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悲歌》的音乐风格、情感及演奏技巧

2023-09-05 23:18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悲歌

宋 欣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 月1 日生于俄罗斯,1943 年3 月28 日逝世,是20 世纪世界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在上述三个领域都获得了成功。他毕业于著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特点,旋律丰富,具有史诗式的壮阔的音乐风格。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分为鲜明的三个阶段:9 岁进入音乐学院学习,因为家庭原因,他放弃了俄国贵族式发展道路;19 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了作曲及钢琴文凭,一年后他放弃了作曲,改行成为演奏者;他44 岁那年,十月革命爆发,他移居海外,重新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他晚期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

二、音乐风格

(一)浪漫主义风格

继古典主义之后,“浪漫主义时代”是一个“诗化”的时代,“诗”的特点渗透于浪漫主义艺术的各个领域。在这个时代,浪漫主义的音乐更能被大众所接受,这一时期的音乐不再受宗教类音乐的束缚;人们推崇个人主义,追求自由、浪漫、个性、平等,更加关注人类自身和大自然。再加上,当时的钢琴不断发展完善,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音乐强弱和琴槌敲击速度等都发生了改变。在音乐技巧方面,当时出现了一系列创新。当时的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音乐与这一音乐潮流相结合,产生了特有的音乐风格。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一方面,他继承浪漫主义音乐传统,另一方面,他的音乐又含有许多现代主义音乐元素。浪漫主义追求诗意般的旋律,如肖邦被称为音乐中的“诗人”,其作品包含丰富的情感,关注人本身的想象力,表现自然的奇迹和人类的自我,用激烈的方式传达音乐的冲击,不在乎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现代主义音乐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和节奏,是对音乐的创新探索。拉赫玛尼诺夫在赋予音乐以浪漫主义色彩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他的作品是浪漫主义和现代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在当时的时代,他的创作是一种创新。他的作品音域宽广、旋律优美、动力性强、力度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本文主要以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幻想小品集》中降e 小调《悲歌》为例,分析作品的结构、技巧及情感表达。

三、《悲歌》的音乐特征分析

(一)《悲歌》创作背景

《悲歌》选自《幻想小品集》(op·3),创作于1892 年,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这套曲集是他献给其导师安东·阿连斯基而创作的。这套曲集一共由5 首相互独立的小品构成。分别是《悲歌》《升c 小调前奏曲》《旋律》《小丑》《小夜曲》。标题“悲歌”暗示这一乐曲具有挽歌的特性,这首曲子是作者在1890 年到1891 年莫斯科大饥荒背景下创作的。在这段艰难的时光中,拉赫玛尼诺夫不仅经济拮据,还承受着抑郁症的痛苦,还有对导师安东·阿连斯基的思念。这首曲子充满着细腻与忧伤的情绪,反映出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征。

(二)曲式分析、情感表达及演奏技巧

整首曲子采用三部曲式。左手采用跨越两个八度的和弦分解,几乎占据了钢琴音的一半,而右手则采用富有感染力的旋律音色,两者相互交融。第一部分是1-40 小节,为降e 小调;中段较为活泼,是全曲的41-82 小节,在右手和弦的伴奏下,低音部呈现降G 大调旋律,紧接着是一小段的华彩乐段,经过83 小节的连接后,紧接着是再现部分,直到结束三连音的三度和弦,有力地结束全曲,整首曲子共106 小节。

1.首部

首部旋律刚出来时比较压抑,情绪表现得比较悲伤,是带有一点悲剧色彩的音乐旋律。演奏第一部分时,要注意左手的指法,尽量少换手位。这首曲子采用了向心式旋法,就是旋律走向围绕一个音进行,通过不断反复回归给人一种犹豫、徘徊的感觉,令人难以忘怀。左手采用开放式的和声,高低起伏的音色,渐强渐弱的变化,对推动音乐情绪起到了重要作用。演奏是对乐谱进行翻译和解读的过程,可以让谱面上的符号和和声具有一定的音响效果。演奏时要注意,要从肩部发出抬的动作,不需要过多挥动手指,应当注意指尖力量的集中。左手的指法需要标记清楚,不然容易出错,且左手的力度和音色也要注意,音色要往下沉。演奏者不仅要把谱面上的符号、音乐术语等表现出来,还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右手在演奏时要注意下键要沉重,音色不要飘忽不定,触键要缓慢而低沉,指尖的力量要集中,才能与左手音色相结合,诠释作品悲伤忧郁的感觉。全曲的旋律在右手上,旋律的基本音也都在弱拍上展开,音色不能太重,同时,也要注意连线的句子的划分。一般来讲,处理曲子的强弱除了参考谱面上的标记外,还要注意音的走向,基本来说,音往高处弹奏时声音渐强,反之,渐弱。在(26-29)小节,右手出现了八度的重音记号,预示着这一段落的情绪变化,与之前的旋律相比,这一段的情绪更加强烈,像是要摆脱束缚。右手旋律二度的推进和三连音的加入,再加上左手保持音二度的下降,更充斥着紧张和不安。但是,在30 小节,右手转变成比较克制的保持重音,暗示着拉赫玛尼诺夫想打破这种平衡,却又不得不压抑这种细腻而又复杂的感情。虽然谱面上一直持续着重音,但是,由重音到保持重音的改变,也表示前后有区分,要演奏出不一样的层次感。在乐曲38 小节开始时,旋律的下沉并没有让音符的力度变弱,反而越来越强,这是为后面的41 小节(发展部)作准备,左手并没有很大变化,依旧是以降e 小调主和弦的分解与刚开始出现的引子相呼应。

