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2023-09-24 13:02韦白莲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韦白莲

摘要: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而如何將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强化初中生数学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是实现“教有所学、学以致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文章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策略探索

伴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劳动教育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固定化地将劳动教育理解为实际动手抑或是相应地做一些体力活动,应不断丰富其表现形式与内容。学校是实现全面教学、培养和育人的主要场所,虽然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能力等为主,但是数学知识的内容基本源自日常生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怎样才能将劳动教育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切实落实初中数学劳动教育目标,体现初中数学课程体系的劳动教育意义和价值,是现阶段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价值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及生产劳动,又实际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借助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有效解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和激发其教学学习的兴趣,应始终坚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方面着手,组织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价值,从而在生活和劳动生产实践的认知及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但数学知识主要源于实际劳动生产活动,也具体应用于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中。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劳动教育合理、有效地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与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渗透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他们能够全面提升个人综合实践能力。此外,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充分理解和熟知数学知识内容和劳动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

2   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因部分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太过陈旧和落后,导致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仅一味地进行数学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和灌输,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未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基本还处在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灵活、自由且多元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生极易出现思维懈怠的现象;另外,由于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并不重视劳动教育,缺乏对劳动教育理念和资源的有效渗透和深入挖掘,导致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和劳动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度较低。为了改善以上情况,数学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有效地渗透劳动教育。

3   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对策

3.1发挥数学教师劳动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感染学生

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且的劳动价值观念,严格遵守相关劳动纪律,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若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上课不守时、工作拖沓、上课准备不充分以及作业批改不认真等不良行为时,除了直接反映和体现教师对自身工作、劳动等不负责任的态度,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在课前备课、课中讲解以及辅导答疑、按时上下课和批改作业等方面认真负责地完成,学习、应用并不断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特别是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以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从而让学生能充分感知和意识到要想更好地学习数学,就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刻苦学习。这样会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劳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长久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引导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养成诚实劳动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高新科技等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深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基础劳动教育逐渐减少,导致许多初中生存在严重的劳动价值意识和观念淡薄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劳动意识异化等情况。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若学生的综合应用及逻辑分析等能力较低,且刻苦、认真学习的毅力不够,就无法有效学会和弄懂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出现作业及考试作弊等不诚实、消极的不良学习观念。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严格要求,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自或者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积极诚实的劳动学习观念和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解“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内容时,可分别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适宜的测量工具及物品,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每组可依据所用测量工具及实际情况,分别利用阳光下的镜子、标杆和人影等反射方法获取有关数据信息。依据所获得的数据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加以证明和计算,从而得出影子或者标杆等的粗略高度。通过引领学生切实开展实践活动课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和探索并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因此,教师在切实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劳动教育对初中生学习、成长和发展起到的作用,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效渗透,同时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要重视实效性,依据数学教材知识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且科学的渗透,否则,生搬硬套只会造成学生知识学习和接受不足及不完整。所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深入研究,促进学科融合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3应用数学背景相关知识,渗透劳动情感教育

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可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料和背景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应用价值及数学家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敢于前进和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3.4借助数学课堂教学阵地主场,培养独立协作精神

3.4.1以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劳动观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知识,应以学生为核心,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积极发现、独立掌握知识,强调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知识,以及对所学知识内容在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而并非向学生直接进行传授。比如,在学习数学相关公式、法则和定理等知识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与猜想,并进行直观想象、抽象归纳概括和验证,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能力。

3.4.2以合作及讨論交流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当前社会是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合作性学习、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养之一。培养初中生的合作能力,需要全方位进行,使培养效果更理想。在建构学习理论中就针对“活动”“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较理想且最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意义建构、交流以及协作和情境。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极具合作、讨论、交流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活动;如在面对相对较难解答的数学题目时,教师仅做引导,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与谈论的方式共同研究、分析和总结得出不同的解题方式。

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初中数学教师应科学有效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以促进初中学生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把掌握好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在教学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劳动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这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义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1]魏奇.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4):173-174.

[2]姚露.初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渗透策略浅谈[J].读写算,2021(33):112-113.

[3]韩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策略[J].中国教师,2021(S1):146.

[4]宋歆.初中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8):110-111.

[5]罗慧燕.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5):31-32.

[6]张玲洁.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7):56.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在移民学校开展家校合作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14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