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探究

2023-09-28 19:30刘莉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朋辈就业指导毕业生

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有1174万人,创历史新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大量新职业,集聚了大量灵活就业的青年,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和选择。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新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每年新增就业的最大群体,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互联网和大数据浪潮的时代挑战,就业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就业机会: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成为新的就业趋势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冲击,互联网行业快速扩张,人工智能的深度渗透,重构了就业生态圈。一方面,“平台型就业”逐渐浮现,随着移动互联网、APP、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共享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共享、住宿共享、社区服务共享等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催生了大量新增就业机会,如抖音平台和滴滴平台就撬动了上千万个岗位。同时,新职业直播人员、自媒体up主、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供应链管理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等随着互联网领域分工的不断精细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另一方面,“创业式就业”热潮快速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新登记注册青年创业者443.8万人,其中,大学生(在校生和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者82.3万人,同比增长11.1%。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一大批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出现。

(二)就业观念:稳定倾向择业回升,学历提升成为就业“蓄水池”

传统就业观念中,许多毕业生热衷于机关、事业单位、国家体制内一些稳定、体面的工作,“公考热”盛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催生的开放性、自由性观念深入人心,民营企业发挥了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以廣东为例,民营企业每年约吸纳37万广东高校毕业生。然而,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毕业生“求稳”心态回升,求职理念较非疫情期间保守。00后在求职特点上对于工作城市、雇主规模、职业价值、求职方式存在诸多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时“非常关注”的因素首位是工资福利(47.4%),紧随其后的就是个人发展空间(45.73%)和职业发展前景(42.39%),自我成长因素逐渐成为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受自我成长观念驱动和经济下行岗位数量减少的影响,升学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外的主要选择。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457万人报名,比2021年增长80万,比2017年增加了256万。

(三)就业途径:线上求职成为主流渠道,政策性岗位成为重要补充

信息快捷、服务高效、精准匹配的线上就业不仅可以让毕业生省去跑腿精力,求职体验提升,而且地域限制减少,可选择机会增多,在新冠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主要的求职渠道。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促进网络招聘市场建设。教育部升级打造“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深入实施“岗位精选计划”,推进就业信息联通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求职招聘向网络服务大力延伸,可视化视频面试等相关求职流程早已经可以轻松实现。而受春招、秋招以及春节后社会招聘需求影响,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为线上招聘的旺季,也是应届毕业生及跳槽人士的“求职黄金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等政策性就业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广东省2022年为毕业生提供的政策性岗位达到28.3万个,成为缓解新冠疫情下就业压力的重要支持。

(四)就业心理:焦虑、畏难、从众等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毕业季作为大学生人生的转折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袭来容易让天之骄子变成天之“焦”子,就业焦虑恐惧心理、消极自卑心理、择业期待过高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冲动心理、思维定势心理等都是常见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学习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新的限制,毕业和就业遇到新的困难,毕业生的情绪可能会因自身计划被打乱而处于一个不稳定、易激惹的状态。在面对普通专升本失利、毕业离校、就业选择等压力时,毕业生可能因无法客观应对而引发认知失调问题,从而陷入焦虑迷茫、自卑逃避等负面情绪当中。在“裁员潮”等社会氛围烘托下,大学毕业生更是容易对求职产生畏难情绪。而有的毕业生则因为对未来工作期待过高,出于从众心理,一味追求热门职业和工作单位。互联网时代就业信息鱼龙混杂,不法之徒打着高薪的幌子设下不同的就业骗局,近些年大学生陷入传销公司等屡屡发生,这也增加了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二、传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及其问题

目前,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以自上而下线性式为主,即就业指导中心统筹,二级院系就业指导部门或辅导员上传下达,学生被动接收。实践证明,这种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强制性、效率第一的特点在统包统分的时代有其优势,但是对于自主择业的今天,出现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就业指导主体权责不均、不明

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中心因权责集中,导致其任务繁重,囊括了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就业服务、就业管理、就业考评等几乎所有的就业工作,大到就业指导课的安排、就业情况统计调研与分析,小到招聘会的组织、就业困难学生的指导等。二级院系就业指导部门或辅导员因处于上传下达的位置,加之受就业率这根指挥棒的影响,囿于各类就业信息的转达和毕业生签约、派遣、改派等事务性工作中,无心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咨询服务等工作。而自上而下单向式的就业指导往往导致学生群体在整个就业指导工作中参与性不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期待值也随之降低,就业指导难以发挥它该有的功能。

(二)就业指导信息传递失真、失效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传统的线性式就业指导体系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他获取就业相关指导的渠道局限于他的上线,因此,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当高校就业指导资源欠缺,就业工作队伍薄弱时,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人获得足量的、全面的就业指导。加之,线性式就业指导如要实现信息顺利传递必须建构一条完整的信息传递路径,一旦其中的一个环节断了,那么这个信息将会无法传递到终端。也就是说,当前的就业指导体系,很可能出现因辅导员过忙,不知晓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严重而酿成危机事件,或因院系就业指导人员漏看招聘信息导致一群学生失去一次就业机会。

