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研究及对策建议
——以苏州园林为例

2023-09-26 08:25程洪福胡伏原顾敏明郑期栋
中国园林 2023年8期
关键词:勾缝假山园林

程洪福 胡伏原 肖 亮 顾敏明 郑期栋

假山是自然山水在园林空间的艺术化呈现,经叠山工匠堆叠创作而成,是中国园林遗产的构成要素,被誉为园林的“骨架”,具有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典型特征,其遗产景境价值具有核心性地位[1]。我国历史园林假山分布面广、数量庞大、资源丰富,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极高。假山结构工艺独特、复杂程度高、受影响因素多,修复保护难度大,是园林遗产要素中异常脆弱的元素[2],对其开展科学有效的系统性监测是实现趋势研判预警的重要基础,亦是开展精细化管理和预防性保护的关键支撑。目前,石刻、石造像、石窟等石质文物的监测方法与技术手段均较为成熟,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多。近年来,学术界、园林管理单位针对石质假山监测开展了诸多研究与监测实践,但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假山的受影响因素、监测理念与技术思路、预防性保护等问题仍需做进一步探讨,相关技术攻关与基础研究有待深入开展。

苏州被誉为“园林之城”,遍布城内的园林假山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价值独特,其中以假山著称的园林就有多处。例如,环秀山庄湖石假山被誉为“中国园林现存假山第一佳构”,是该园林的关键核心遗产[2]。陈从周先生曾言:“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3],足见其在我国造园史上的独特地位。狮子林素有“石品洞天”美誉,拙政园、耦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艺圃、惠荫园、五峰园等园林假山均具有较高遗产价值。

本文选取苏州园林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梳理假山的受影响因素、监测现状,并提出预防性保护建议,不仅对园林遗产本体保护,而且对以园林著称的苏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地域历史园林的保护管理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1 石质假山受影响因素分析

以苏州市域范围内环秀山庄、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等主要历史园林假山的现场监测与调研为基础,梳理分析其受影响因素、影响区域、假山类型、假山材质、危害程度等维度,结果显示,假山受树木生长、城市运行、雨水侵蚀、异常天气、地震、修复材料与工艺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表1),任何因素发生变化均有可能对假山产生破坏性影响。总体来看,城市化程度越高,假山受影响因素越多。

表1 苏州主要历史园林假山受影响因素一览表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苏州主要历史园林假山面临的受影响要素较多,且呈现如下特征。

1.1 树木生长与石质假山的矛盾较为突出

树木本身具有不断生长变化的特性,根系、高度、冠幅、倾斜等处于动态变化中,其本身的变化就会对假山结构与峰石稳定产生破坏性影响,如遇异常天气(大风、雨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则会产生交织叠加破坏效应,危害巨大。从假山类型来看,土包石假山与树木生长的矛盾相对缓和,如拙政园中部花园池中三岛、留园西部土山等。与之相反,石包土假山与树木的矛盾尤为突出,如环秀山庄主假山、拙政园将军门假山、留园五峰仙馆厅山、狮子林中部假山、沧浪亭入口处西北侧假山、艺圃浴鸥庭院至响月廊区域等。从树种特性来看,香樟、朴树、糙叶树、榔榆、松树等根系发达、长势旺盛的树种对假山影响较大,环秀山庄、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留园、艺圃、退思园等园林类似问题较为突出。柏树、黄杨、银杏等生长缓慢的树种对假山影响相对较小。从假山树木配置原则来看,香樟与园林假山叠山艺术不符,朴树、榔榆、糙叶树大多为自然野生。从树木对不同石材假山影响的角度来看,太湖石假山受影响程度高于黄石假山,其中以环秀山庄湖石假山受黑松和朴树生长影响为最。这些现象和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将对假山安全产生破坏性影响。

1.2 城市运行对假山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

苏州大部分历史园林均位于古城及周边区域。伴随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历史园林周边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地下空间利用等项目建设与运营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震动等均对假山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目前,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耦园、怡园等园林假山均处于周边建设项目施工或运营影响范围,且已对沧浪亭等园林产生了破坏性影响[5]。如图2所示,拙政园缀云峰的沉降监测数据显示,城市车辆通行高峰、低峰时间段基础沉降监测数据差异值较大。长久而言,历史园林周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地下空间建设与利用引起的振动、沉降等情况已对园林本体造成多方面影响,危及假山地下基础稳定与结构安全。

