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发挥路径研究

2023-09-26 14:47杨小燕
区域治理 2023年21期
关键词:立德基地劳动

杨小燕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事业,还应该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事业。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为劳动教育提供人员师资、场所设备、技能技术等方面支持。如何建好高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高职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功能是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现状与问题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对劳动教育大力支持,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高职学校作为培养生产劳动一线技能技术与管理人才的一种类型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本身是对劳动教育的强调,技能技术教育也是劳动教育的一种,而高职劳动教育却又不仅仅只是技能技术教育。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高职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理解还不够全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类型还不够多,思维还不够活,支持还不够到位。

(一)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功能发挥不足

学生技能技术培养是高职学校立校之本。在产教融合理念指导下,高职学校将专业与产业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培养人才。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技术的依托,高职学校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在学校或工厂,或是利用校企合作,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到企业或工厂,学生在实践基地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专业技能技术,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高职学校利用已有的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挂牌建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很多都还是承载着专业教学的作用,面向的还是自己专业的学生或自己学院的学生,功能发挥不足。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如果在功能发挥上不发生改变,就没必要双重挂牌。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做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一种将基地功能扩大的思路,应面向更广的群体,让学生可以延展自己专业技能,了解其他专业的一些最基础性的知识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站在不同的专业和职业角度看待职业,找准定位,培养学生更为豁达的职业观,以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

(二)缺乏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选择缺少科学验证和制度保障,劳动教育体系不完整

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等多种不同分类法。一些高职学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缺乏,劳动教育培养目标没有总体规划,实践基地的选择随意,没有科学验证和制度保障,这就导致学校劳动教育不成体系,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成系统。如:一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挂牌后仅开展一次活动就没有再开展,实践基地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实践基地人员师资、设施设备、技术支持、经费保障等方面不稳定,很难持续开展工作,劳动教育有效性就难以保证。高职学校劳动教育需要顶层有总体设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选择才会持续发挥功能,才能促进劳动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劳动品质、劳动精神、劳动认知、劳动意志、劳动技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供给不足,一些特色劳动教育课程普及率不高

特色劳动教育课程通常依托较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往往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劳动教育基地受资源条件限制接待学生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学习需求,导致普及率不高。如:某高职学校农耕文化园面积太小,一次只能容纳二十个学生开展劳作和学习,这就不便于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某学校利用校外农耕文化园开展农耕文化和劳动教育,由于路途安全、开销花费等方面的考虑,难以组织学生大规模参与。农耕文化园是集农耕体验、劳动文化教育、劳动精神培养于一体的一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乐趣,理解劳动值得被尊重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是促进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大多数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中的一线劳动者,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能够动手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为祖国繁荣作出贡献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内容开发不够

受经费等条件限制,建立一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不容易,所以必须充分将其利用起来。教育组织者只要打开思路,一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开发多种内容的劳动教育内容。如:在某校的古法营造建筑实训室,学生可在这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雕刻的学习,对于建筑专业学生将专业与劳动相机结合,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良好途径。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选修等方式参加雕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热爱劳动,具备一定劳动的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师资,开展绘画及其他手工课程,将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小组分工协助,在课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劳动协作精神,使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或技能的场所,还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方。以此类推,高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仅要发挥其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的功能,还可以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重要育人功能。

二、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应有之类型

(一)职业体验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对个人核心素养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应加强与社会职业和人才需求市场的对接,将校内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打造成各类具有特色的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职业体验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真正了解行业产业新业态,对职业有实实在在的了解,对职业岗位技能技术有真正掌握。同时,学生若对其他专业感兴趣,可以体验多种职业劳动教育,对于找到自身优势不足,做好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活实践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与个人生存生活能力培养紧密相关,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重视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生活实践能力,才有可能更加独立自信应对挑战。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包括个人饮食起居劳动,卫生维持保护劳动,生活用品维修制作等一系列。高职学校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利用学校食堂、教室、实验室、寝室等场所开展生活劳动教育,还可以通过校外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训练营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精神,以及学生生存生活能力。

(三)科技创新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科技创新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的重要方式,而这些能力是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只有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学生才可能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将要面临的风险,在竞争中赢得机会。许多职业院校都在探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这是科技创新类劳动教育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综合素养得以极大提升。

(四)公益服务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公益服务劳动教育是学生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培养的途径之一。校内外都可以找到这类实践基地。快递驿站,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等都可以选择成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设置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公益性岗位,通过为师生提供公益性服务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勤恳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校外可与社区取得联系,建立社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社区服务劳动。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发挥的路径

(一)坚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高职学校劳动教育要发挥立德树人功能还必须联系自身培养人的特点与要求,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教学活动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精神精髓,在劳动中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一定高尚的劳动道德品质。

(二)挖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立德树人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不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开展不一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开始中教育者既要注重融入思政元素,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传统、劳动精神,又要注重学生在劳动学习中边做边学,边学边理解劳动重要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可爱、劳动值得被尊重、劳动应该被尊重、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等劳动品质与精神。同时还应该在劳动教育中强调劳动规则,培养学生劳动规则意识、劳动法律意识、劳动保障意识,为成为爱岗敬业的劳动者及遵纪守法的公民做准备。

(三)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保障机制建设

高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选择必须要结合高职学校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找到匹配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后,高职学校首先要从顶层设计上提供保障,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运用有总体规划和指导。其次,经费保障是高职学校劳动教育持续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技术,劳动精神品质的基础保障之一。劳动教育大多需要提供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师傅匠人,这些的准备都需要经费。设施设备、场地维护等也需要投入经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还需要支付一些使用和管理费用。学校应设置劳动教育专项经费,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再次,师资保障是高职学校劳动教育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保障。劳动教育的开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树立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在内容中有意识地加入立德树人相关内容是劳动教育发挥立德树人功能最重要的环节。高职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成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研室,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与技能技术工匠、劳动技师、劳动师傅等共同开展教研,将课程教学内容规范化,劳动教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能够得以完成。

猜你喜欢
立德基地劳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