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23-09-07 09:02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戴成加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教学物理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戴成加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与方向。新课改指出实验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要意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以此激发出学生实验兴趣与积极性。初中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要求,积极实施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引入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实验探究,以提升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基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有待升级与优化。加强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有利于突出物理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立足于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与交流,降低物理学习的门槛,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有重要的意义。

(一)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首先,生活化实验教学有助于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经验展开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远离传统的物理公式记忆与物理题目背诵等机械化学习过程,使其利用生活经验完成公式理解与题目解答等思维性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尝试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等,双重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内涵的理解。

其次,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避免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化和形式化,促使师生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原理的应用教学与学习中,一方面结合物理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借此消除理论教学的“一家独大”;另一方面纯化教学目标,借此消除教学目标的“功利化”表现,突出物理学科的应用性。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首先,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化的经验事实尝试建构相关的物理模型,以此落实抽象物理知识的概括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化,促使学生完成从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的过渡。

其次,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尝试运用综合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完成生活现象的解释与分析,发展学生的科学推理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最后,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感知探索相关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运用物理方法分析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运用物理思维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最终高效训练学生的物理灵活性思维和敏捷性思维。

(三)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

首先,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视角学习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降低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针对部分难以理解的物理抽象知识,部分学生可能觉得自己闻所未闻便认定该物理知识一定很难,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受阻。但生活化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或资源学习物理知识,以此逐渐消除莫名的枷锁与畏难情绪,加强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其次,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知识内化吸收与外化应用以及学习信心与兴趣,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化物理实验展开或科学或生活的实验总结论述,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使物理实验内容具象化,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成效。

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

分析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可知,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时,常常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一般。

首先,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与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但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未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反而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因主体地位被压制而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中、无法自由发展和主动学习、产生思维惰性或思维固化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性思维能力,无法落实高效高质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其次,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完成物理学习后应具有一定物理思维和综合性物理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促进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的同步发展。但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仍然未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功利化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也产生了功利化的学习目标,难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无法落实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学习。

(二)缺乏与生活实际现象的联系

分析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可知,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未加强日常生活与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联系,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呈现形式化,难以突出物理学科本身具备的实用性。

首先,分析学情可知,多数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物理学科时,常常伴有一定的逃避心理或畏难情绪,一是缘于学生的道听途说,高估初中物理的学习难度,二是缘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或陌生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生活化视角理解物理知识的方法与技能,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心。但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未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或尚未掌握成熟的生活化教学经验等,导致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割裂,无法帮助学生深度认识“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将归于生活”这句话的内涵。

其次,根据“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将归于生活”所表达的意义,教师应关注物理与生活之中存在的逻辑关联,以此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意识,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但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并未帮助学生搭建物理学科与生活应用的连接桥梁,难以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特点。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生活材料,设计生活化物理小实验

为了整体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器材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积极使用生活化的材料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立足于自身对生活中相关器材的认知,科学使用,实现更为高效的实验操作。以此为基础,学生的实验兴趣将会更为高涨,会获得更为丰富的实验体验。

以沪科版八年级“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及浮力计算”实验教学为例,实验涉及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生活材料,如鸡蛋、玻璃杯等这些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实验材料。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先向水杯中加入水,然后加入鸡蛋,最后再向水中缓缓加入食盐,让学生观察随着食盐的缓慢加入,鸡蛋水位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学生便能够清晰地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实验观察,自主设计其他实验并生成实验报告,完成后续的知识探究。

如上所述,教师借助生活实验器材设计生活化物理小实验,将实验操作过程变得更加简易明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联系具体生活现象,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情境

为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联系具体的生活现象,为学生构建贴切的生活化物理情境。

以沪科版八年级“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杯子盛满水后,为什么能高出杯口一些而不溢出来,组织学生玩“水杯能装多少水”游戏,以生活中的游戏构建生活化物理探究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物理情境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先准备一只装满水的水杯,使清水与水杯杯口形成平面,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往杯子里倒水,观察并记录倒进水杯的水量和学生倒水的细节,如倒水快慢、水流大小等,引导学生走入沉浸式的物理探究情境中。当水溢出时,教师可以让该位学生尝试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如“为什么杯口的清水形成凸面”“水的溢出现象与学生本身的倒水细节有无关系”“重复若干次游戏,倒进水杯的水量是否相同”等,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深化生活化物理实验探究情境。

(三)分析实际生活规律,理论与生活化教学同行

为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的规律,结合理论教学与生活化应用教学,让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大放异彩。

以沪科版八年级“声的世界”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联系影视剧中或书籍中常见的“杯子演奏”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规律,促使学生基于教材中关于乐音的理论内容,掌握其中的应用方法,组织一场“高脚杯的演奏”物理音乐会。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高脚酒杯“水量与音调”之间的关系完成探索性调试,赋予不同水量高脚杯独特的音调,再选择一段较为简单的乐谱,如《小星星》这种耳熟能详的童谣,跟随“1155665—,4433221—”简谱完成演奏,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设计问题导学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化思维

为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入问题导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发展。

以沪科版九年级“温度与物态变化”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或故事教学等方式引入问题导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化。首先,教师可以在投影或电视中展示三张生活中常见的图片,第一张是小河中流动的水,第二张是水壶中壶嘴的气,第三张是可乐中凝固的冰。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道明图片关于“水”的内容,理解小河中流动的水是液态的水,水壶冒出的气是水蒸气即气态的水,可乐中凝固的冰块是固态的水,从而落实三态概念教学。最后,教师可以在投影或电视中展示小河中流动的水因为温度升高而蒸发,水壶冒出的热气遇冷变成水滴,可乐中凝固的冰伴随温度下降而与可乐融为一体,展示完毕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逐个分析水的状态变化,实现汽化、液化、熔化、凝固等现象的高效教学。

(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生活模型,开展生活化物理实践活动

为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生活物理模型,积极开展生活化物理实践活动。

以沪科版八年级“多彩的光”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行寻找光的分解材料,设计“分解太阳光”生活模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室外的太阳光通过平面镜折射进课室内部,调节镜子的角度以对准已设计好的狭缝位置。然后,在光屏与狭缝之间放置学生寻找的三棱镜生活材料,得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从而合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最后,教师还可以基于上述实验内容设计“寻找彩虹”物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引到手掌中、双脚分立而站之处等,提高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六)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沪科版八年级“光的折射”教材内容,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链独立解决生活问题,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抛出生活问题,如将一支铅笔斜放在空碗中,同时向碗内缓慢注水,发现铅笔“被折断了”且伴随铅笔插入角度的调节,铅笔折断程度也不同。而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从对该现象的疑惑入手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水质的问题、自然光的影响等,从而联结光的折射特点,落实实践应用型教学。

四、结语

为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即充分利用生活材料,设计生活化物理小实验;联系具体生活现象,构建生活化的物理情境;分析实际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生活化教学并重,设计问题导学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生活模型,开展生活化物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猜你喜欢
生活化实验教学物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只因是物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