1.3 自然雨水侵蚀对石质假山的影响逐渐显露

假山是暴露于户外的石质文物。自然雨水对假山石材的侵蚀是影响假山结构强度、艺术观感的重要因素,逐渐受到学界关注[6]。太湖石、黄石是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主要石材。自然雨水侵蚀对假山材料强度的影响以石灰岩材质的太湖石受影响程度为最。根据现场实地调研综合评估来看,形态各异、线条轮廓复杂的太湖石假山结构强度弱于形态单一、以横竖线条为主的黄石假山。石包土类型的太湖石假山受雨水侵蚀风化影响程度最大(图3),黄石假山次之。

1.4 勾缝材料是制约假山保护修复的重要因素

勾缝是假山堆叠的重要工序。明清时期,假山勾缝均使用传统灰浆材料与工艺。民国时期以来的假山堆叠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假山修缮勾缝均使用水泥砂浆作为黏合剂,传统灰浆勾缝材料工艺逐渐失传。毫无疑问,采用水泥砂浆修复有悖于遗产原真性保护原则,并且现存水泥砂浆勾缝黏结失效剥落和传统材料粉化是当前历史园林石质假山普遍存在的问题。毋庸置疑,勾缝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成为制约假山修复保护的重要环节。

2 历史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研究分析

2.1 历史园林假山监测概况

科学有效的监测是历史园林管理部门实施保护状况评估、趋势预警与决策的基础支撑[7]。近年来,历史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科研院所、园林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单位均开展诸多监测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假山监测技术思路与方法。古丽圆等运用三维数字技术与无人机航拍结合的方法,通过三维模型构建与摄影测量对颐和园须弥灵境假山进行基础数据采集[8];喻梦哲等以耦园、环秀山庄为例,运用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开展历史园林假山测绘的技术验证与评估[9];朱子墨运用视觉分析、空间句法理论对艺圃、怡园假山路径开展量化研究[10];杨晨等运用三维点云技术采集上海豫园、扬州个园假山基础数据,开展假山空间、艺术特征量化与艺术价值研究[11-12];梁慧琳等以环秀山庄为案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等多种技术对环秀山庄假山进行高精度测绘,提出多技术、多源数据相结合的私家园林综合测绘方法,提高测绘效率与效果[13-14];杨树勤等提出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开展恭王府滴翠岩假山安全性评估设想[15];兰志成等采用空间精确定位与三维扫描技术结合的方法对环秀山庄假山开展沉降监测与分析[16];张青萍团队通过监测实践指出,运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传统测绘方法开展假山监测的有效性不高,强调假山植物生长态势与周边环境监测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假山三维模型数据库与预防性保护体系的构想[17]。

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制定并修订《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管理工作规范》,假山作为构筑物类别被列入监测对象。近年来,拙政园、环秀山庄、狮子林等园林管理单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运用三维扫描、相机主动精确重定位、微振动、探地雷达、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假山形变、地下基础、震动、峰石树木倾斜监测,建立假山监测预警系统,探索构建假山体系化监测的技术路径,提升监测有效性与智慧化水平(表2)。该案例初步具备假山系统性监测雏形。此外,因苏州轨交4号线运行区间段临近沧浪亭,文物部门组织开展轨交运营对沧浪亭的影响性监测,假山是其重要内容。目前,轨交6号线处于施工阶段,拙政园站点及运行区间段位于拙政园、狮子林2座遗产园林建设控制地带内,园林管理单位分别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假山监测。

