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中的身体逻辑: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2023-09-04 00:07杨心怡杨雄
学前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后现代主义劳动教育

杨心怡 杨雄

[摘 要] 幼儿园劳动教育旨在通过身体感官的开发来发展幼儿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情感,并使幼儿的灵魂臻至充盈。但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忽视了幼儿身体整全意义的发挥。身体是人类个体一切学习发生的逻辑起点,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劳动教育应重新审视幼儿身体的教育功能。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视角,当前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幼儿身体被隐匿的现象,理性的课程内容、既定的实施路径和同质的课程评价削弱了幼儿的身体投入,限制了幼儿的身体探索,曲解了幼儿身体的价值。应通过设置动态性和生成性的课程目标、建构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内容体系、拓展幼儿的身体空间、基于幼儿身体参与和身体探索开展课程评价等方式优化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载体和手段。

[关键词] 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身体;后现代主义

2020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期我国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进一步凸显了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劳动教育课程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载体,对其进行系统的开发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幼儿园劳动教育旨在通过对幼儿身体感官的开发而使其灵魂臻至充盈。在工具理性课程观的支配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出现了幼儿身体的缺失,幼儿身体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实践。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逐渐形成、发展和壮大,它的一系列主张和观点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强调主体关系的平等以及意义的建构性,倡导从多元化和差异性的视角来对事物进行探索,其思想与近年来教育学研究中的身体转向密切吻合。因此,理论研究可以尝试将后现代主义作为探讨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身体逻辑的重要视角,深化对身体与幼儿劳动教育关系的认识。

一、身体的发现: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逻辑起点

劳动教育是基于体力劳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脑结合的劳动,其本质是教育。[1]教育以人为培养对象,旨在培养身心统一、完整健康的生命个体。因此,勞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终要落实到人身上,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个体生命的涌动与生长提供助力。人和生命是相对抽象的概念,但归根结底,生命是由人的身体承载的,身体是人类个体一切学习发生的逻辑起点。正如梅洛·庞蒂所指出的:“只有当我实现身体的功能,我是走向世界的身体,我才能理解有生命的身体的功能。”[2]除此之外,身体还具有历史文本、信息载体、认知本体等多种角色,它是各种意义扭结、交织的发生场。[3]自胡塞尔、梅洛·庞蒂等人开始,身心分离的二元解读范式逐渐被身心统一所取代。也就是说,身体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单纯的生理性存在,亦不是纯粹的自我或意识,作为物质存在的躯体和作为精神存在的意识是密不可分地统一在身体之中的。[4]作为一种超越现代性的广泛情感,后现代主义是基于批判的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否定身心分离的二元论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之一。斯拉特瑞认为,二元论思维方式在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领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通过整体理解来消除二元论。[5]对二元论的否定是对身体整全意义发现与建构的肯定,即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身体不是割裂的身体,而是身与心发生共鸣且共生共长的身体。同时,劳动与身体也是辩证合一的,身体直接承载了个体的劳动,而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建构也直接体现在个体具有差异性的身体之上。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且只能是通过适当的教育途径培育具有健康劳动价值观、追求社会正义、实现体力脑力结合以及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6]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注重劳动价值与意义的建构,以整全意义上的身体为准绳,[7]以促进个体的多元、全面发展为旨归。

身体转向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质是对幼儿生命意义及其自我塑造的重新肯定。基于身体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试图为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生活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支持幼儿进行各种劳动体验,引导他们从对象化的世界中不断发展自我和塑造自我。基于身体逻辑的劳动教育课程是对幼儿生命存在样态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层次理解的一种尝试,以身体为逻辑起点,厘清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脉络,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探讨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现实困境,是揭开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新篇章的有益尝试。

二、身体的隐匿: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中的身体样态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身体,人类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健全的身体。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应关照幼儿身体的在场,关注幼儿基于身体探索所获得的生命体验。当前幼儿园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对身体价值的强调多指向物理意义上的自然空间,文化意义上的身体空间被挤占和弱化。这种整全意义上的身体隐匿导致了身体的价值和意义在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各环节都被误解和肢解。

