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于“三个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3-09-11 21:27边大刚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第二课堂微课

边大刚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微课在“三个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日益凸显,而在教学中创新性地应用微课,体现立足新时代,发展新理念,基于新手段,助力课堂革命,彰显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智慧。

一、微课应用的创新性

(一)微课设计视角要有创新性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变革,微课设计要凸显教育教学新理念,要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为突破口,教师要依托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和微课录制手段,以微课为呈现方式,创新开发及有效应用微课。

(二)微课制作内容要有创新性

“三个课堂”理念下的微课应用是“课堂革命”陕西在行动的有效实践。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体现本学科核心素养,要从课程内容、知识点到撰写微课脚本,再到开发微课,都要做到新颖别致。在内容上,微课要体现多角度、多元化特点,同时各类学科又要做到知识相互渗透,有效融合,既要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科目标,又能依托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及着眼学生个性发展,要以“大课堂”教学观把微课内容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第一课堂”微课落实学科目标,使“第二课堂”微课彰显学生特长,促进个性发展,使“第三课堂”微课设计体现红色革命教育主题,倡导在实践中弘扬爱国主义、劳动精神等,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微课开发要有创新性

一是“第一课堂”增强学科融合性。优秀的录制方法是实现微课完美录制的有效途径。在录制微课方面,首先是教师要创新思路,精心设计方案,依据录制内容精心选取不同的制作软件;其次是制作凸显前沿技术,打破录制瓶颈,点面结合,知识归整;最后是依托各种视频编辑软件提升“第一课堂”微课质量,实现多学科有效融合。

现以“第一课堂”语文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为例简述其制作方案。这节课先采用EV录屏软件在电脑上进行微课录制,再以手机录制教师出镜绿幕,最后进行智能抠像和微课后期处理。本节微课中主讲教师优美出境,既呈现了“第一课堂”丰富的教学内容,又融合了学科知识,加强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

二是“第二课堂”增强资源的丰富性。“第二课堂”是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彰显个性,促进学生拓展提升的场所。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优质的“第二课堂”微课资源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首选内容。所以,“第二课堂”的微课资源开发要体现多样性。首先是围绕课后服务开发多样性的兴趣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其次是不同学段微课资源要体现层次性;最后是不同学段可采取差异性的录制方法,积极推进课程的实践性。

现以“第二课堂”《邂逅经典——时代广场的蟋蟀》为例简述其制作过程。首先是这节微课采取剪辑师录制讲解内容,形成微课主体内容;其次是教师在学校录播室完成出镜绿幕录制;最后是采用Wondershare Filmora 9插入画中画进行抠像处理,完成微课制作。这节微课依托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侧重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封面图片中的信息、书本获奖信息及作者简介,在倾听的基础上寻找故事梗概及书评,了解这本书在美国读者中的影响力,在思考的过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向学生渗透选择优秀书本的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是“第三课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第三课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微课开发要以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主题活动、校外研学基地等实践活动课程为主。首先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微课开发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其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最后是充分开发校内外微课资源,可以依托资源,让学生在地域红色研学中、劳动实践中、农耕文化中通过观看、学做、悟情等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等品质,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落实“双减”政策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再比如“第三课堂”《追寻先烈魏野畴,红色基因世代传》的微课制作。首先是主讲教师去魏野畴事迹展览馆实地采景,搜集有关资料,了解英雄人物魏野畴生平事迹;其次是用万彩录屏大师录制好微课,用DV拍摄好绿幕出镜视频;最后是应用Camtasia 9进行绿幕抠像,插入视频、音乐等,通过虚拟技术营造逼真环境,一节完整而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微课呈现给了学生,使混合类微课制作方法得到了有效实践。

(四)微课应用推广依托媒体要有创新性

优秀的微课最终要走向推广应用,以发挥它的最大效能。首先是可依托教育系统下设的城域网,实现微课资源应用的互通互补。其次是教师可发布推广操作流程,依托中国移动云盘上传资源快捷、下载资源不限速的特点进行微课资源的二维码分享推广,同时兼顾天翼云盘、百度云盘进行有效配合,可使微课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微课高效快捷推广。

二、构建“三个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推动“三个课堂”的先决条件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是实施“三个课堂”的重要前提。在實施“三个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积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模式,打通落实“双减”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通道。首先是要创新教育理念,点燃个人发展激情,深刻领会发挥“三个课堂”育人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共同构建“大课堂”概念的前提条件;其次是要整合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打通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的有效途径;最后是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推动“三个课堂”的顺利实施。

二是建立“导师制”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微课应用过程中,依托名师工作室是推进个人技能成长的有效方法。只有组建专业磨课导师,才能不断推出优秀的微课作品。导师重点指导大家在录制前进行磨课工作,选课、备课、磨课、录课一一精心指导。实践证明,导师磨课制是提升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是潜心钻研、相互学习、努力探究是促进个人迅速成长的关键。微课资源的有效开发来源于团队成员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和领悟,只有团队成员整体信息化素养提升了,才能从融合应用走向创新发展,进而形成区域内可操作、可推广的微课制作经验。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三个课堂”的基础条件

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完成微课制作的基本保证,这些能力大致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加工处理、电子邮件发送、资源共享等,教师只有自主探究,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而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

一是精心设计课件是录制好微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充分分析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特点,精选课件制作工具,如PPT、Flash、万彩动画大师、Focusky等,将教学内容与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完美融合,力求课件做到画面精美、内容丰富、表现力强,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熟练掌握各种录制软件的性能是高效录制微课的关键。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只有不断探究和练习,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才能不断走向熟练。学会是一种本领,精益求精是一种态度,只有关注技术细节,比如录制拍摄的角度、出镜衣着的搭配、录制的环境等,才能打造出精品微课。

(三)数字资源的应用推广是深化“三个课堂”的有力举措

一是成果的应用推广是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有益补充。在“三个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微课资源,学生在自学时延伸性学习微课资源,或在知识点建构不全的情况下补充性学习微课资源,这些都是微课的应用。创新学习方法,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学生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是搭建学习平台推进微课应用。微课资源如何在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触屏电视等)上快速分享是推进“三个课堂”的根本所在,而把微课成果迅速转变成二维码是快速有效的推广方法,实践证明:云盘应用技术是微课成果推广的有效载体。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应用信息技术推送微课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外知识得以有效延伸,教育大课堂理念有效推进,学生眼界得以开阔,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核心素養逐步形成。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提升研究应用能力,打开思路,应用最新技术,依托学习任务群,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推进学科课程有效融合。相信在应用实践中,优质的微课资源一定会层出不穷,“三个课堂”也一定会走得更深、更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兴平市西城街道办事处药市小学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第二课堂微课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