表2 苏州园林假山监测状况一览表

由表2可以看出,苏州大多数历史园林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假山监测工作。从监测技术运用的类型来看,环秀山庄13种、拙政园10种、狮子林9种、耦园5种、留园4种,其中目测、摄影、沉降测绘、三维扫描是运用较多的监测技术手段。前述研究表明,风景园林学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对假山监测的研究呈现出由单一类型数据采集技术验证、假山艺术特征阐释逐渐向综合性监测与量化研究转变的特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假山监测技术体系的趋势日益明晰。但是,因假山本身复杂程度高、监测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历史园林假山存在监测方法单一、监测指标缺失、数据漏项、数据有效性与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长时段有效监测数据分析比对、趋势预警研判、决策数据支持等基础功能尚不健全,假山监测行业技术标准尚未出台,预防性保护工作机制亟待建立。

2.2 假山树石矛盾关系处理研究进展

根据现场调研来看,部分历史园林假山树木配置与假山堆叠艺术、园林植物文化内涵并不相符,树木无序生长对假山的破坏已相当严重(图1),树石矛盾十分突出,假山安全状况堪忧,对其采取干预措施已刻不容缓。近年来,树木与假山安全、景境价值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张青萍等从假山植物生长变化与假山意境呈现效果的角度提出瞻园假山植物适宜比例尺度控制建议[17];王喆等从假山植物配置与周边空间尺度等角度关注留园假山植物与假山本体安全性、景观意境表达效果,强调假山植物监测、评估、分级管理的重要性[18];云嘉燕等对清代以来环秀山庄假山植物演变与构景进行考证研究,关注环秀山庄管理单位对假山树木采取修剪回缩等干预措施,并提出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需要依据不同园林遗产的保护重点选择对应的保护思路[19]。文物学界普遍认为,树木生长是石质文物的生物病害之一,应避免绿化植物生长损害文物古迹,但园林假山尚未列入石质文物类别,其保护地位十分尴尬[20-21]。有观点认为,植物是历史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树木已具有重要的“场所记忆”功能与文化符号价值,应充分尊重历史现状,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不赞成采取更换、倒伐或移除措施。针对石质假山树石矛盾关系处理基本原则这一核心问题,不同学界及社会舆论尚未形成明确的保护共识,现行文物、园林、古树名木保护、城市绿化法律法规亦缺乏可操作性规范与流程。这就导致历史园林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单位面临树木与假山遗产价值认定和取舍的两难困境。

图1 树木生长危及假山结构与峰石稳定图1-1 环秀山庄半潭秋水一房山亭南侧朴树生长拱裂假山图1-2 黑松生长导致环秀山庄假山主峰多处开裂,危及结构安全图1-3 狮子林卧云室东南侧朴树生长致使假山多处开裂图1-4 拙政园远香堂南侧朴树生长导致假山多处开裂图1-5 艺圃鹆鸥庭院北侧朴树生长影响峰石稳定,危及墙体安全图1-6 沧浪亭入口处西侧香樟生长导致假山多处开裂,危及假山结构安全图1-7 沧浪亭土山顶部臭椿搭靠峰石,危及峰石自身稳定性图1-8 退思园眠云亭下方朴树生长危害假山安全

图2 拙政园缀云峰基础沉降监测数据(2-1 2020年8月12—19日;2-2 2020年8月12日0—24时)

图4 环秀山庄勾缝材料状况图4-1 灰浆材料粉化现象图4-2 水泥勾缝砂浆剥落现象

2.3 假山修复材料研究动态

勾缝材料研究是历史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建筑领域假山景观勾缝均采用水泥砂浆材料,且已成为行业操作规范,灰浆材料研究侧重于古建筑石作、石造像、长城等类型文物[22-23]。历史园林假山勾缝灰浆材料的基础研究则严重滞后。北京地区部分明清假山已开展勾缝材料成分检测分析[1],但尚未开展工艺复原试验,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假山勾缝材料与工艺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亟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3 历史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对策建议

相较于园林建筑、植物、水体等遗产要素而言,石质假山结构独特、复杂程度高、难度大,极为脆弱,受干扰和影响因素较多。虽然学界、行业主管部门、园林管理单位对假山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开展了相关实际监测与初步研究,但是,因受限于假山的特殊结构、认知局限、经费投入等因素,不仅现场实际监测工作面临诸多问题,而且针对历史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的系统性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3.1 建立历史园林假山树石矛盾处理工作机制与操作规范