(一)给定的课程目标僵化了幼儿的身体探索

从原始时代开始,教育不仅以身体强健或灵巧为根本目标,而且还以身体演示、亲身示范为基本方法。[8]而长期以来的“体脑分离”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将身体理解为承载生命活动的物理容器和完成生命活动的媒介,将劳动理解为教师规训和教化儿童的手段。这极大地弱化了身体作为生命第一承载的价值与作用,同时也异化了劳动的本质。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来说,劳动教育课程的根本目标不是强调幼儿对劳动知识的掌握和劳动技能的习得,而是提升幼儿的素质能力,培养幼儿的情感情操,充盈幼儿的思想灵魂。此外,受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过程中仍表现出较强的预设和控制倾向,过于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序性。过于强调目标的预设必然会挤占课程的生成空间,它在提高课程目标制订、实施、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也牺牲了教育的丰富性及幼儿身体探索的可能性,极大地弱化了幼儿身体在课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行动的主体,唯有完整的身体的在场,劳动教育的价值才能得到彰显,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僵化的课程目标给定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空间,在这一给定的空间中,幼儿的选择空间被压缩,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而得不到有效发展。生活是由劳动创造的,生命是由劳动力创造的。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已经出现了认知与身体分离、幼儿身体的劳动教育价值被隐匿、劳动教育中幼儿身体的作用范围被限制等异化现象,使得幼儿无法从对劳动的具身体验中体会到劳动的真正内涵和价值。劳动教育需要重建幼儿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之间的丰富关系,劳动教育课程则需要关照身体的全部意义和充分投入。

(二)理性的知识教授削弱了幼儿的身体投入

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其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但由于受不同时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劳动概念时常遭到曲解和误读,或被异化为一种惩罚限制的规训手段,或被窄化为一种政治思想的改造工具,或被弱化为生产技能的训练方式之一。[9]這种形式化、扭曲化、单一化的理解遮蔽了劳动的本真意蕴,导致了劳动与教育的疏离,以及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内容的窄化。受现代主义传统课程观的影响,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在具体实践中过于强调儿童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或劳动知识的接受,更关注儿童脑力劳动和智力的发展。这种对知识中心和本质主义的吹捧和追随在一定程度上将劳动教育视为智力教育的分支,使得体脑分离的现象愈演愈烈。在体脑分离的认知模式下,幼儿的身体逐渐被劳动教育所排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效果只体现在“脖颈以上”,与“脖颈以下”的身体无关,身体的价值与意义被逐渐弱化并被逼到边缘的地位。[10]除此之外,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因为将劳动误解为体力上的劳动而与体育相重叠的现象,这极大地忽略了劳动教育与德育、美育等教育的联系和区别。事实上,劳动教育的内容是自成体系和不可取代的,劳动知识包括关于劳动的本体性知识及劳动的对象性知识。其中,劳动的本体性知识是指关于劳动概念、内涵、观念、价值、功能等的知识,劳动的对象性知识则是关于金工、木工、家政等的知识以及劳动工具、材料、生产条件、生产环境等知识。劳动技能则包括劳动经验、劳动技巧、劳动图式等内容。[11]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单一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仅会导致劳动知识与劳动实践的脱节,也会导致劳动者与时代要求的脱节。总之,当前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对理性知识和形式教育的强调束缚了幼儿身体价值与意义的延伸,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中身体的隐匿导致了幼儿身体探索机会的减少,使得幼儿的身体参与与探索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弱化了幼儿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生命体验。

(三)既定的课程实施路径束缚了幼儿的身体参与

身体的官能性是人类认知发生的物质基石和前提条件,感知是先于认知的,人类所有的观念来源于身体感官获得的经验,[12]“体知”是个体获得经验的关键因素。“体知”带有“体之于身”的实践意义,即用身体来认知,强调个体生命的亲历性和在场感,将生命的直接体验和自我的塑造合为一体。[13]在中国古代,射、御、舞等身体教育活动正是通过“体知”来实现对个体的教化的。[14]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改变了他自身的自然。[15]可以看出,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应是一个以身体为逻辑起点,以“体知”为基本手段,以幼儿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和劳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的连续性过程。不同于成人的劳动,受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幼儿劳动具有游戏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它以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种植饲养、手工等为主。[16]但在当前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采取单一形态的劳动教育方式,看不到幼儿主动且有创造性的身体探索。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往往更重视对劳动的认知,如引导幼儿认识农民、工人等相关劳动职业,了解相关职业的劳动特点并体会其中的劳动精神。而在指导幼儿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方面,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形式是讲故事,幼儿很少有亲身感受劳动、接触劳动者的机会。[17]这种形式化、单一化、割裂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一方面难以为幼儿的生长提供最大助力,另一方面也难以承载新时期劳动教育所应该具有的功能与价值。故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必须走向基于身体的整合性实践路径,创设身体整全参与的多元立体劳动实践空间,以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四)同质的评价标准曲解了儿童的身体价值

