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

2023-09-26 14:47谭建福李广瑛侯真如唐菲菲王春社
区域治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思想

谭建福,李广瑛,侯真如,唐菲菲,王春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全面提升,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平台高速发展、不断创新,在近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各类移动终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迅猛发展,互联网使用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全民普及,成为新时代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确立和形成。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民办高校发展迅猛,不仅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但由于民办高校发展存在制度、资金、人才等诸多限制,因此对于如何利用好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民办高校自身优势特色,不断增强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更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的教育形式传统且单调

民办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常常囿于地域、时间和人员等实际条件,开展形式仍然局限于单方面“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多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或支部“三会一课”等方式,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创新性不足,且开展时间通常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以及吸引力都较为缺乏,学生和党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互动性较差,实际成效并不理想。另外,民办高校由于资金缺乏、硬件条件落后、人才缺失等现实局限,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水平普遍较低且发展缓慢,平台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欠缺,只能进行简单的信息统计[1]。因此如何充分结合网络特性和工作实际,整合发展各类智能移动终端,开发更加贴合实际、内容全面、便捷高效的应用程序,不断创新丰富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形式是民办高校今后的一个重点工作方向。

(二)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水平和思政教育水平有效提升的主动力和推动力即为党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两支队伍,但由于民办高校特殊的办学性质,导致其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资源较为缺乏,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强,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因为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严肃性,导致部分工作者容易产生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心理,成为限制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桎梏。同时因为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现实因素,两支队伍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般同时兼任辅导员或教师的双担比率较高,事务性工作负担较重,导致工作整体专业化程度和工作亮点成效不突出。因此民办高校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制定有效的鼓励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专职人员配比率,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其政治理论、专业素养、党性修养和网络工作技能,从而进一步优化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是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和思考的重点。

二、网络时代下民办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对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

网络环境具备信息开放性和形式交融性的独特优势,因此网络平台具备强大的包容性、创造性和传播力,能将全球信息高效链接、充分融合,特别是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网络平台就是一个资源内容丰富、便捷高效的巨大“智库”,但虚拟网络的高度开放和自由无边界化,也同时带来国外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本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借助媒体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对我国青年的思想和意识形态进行大量渗透灌输,而民办高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甄别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较为薄弱,往往容易随波逐流、盲目从众。因此在大学生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在日益复杂、瞬息万变的多元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民办高校现阶段面临的思政教育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

(二)网络的便利隐匿性,增加舆情监测难度

虚拟网络给予使用者相对平等的话语权,网络平台中各类新观点、新词库和新思潮层出不穷、暗潮涌动,其中不乏经过精心包装的浑水摸鱼、偷换概念或以偏概全的激进思想。在网络大跨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思维活跃、认知接受能力以及角色转变能力突出,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量、法律法规意识与社会阅历不足等原因,缺乏对社会全面而深刻的正确认知,易受外国势力、西方财团等不法分子的诱导和利用。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产生理想信念动摇、道德责任感匮乏、网络边界意识模糊等现象,造成校园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不良后果,甚至沦落为不法分子手中的“冲锋枪”,导致泄露国家机密和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安全事故[2]。而网络的虚拟隐匿性,给高校舆情监督与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民办高校如何有效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合法合规合理地利用网络便捷高效、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建立起精准治理、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最大幅度降低问题言论的负面影响,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网络环境下民办高校学子的创新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增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是当前和今后的重点难点。

三、创新网络时代下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新形势

(一)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民办高校党建网络化水平

“互联网+党建”是当下党建工作发展的总体趋势。民办高校应大胆创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网络特性开发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网络党建交互平台[3]。首先在已掌握使用的党建网络数据平台中(包含党员基本信息管理及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功能)新增智能化管理模块,通过添加理论教育、党员评议、“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情况记录,以及党组织管理考核等管理考核模块,增强党建网络平台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党建”的信息化水平。其次逐步优化宣传教育模块建设,利用网络传播力强、宣传范围广的优势,增加沟通交互平台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等互动交流模块,构建起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三位一体”的综合学习管理交互平台,在及时宣传发布党中央新思想新理论的同时,也可监督管理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的情况,并及时归纳提炼工作中的两点成效,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全面深化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效,促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更公开透明、科学有效。

(二)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建好网络育人新阵营

民办高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从当代90后、00后的思维模式、喜好内容入手,搜集梳理青年学子热点关注、接受度高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发布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形成长效日常教育引导模式,逐渐实现大学生可持续、常态化、有实效的自主学习。其次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微信、微博、“雨课堂”、大学生慕课等新媒体平台,探索开发思政网络课堂和培训课程,不断拓宽思政学习网络渠道,真正破除地域、时间等现实条件限制,坚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同时加强对思政课程内容形式的监督检查,严把思政课“思想关”“内容关”“实践关”。最后提升网络舆情监管力度,在加强学生理论水平、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的同时,整合各方力量建立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舆情监管队伍,通过多种渠道实时关注、及时捕捉青年学子的日常思想状态和学习生活困惑[4]。针对其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抓早抓小、追根溯源,及时有效疏通解决,积极构建长效化、常态化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使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全方位教育引导青年学子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加强教育引导,强化网络言行规范

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和纠正的作用,但仅有外部管控治标不治本,长期将学生保护在“象牙塔”中,不仅不利于其未来发展,甚至会将他们变成温室中的花朵,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时缺少辩证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抗争的胆魄。因此民办高校在做好舆情监测的同时,还应从学生入手做好教育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世界,合理利用网络,规范网络言行。

首先做好源头把控,民办高校可在正常教学中开设道德教育或心理辅导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做到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改造,主动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自身源头增强“免疫力”[5]。其次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通过法律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这一基本点,不断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增强其辩证思维和信息甄别能力,使其能够自觉在社会道德规范下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规范网络言行。最后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融媒体宣传矩阵,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紧随潮流、规范有益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或文体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合理规划大学时光,主动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自觉处理好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虚实转换,而不是一味选择逃避或沉溺于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

(四)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两支队伍综合素质

党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民办高校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在网络发展背景下,不仅要求两支队伍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工作能力,同时还要熟悉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民办高校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主动发现人才、引入人才、培养人才,将政治理想坚定、专业能力出色、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纳入到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助推网络新兴技术不断融入民办高校日常各项工作,创新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其次民办高校要加大对两支队伍的培养力度,有针对性地组织两支队伍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注重开拓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有力提高两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网络技能,引导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强化培训教育实效,不断提升民办高校整体党建和思政教育水平。最后切实加强先进典型教育,加强对高水平优秀工作者的典型案例和先进工作经验的学习宣传,以点带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引导两支队伍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及学生类型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材施教,并注重梳理本学校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逐渐整理形成符合民办高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借助网络平台宣传扩大,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贴合民办高校发展实际的高素质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

四、结语

在新时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不断深化影响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民办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抓时代机遇,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改革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实际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积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德才兼备、信念坚定、志向远大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