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实践优化研究

2023-09-16 02:59林丹艳
文理导航 2023年22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小学语文策略

林丹艳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此,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策略

红色经典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传承优秀文化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不足。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实践验证,探讨如何优化红色经典类课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特点

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是指以革命战争、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英雄人物和事件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以其深刻的时代内涵、鲜明的主题思想和优秀的文学艺术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红色经典类课文是学生接触优秀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的内涵是包含在历史时期和英雄人物事件之中的。这些课文所描写的历史背景、英雄人物和事件,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主题思想。历史时期是一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一段经验和智慧的积累。红色经典类课文通过深入描写历史时期中的人物和事件,向学生传递了民族团结、爱国奋斗、劳动创造和科技进步等众多正面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一些经典文章、散文、诗歌等,这些经典课文深入挖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精髓,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党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这些经典课文通常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描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在保持红色主题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过于深奥的语言和难懂的思想。同时,这些经典课文通常充满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佩、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理解和热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经典课文通常有明确的主旨,能够让读者很快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在呈现主旨的过程中,这些经典课文也会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和细节,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主题。这些经典课文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讲述人物的经历和故事,表现出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这样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习英雄和尊重他人。此外,故事、传记、诗歌、散文等不同的文体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习惯,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教学的困境

在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困难,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方面,红色经典类课文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中蕴含的许多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等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引导和解释才能被学生充分理解;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阅历来理解和诠释某些抽象的概念。由于传统文化的内涵比较复杂,而且有时难以用简单的语言准确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对于文本中生僻词汇、典故和隐喻等难以理解;学生对于文本中隐含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认知不够充分,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感受,同时也会影响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涵,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概言之,学生在学习红色经典类课文时,由于自身的阅历和知识面有限,可能无法理解文本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等内容,容易产生阅读困难和理解障碍。部分学生对红色经典类课文的内容不感兴趣,认为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成长无关,难以引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教师在教学红色经典类课文时,只注重课文的朗读、背诵和填空,忽视了文本背后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意义,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体验。

三、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引导情感共鸣,增强认知体验

红色经典类课文的鲜明特色是其情感表达丰富,文章中蕴含着对党、祖国和英雄人物的深深情感追寻。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仅是体现了作者的感受,更是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鼓舞着读者勇往直前。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深入感悟和认知红色经典的内涵,仅仅强调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了阅读的效果。要克服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情感,缺乏对文本情感层面的认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达、情感意象和情感色彩等来感知和领悟文本背后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表达。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内涵,学生才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共鸣,产生情感表达的愿望。另一个要克服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对文本情感的表达能力。即使学生理解了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但是無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开展情感烙印等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度和表现欲,让学生通过个人感悟、情感表达等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内核与红色经典文本联系起来,实现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时,笔者通过情感烙印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反复揣摩“扁担”的细节,深刻感受革命年代物资匮乏的背景,想象朱德如何与士兵一道挑粮,理解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同甘共苦,互敬互爱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情感共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体验度。同时,笔者还用班级的拖布杆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扁担,让学生感受用扁担挑重物的艰难,通过这种体验,学生纷纷感慨战争年代战士们的不容易。朱德作为总司令能体会战士们的疾苦,是一种勇于担当、平等待人的表现。

(二)拓展文本语境,增强阅读理解

红色经典类课文所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领域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拓展文本語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深度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充分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笔者采用了拓展文本语境的教学策略。首先,笔者向学生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包括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和机遇。其次,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文章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通过讨论和分析充分感受伯父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最后,笔者还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通过拓展文本语境的教学策略,笔者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通过各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历史影片,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继续拓展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素养。可以说,拓展文本语境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

(三)开展主题探究,增强思维能力

红色经典类课文所涉及的主题非常丰富,有的是革命历史,有的是红色文化,有的是英雄事迹等等,这为我们开展主题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开展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题内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时,笔者曾让学生围绕“理想与信念”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主题展示。通过讨论和展示,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和创作背景,还能够从中感悟到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懂得今天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依然需要那辉煌灿烂的“延安精神”。

(四)注重实践体验,增强教育实效

红色经典类课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感受到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力量。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曾组织学生到永春县党史纪念馆开展“探寻英雄足迹”的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认识家乡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们的故事;教学《朱德的扁担》一课时,笔者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横口乡的“朱德红军革命旧址”探寻红军的足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在学生心中进一步渗透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传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红色经典类课文的优化策略包括引导情感共鸣、拓展文本语境、开展主题探究和注重实践体验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注重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传承优秀文化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优化红色经典类课文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覃李李.小学语文红色经典类课文教学策略的优化探究[J].文渊(中学版),2021(10):2688-2689.

[2]朱玲玲.让那一抹红色成为学生的精神底色 ——小学低年级统编版语文教材“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0(8):81-83.

[3]吴有璨.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体裁课文教学策略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9):1484-1485.

[4]李昌凤.小学革命传统课文教学策略初探[J].文渊(中学版),2021(9):1575.

[5]陈丛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1(9):58.

[6]黄颖,饶晓炜.以红色经典课文渗透学科德育落实“知行合一”[J].教育艺术,2022(10):4.

[7]闾小荣,何亚涛.文道统一:红色题材课文教学的理想追求[J].生活教育,2022(19):124-128.

[8]赵霞.与红色经典相拥——《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活动方案[J].江苏教育,2021(Z7):155-157.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红色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研究论文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ZX22-370)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