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课程模式对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泰勒认为,课程评估在本质上是一个确认课程和教学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而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教师、学生或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18]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表现出鲜明的同质化现象。同质化评价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性支配下的教育理念,指的是用同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多样化的对象。[19]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以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为准绳评价劳动教育课程是否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以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来评价其劳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作为认知和行动的主体,幼儿本身具有个体差异性,且其身体的参与是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整合。因此,机械地依据课程目标来评价课程的实现效果,一方面忽视了幼儿身体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也曲解了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价值与意义。

三、身体的再现: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中身体的实践路向

人的身体是体验和经验的本体之根和源头活水,原发的身体经验是知识和教育的根源。美国课程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有关思想和方法对一系列课程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和批判现代主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立的后现代课程观,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4R理论,即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s)和严密性(rigor)。多尔认为,课程本身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不可以几个简单的概念去定义。教育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不断的对话与沟通探究未知领域,从而建构起一种新型反思关系的过程。借鉴多尔关于课程的建构性主张,以身体为基点确立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起点,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过程中理性身体和感性身体的统一,不仅为我们理解劳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思维视角,还为幼儿园扭转当前各项教育实践中身体的缺失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一)确立具有动态性与生成性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

多尔认为,课程是非线性的,课程目标应该是丰富、多变和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共同建立且随情境变化而改变的。[20]在4R理论中,多尔对课程的不确定性以及严密性的阐述呼应了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多尔认为,严密性是四个标准中最重要的。严密性意味着有目的地寻找不同的选项、关系和联系,有意识地寻找我们或他人所持有的假设,以及这些假设之间的协调渠道,以使对话成为有意义的、变革性的对话。[21]严密性的作用是防止改变后的课程落入无法控制的相对主义和情感上的唯我主义的怪圈。为此,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时,不应局限于某一内容范畴去对幼儿进行教育,更不应将课程局限于固定的时间或固定的场域,亦不能将劳动教育的关注点放在幼儿对劳动知识的了解上,而是应在国家目标的导向作用下,结合地域、园所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保持足够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幼儿在充足的时间和多样化的场所中运用自身的身体去建构对劳动的理解。这种生成性目标可以賦予教师和幼儿极大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

(二)建构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后现代主义强调主体之间的对话,它所引领的时代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全面对话的时代,认识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在生成、开放的情境中才能实现。多尔在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指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课程内容应是丰富多样的、具有疑问性和启发性的,并且需要达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氛围。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22]多尔认为,课程不应该是预先确定的,而应该是建构的。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超越的“跑道”,而应该是实现个人转变的通道。[23]为此,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注重其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开放性,采取宽泛和不确定的方式,让幼儿用身体去实践,为幼儿创造一种充满无限可能的劳动环境。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丰富性、模糊性及其不确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破除劳动教育的固有模式,创造性地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多集中在幼儿的自我服务、值日生活动以及植物角活动等方面,劳动内容不具丰富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幼儿体会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实现领域间活动的创造性整合,结合区域活动、户外体育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来生发出新的劳动教育内容,使幼儿在多样化的身体实践中领悟劳动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劳动教育的内容也应具创新性。除自我服务和值日生活动等劳动外,幼儿园实践基地的各种生产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将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活动有机融合,加强劳动教育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衔接,构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二是指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身体探究空间,使劳动课程更具动态性和开放性,让幼儿亲自去探寻劳动的真正含义。教师应扩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让幼儿在自由的时间内和开放的、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去进行劳动探索,支持幼儿以不确定的方式去体验和阐释劳动,引导幼儿在更具真实感的课程内容环境中自主建构对劳动的认知。