2.发展部

中段(41-83 小节)与首部采用完全不一样的材料,出现了全新的、较为活泼的旋律,与首部形成并置对比关系。部分是降G 关系大调,不断回到原来的调式,充斥着不安的情绪。一般情况下,大调给人的感觉通常是明亮且充满希望的;反之,小调给人以一种忧郁、低沉的感觉。中段出现的piv vivo(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乐段在右手双音的衬托下凸显左手的旋律,并逐渐进入高潮,经过短暂的华丽表现后,通过左手三连音与和声内音程的推进,以lento(慢板)速度回到再现部,并再次对首部旋律进行变化重复,最后,尾部通过crescent(渐强)的右手三度双音的叠加,在推进到下降的过程中结束。在演奏中段时应该根据乐句的需要调整演奏技巧,不要太机械,55 小节的三连音在第一个音下键时可以稍微拖一下,抢走后一拍的部分时值,使句子间的情感表达更丰富。64 小节进入全曲的高潮,也是全曲演奏难度最高的部分。演奏相同的八分音符和三连音、五连音时要用相同的速度,根据主要旋律决定速度,在保证速度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进行情感处理,并且,在演奏时要注意歌唱性。这一乐段有大量的三对二、三对四、三对五节奏,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迹可循。对这些节奏,笔者觉得有两种处理办法,第一种就是机械地演奏左手对右手的拍子;第二种就是根据时值进行划分,要在平时的练习中紧跟节拍器进行练习,在练习初期,要匀速跟紧节拍器。这一段的双音技巧参考了科尔托肖邦练习曲指导手册:首先,应该放松手腕,平衡4、5 指与内声部的力量,注意突出高音旋律。其次,贴键演奏,省略每一个大拇指的音色(大拇指往往会偏重,在练习时要刻意强调),提高双音练习的连贯性,最后,聆听音色的强弱效果。在高潮乐段过后,经过情绪的一次次沉淀,来到一个慢板的过渡乐句,曲子回到再现部。这一段中,值得注意的是由高潮的保持重音记号逐步加强到重音记号,再逐渐回到过渡的慢板,情绪上是剪不断、音连绵的表达效果。

3.再现部

发展部像是一束光芒,给人希望,再现部出现后,仿佛前面的一切情绪都消失,乐曲又回到了反反复复的压抑的情绪当中。这一乐段在谱面上没有太多的演奏技巧变化,但是,在处理情感时,要比之前的部分更加细致,情绪的表达要更加丰富。弱起的旋律依旧惆怅,再现部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在情感处理上反而层次感更强烈,通过两次的叠加使最后的结尾在一声声重音和三度音程中结束。乐曲的尾声部分不是以一个正格结束,拉赫玛尼诺夫用二级减小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但是,最后却是用属音结束,为悲伤增添了无尽遐想。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旋律经常采用二度上行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二度的音区比较狭窄,相邻两个音的音色交融在一起,充斥着不安、矛盾的感觉;音乐中的情绪会有压抑的感觉。全曲的前半部分多使用二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徘徊、犹豫的感觉。在音乐的后期,情绪明显叠加,在最后下降的过程中采用右手三度、左手低音八度将声音进行到底。

4.音乐处理

在接触曲子时,要了解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特点。这首曲子是由左手的引子开始的,后开始的右手的旋律音需要有起伏地出现,根据曲子本身的情感进行处理,音色不要太刺耳,声音要低沉,好似人在轻声细语一样。在主题出现双声部时,要将旋律线条的变化清晰有序地体现出来,同时,也要注意指法和手位。王宁一老师在《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我见》中将乐谱上的音高和时值进行定性,精确到速度、音色、音乐术语等,而渐快、渐慢、中强、明亮等标记的处理可以比较粗糙。这就是为什么不同人在演奏同一首作品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风格差别。我们既要演奏出乐谱上出现的标记,也要凸显与他人不一样的个性。旋律部分的音色要体现乐曲的歌唱性,起伏要明显,但也不要太突然。手臂、肩膀、大臂要放松,适当带动手腕,使旋律更加连贯。关于触键,每个时期的钢琴家的触键方式与其所处环境或者所在时期的钢琴发展有一定联系。拉赫玛尼诺夫更注重利用现代钢琴重现浪漫主义风格,其触键音色更加偏向于声音的华丽和和声的饱满,以及对音量的处理和对声部组合的驾驭,通过手臂力量和音量强弱的变化表现声音的歌唱性。

乐谱是记载和传播音乐作品的一种异化了的形式,在演奏作品之前,要对整首曲子的曲式有所了解,也要了解作者创作这首歌的背景、作者自身的演奏特点,按照乐谱演奏只能传达作曲家的基本意图,而某些不确定的地方给二度创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演奏者要结合自身的演奏方式适当调整演奏方式,演奏出自身的特点。张前老师在《对音乐作品存在的几点认识》中提出,音乐作品独特存在方式的真正实现不仅在于创作阶段,也在于表演阶段。正如巴克豪斯所说:“即使是演奏最简单的乐曲,要做到完美也是困难的,也要多加练习”。所以,在演奏出特定的情感、动作、谱面上的符号和术语外,我们还要提高对曲目的熟悉度,才能演奏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结语

《悲歌》这首曲子不管在情感处理上还是在技巧、演奏方式、曲式结构及和声上,都极具个人特色、时代特色以及民族特色。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风格与他本身的经历有一定关系,他不仅把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和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也将自己国家的音乐融入音乐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音乐道路,对后人的音乐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悲歌
千古悲歌霸王祠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海豹的悲歌
别下悲歌——蒋光煦与别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