改

蹇玉红

摘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关键落脚点。通过劳动教育,能够使小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具备优良的劳动品质和价值观念。所以,学校和教师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文章首先阐述了开展小学劳动课程的意义,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小学劳动教育課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1   开展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推动劳动教育相关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助力下,使劳动教育更加面向全体学生。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倡导中,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展现。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成为综合实践课程之一。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树立和增强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实践中掌握相关基本知识与提升生活技能等,这有利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进行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均有紧密联系,其中不仅蕴含劳动原则、精神、观念,还具有知识、实践、技能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环保思想、团队观念、工具性思维等,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从洗衣做饭到打扫卫生,再到种植瓜果等,应有尽有,有利于启发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热爱劳动,从小养成劳动习惯。

2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2.1开设专业性的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教学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成认知、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期,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有序进行。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课程建设,将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尚未开设专门劳动教育课程的学校,应与教师携手合作,依照当前的办学条件和教育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确保劳动教育课程开设量较为充足。而对于已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学校,应做好课程规范的强化工作,落实劳动课程教学实践。

课程教学是达成劳动教育目的主要载体,只有将学校和学生的各因素加以结合,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人作用。学校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年级段,分别编制和修订有针对性的校本劳动教材,使其具备体验性和当地特色,按照每周不少于一节的频率,组织教师进行授课,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在教材中设计烹饪、物品维修、电路图认知等内容;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加入相对简单的内容,如洗衣、打扫卫生、打理花草、动物喂养等以家务劳动为主的内容。

2.2加强劳动教育在其他科目教学中的渗透

与其他科目相比,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力相对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而且要指引各科教师适当将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中,以不同科目的多种教学内容为主体,从主观层面上对劳动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将劳动教育元素以多种途径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带领学生从宏观、全面、系统化的角度真切地感受到劳动教育的内涵,使其成为具有更强启发性、指导性的科目,并以这种思想为方向,实现对各科教学内容的更新。在更具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更多接触劳动教育的机会,而且会对该科目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2.3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容纳的空间

若教师将劳动课程教学局限在学校教学区域内,可能会失去更多开展实践教育的机会,也会让教育创新渠道变窄。为了高效完成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努力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容纳的空间。除了在学校区域内,教师还可将劳动教育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中。比如,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使其感受到家长工作的辛苦。教育成果的取得,本身就不能仅靠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付出。教师不仅要对劳动教育进行优化,而且要在学校的指引下,积极引入“家校合作”的教育机制,让家长也能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等。

2.4拓展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途径

社会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其自身也蕴含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值得学校和教师深入挖掘,进行综合运用。在维持和深化当前课内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应用的条件下,学校可依照当前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点等,引入一些社会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实践化的劳动知识与技术,对其中涉及的应用领域、方法、最终成果等形成深刻的印象。

2.5优化劳动教育的评价与奖励体制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转变。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监测,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便包括劳动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评价。学校要对这两方面评价加以重视,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估规范和准则,使学生形成对劳动教育的深刻理解。从微观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运用适当的奖励方案,对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进行合理激励,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劳动教学实践中的优良表现进行奖励。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应该让劳动教育发挥最大价值。传统的劳动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依照社会对学生素质培育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原劳动本色。学校应通过开设专业性课程、加强劳动内容在其他科目中的渗透、拓宽课程容纳空间、扩张社会资源的开发渠道、优化教育的评价与激励体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劳动动力,从而全面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菊霞.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78-79.

[2]杨军.语文“要素结构化”的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55-58.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劳动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