(三)通过拓展幼儿的身体空间来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能够激发个体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这种劳动实践中所激发出的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欲望则会成为驱使个体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内在动力。[24][25]多样化的、立体化的课程实施空间是保障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石,故而劳动教育要注重幼儿身体的空间位移,将幼儿的身体置于多样化的劳动情境空间之中,激发幼儿与所处劳动空间之间的共鸣,加深幼儿的劳动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26]身体位移的空间大小可以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宇宙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多尔4R理论中的关联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课程的关联性体现在教育和文化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建构课程模式时所要考虑的一系列关系,包含文本、教师、学生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通过回归性,也就是对话与反思来加深课程的深度;后者是指课程之外的文化或宇宙观联系。[27]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联系。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要结合幼儿的家庭生态和地域文化,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具体到家庭和社会情境中,加强幼儿与教师、家长、社区、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劳动教育中幼儿的体验深度。家长要不拘泥于劳动教育的程序和组织形式,不固定教育场所,通过言传身教及创设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来让幼儿形成对劳动、劳动者以及劳动意涵的具身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带领儿童走进社区和自然,引导幼儿参加服务性劳动与公益性劳动,让他们具身体验真实发生的劳动实践。除了可以在教室内进行劳动教育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入各种“山林空间”“农村空间”“饲养空间”“建筑空间”和“市场空间”,[28]让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拓展对劳动的看法,产生对劳动的新认识和新感悟。

(四)基于幼儿身体参与和身体探索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作为一种超越二元论和本质主义的哲学范式,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筛选和选拔,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发展。尽管幼儿园会采取一些方式对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但主要还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注重考察课程实施之后的实际结果,重视对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价,缺少对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身体参与以及身体探索等方面的评价,因而它是一种封闭性的评价。在回归性课程中,每个终点就是一个新的起点,课程的片段、组成部分和序列是任意的组合,不应将他们视为孤立的单元。[29]后现代课程观以及多尔回归性观点的提出为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教师对幼儿劳动的看法与评价应摒弃过去只关注幼儿认知层面发展的狭隘观点,而要建立体脑结合、身心合一的整体评价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幼儿的身体不应成为知识的附庸,除了关注幼儿是否获得劳动认知发展之外,教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是否为幼儿提供了身体参与的机会、是否创设了一定的劳动情境促进幼儿的劳动探索等都应成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整体的劳动教育评价观念,将劳动教育课程视为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协同发展的载体,以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和反思,并将幼儿的反思作为下一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起点,发挥课程评价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11]顾建军,毕文健.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11-17.

[2]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9.

[3]李储涛.当代中国体育道德危机的发生机制——从均衡理论的观点出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44-45.

[4]庞学铨.身体性理论:新现象学解决心身关系的新尝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6):5-13.

[5]SLATTERY P.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M]. New York: Garland,1995:197.

[6]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09):45-48.

[7]尼采.权力意志[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1.

[8]刘良华.保卫孩子的身体[J].江苏教育研究,2019(02):1.

[9]徐海娇,柳海民.遮蔽与祛蔽:劳动的教育意蕴——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价值澄明[J].湖北社会科学,2017(06):13-18.

[10]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2-28.

[12]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04):104-114.

[13]顾红亮.对德性之知的再阐释:论杜维明的体知概念[J].孔子研究,2005(05):105-111.

[14]席亚健,项建民,郑国华.中西身体观:身体之于道德建构的历史与逻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05):89-94.

[15]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1.

[16]陈虹利.新时期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9):42-44

[17]郭映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12):27-29.

[18][23]刘祥辉,程家福.从泰勒到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解读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05):151-153.

[19]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0]于慧慧,刘要悟.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些许质疑[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14-17.

[21][22][27][29]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60,250,255,

253-254.

[24]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2019(06):51-56.

[25]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1.

[26]颜晓程,吕立杰.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63-67.

[28]孙智昌.当代国外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05):33-38.

The Body Log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Labor Education Course: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YANG Xinyi,1 YANG Xiong2

(1Foreign Studies Colleg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2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aims to develop childrens labor literacy and labor emo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senses, and make childrens souls full. However, the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control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neglects the full play of childrens body integrity. The body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all human learning, which contains rich educational value.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should re-examin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hildrens body.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is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hina has a phenomenon of childrens bodies being hidden. Rational curriculum content, established implementation paths and homogeneous curriculum evaluation weaken childrens body input, limit childrens body exploration and misinterpret the value of childrens bodie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optimized by setting dynamic and generative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structing an open and uncertain content system, expanding childrens body space, and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evaluation based on childrens body participation and body exploration, so that labor education can truly become a carrier and means to promote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practice, childrens body, postmodernism

(責任编辑:黎勇)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后现代主义劳动教育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