风景园林界普遍认为,《佛罗伦萨宪章》是对历史园林保护管理最具指导意义的国际公约,但也难以完全覆盖中国园林所面临的问题[24]。假山树木主要来源于园林主人(或匠师)、管理部门种植或自然野生。树木配置是假山堆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栽植会使假山更具雅趣和生境[2]。失当的栽植与管理既影响假山遗产景境价值,更会对假山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假山是环秀山庄的关键核心遗产,石质假山理应是其保护管理的优先选项,树木应处于从属和陪衬地位。笔者认为,首先,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理论,避免教条僵化理解国际公约与法律法规,加强《佛罗伦萨宪章》《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关于历史园林植物要素保护管理基本原则的理论研究,厘清国际公约与文物古迹、园林植物保护相关法律的关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理论。诚如朱光亚先生所言,“最小干预对制止过度修缮和建设性破坏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容易被纸上谈兵者带入歧途”[25]。就历史园林石质假山特性而言,对树木的干预恰恰是假山保护与遗产价值传承延续的永恒主题。其次,建立假山树石矛盾处置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假山树石价值评估与分类处置规范。结合现场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假山与园林造园艺术特征关系的分类价值研究,基于假山类型、病害状况、假山区位与造园艺术价值关系等因素综合考量和确立树石矛盾处理基本原则,切实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园林管理单位依法履行管理职能。

3.2 开展勾缝灰浆材料工艺复原与新材料研究

民国以来,苏州园林假山堆叠与修复均使用水泥砂浆作为勾缝材料。石质文物分类标准规定,水泥修补属于典型病害之一。对于历史园林假山来说,无论水泥砂浆,还是传统灰浆,均面临材料黏结性能、强度、耐久性等问题。虽然历史园林假山尚未纳入现行石质文物类别,但其修复保护参照执行石质文物标准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行业共识。可以说,假山保护修复面临勾缝材料与工艺双缺失的尴尬境地,传统灰浆勾缝工艺失传与新材料缺失已成为文物、园林行业的“卡脖子”问题。对于大量需要修复的园林假山而言,开展现存传统勾缝材料检测与工艺复原,并同步开展新材料研究试验就显得尤为紧迫。

3.3 加强跨学科、跨行业合作,开展假山预防性保护

石质假山受树木生长、城市运行、雨水侵蚀、异常天气、地震、勾缝材料工艺、匠师技艺传承、修复成效等因素影响,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其监测与预防性保护涉及风景园林、文物、结构、地质、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单一学科或行业不能解决假山的复杂问题。风景园林学界、园林管理单位已利用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理念与技术探索构建假山监测与预防性保护体系,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文物学界对历史园林石质假山的关注相对较少。假山树石矛盾关系处理机制、动态监测技术、勾缝材料与工艺等基础问题研究的跨学科、跨行业合作趋势尚未形成。因此,必须突破学科与行业壁垒,整合运用多学科方法与技术,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制定假山监测行业标准与规范,协同开展假山本体与周边环境系统性监测;获取假山与环境变化数据,基于人工智能方法分析假山变化趋势,为假山趋势变化研判预警、保护管理决策、修复成效评估等预防性保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4 结语

与北京、扬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类似,苏州园林假山预防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是当前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与苏州城市已形成一种独特的生命共同体,具有“交融共生”“城园一体”耦合交互发展的典型特征。因此,对以假山为典型代表的历史园林遗产开展科学有效的系统性监测保护就显得极为重要。就假山的特性而言,其监测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分析、趋势研判、预防性保护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术界、行业主管部门、历史园林管理单位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园林遗产保护管理的总体水平。

注:文中图片均由程洪福、顾敏明绘制或拍摄。

致谢:感谢匿名审稿专家及西安交通大学杨淑燕教授对本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勾缝假山园林
假山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近现代建筑清水砖墙勾缝修缮工艺初探
提高外墙面砖观感质量合格率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外墙拉毛劈开砖防泛碱防污染嵌缝施工技术
凸缝凹槽法勾缝施工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