(三)就业指导过程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

传统的线性式就业指导体系以结果为导向,往往在就业指导中缺乏过程性指导。一些高校更是高举“就业率”指挥棒,违反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出现强迫毕业生限期落实就业单位,错误地引导学生通过采取单位挂靠、签订假协议或盲目签订就业协议等给就业率“注水”的情况。虽然说就业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指标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值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专业、某些学校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关系和教学质量,但是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标杆企业就业率、工作薪酬绩效、创业率、毕业若干年后的发展情况等就业质量指标是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情况、教学水平和就业指导水平的。比如,当一所高校在就业指导中,增加对毕业生创新思想或创业精神等就业能力的过程性指导时,毕业生在就业后则更有可能开创一片天地,那么这样的毕业生所提供的众多就业机会不是简单地用就业率就能覆盖的。但一些高校基于传统就业指导体系中的结果导向,却缺乏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指导,因为他们更多的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就没就业”,而不是“学生就‘好’业”。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能够适应新环境下的高校就业工作体系,这一体系必须突破自上而下线性传统就业指导体系,与互联网思维对应,展现出自主性、双向性、协作性等特征。

三、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及其在互联网环境下推进的优势

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是在传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朋辈互助机制,基于大学生年龄、心理、经历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解决就业观念转变、就业能力提升、就业信息共享、就业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实现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在互联网环境下推进有以下重要优势。

(一)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学生参与性高,提升了学生就业行动自觉

朋辈就业互助体系还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基于朋辈间沟通效率高、防御性低、互动性强、共通性的特点,引起大学生之间的共鸣,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实效。不管是就业信息的互通,职业选择的迷茫,还是职业技巧的分享,大学生倾向于向同伴、朋友、同学倾诉或求助,同时,也更易于接受朋辈的帮助和劝慰。开展朋辈互助有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看齐意识,在与优秀朋辈的交流中建立起职业自主发展意识,推进大学生自觉进取、自主完善、自我发展,最终实现就业自助与互助的共赢,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资源利用率高,实现了就业课程知行合一

如果要改善就业课程重结果轻过程、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的问题,就业课程就需要重新定位,由就业安置向生涯指导转变。朋辈就业互助体系是一个“参与式成长”实训项目,也是就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它注重就业中的过程性交流与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朋辈就业互助的过程即是上就业指导课的过程。高校长期存在低年级学生对就业不关心,到毕业参加招聘时又发现,自己达不到招聘要求的现象。剖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以及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与就业实际脱轨造成的。在朋辈就业互助体系下,职业生涯工作室的就业信息小组组员覆盖全体低年级学生,学生通过轮流协助开展用人单位和优秀毕业生访谈、协助组织企业宣讲会或招聘活动、收集发布招聘信息等工作,既实现了深度參与,深刻体悟就业的实践经验,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比传统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好。

(三)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各方协作性好,凝聚了多方协同育人合力

与自上而下线性式传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同,朋辈就业互助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扁平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中心、教务部、学工部、二级学院等部门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打通壁垒,聚力协作。同时,在依托已就业优秀朋辈典型引路时,学生拓展了职场资源,在校生通过朋辈分享了解行业发展前沿,加强对职业群的认识,企业通过朋辈分享实现了企业宣讲和“预期”培养,毕业生通过朋辈分享提升了职业发展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随着参与各方的自主性提升,朋辈就业互助的双向沟通体系使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学生等群体之间构成网格状的沟通网,形成了朋辈之间互助共享的信息集散机制。

四、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朋辈就业互助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

基于朋辈就业互助体系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协作思维,构建“一工作室两平台三机制”的朋辈就业互助体系。

(一)一工作室:统筹资源,凝聚合力

工作室地点设在二级院系,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该学院朋辈就业互助工作的统筹,配套建立运行与管理机制。工作室设有一名学生骨干负责全面统筹,设负责线上、线下工作的具体学生骨干工作人员各一名,干事若干名,另外还配备多名指导老师,包括就业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人员、企业行业导师。工作室基于朋辈互助体系,致力于分析、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范式、行为模式、发展路径、成才需求,设置“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体验”等不同业务模块,构建一个集学习型、服务型、成长型于一体的朋辈就业互助工作室。

(二)两平台:线上交互,线下传承

线上平台围绕“与人交流、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理念,致力于为朋辈交流就业经验、学习就业能力、发布就业信息的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门户和应用平台,主要有就业能力入口、就业经验入口、就业信息入口。就业能力模块按照分段設计思路,针对低年级与高年级对于就业指导需求的不同,设置了了解自我、职业探索、职业决策、求职技巧、求职心理五大板块。就业经验入口为沟通平台,分为专业朋辈模块、班级朋辈模块、就业帮扶模块。专业朋辈模块主要发挥引导功能,可以根据专业选择入口,每个入口由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作为管理人员,答疑员包括该专业优秀就业毕业生、优秀年轻校友、优秀年轻专业老师等,答疑员可随时进入平台为本专业在校生进行平台答疑,对整个就业朋辈就业教育辅导形成有效补充。班级朋辈模块主要发挥交流功能,可以根据班级选择入口,每个班级由班长兼任管理员与班上的就业信息收集员。就业帮扶模块主要是针对需要一对一困难学生的帮扶入口,青年辅导员每天根据情况上线开展相关交流,并根据需要帮扶学生的情况精准施策。就业信息入口发布各类的招聘信息。线下平台通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从低年级选取优秀的、服务意识强的学生作为志愿者,主要负责线下的一些相关工作,如毕业生档案整理、招聘会筹备、就业讲座组织等相关工作。

(三)三机制:朋辈引导树榜样,朋辈交流享资源,朋辈帮扶解困惑

朋辈引导机制:选拔优秀毕业生,积极联系年轻校友,借力年轻专业教师,组成朋辈教育成长分享团队,将团队成员的职业经历整理分类,通过线上开展求职经历宣传报道、开展专题谈话式分享会,线下组织专场讲座、设立专门的简报、评选并展览优秀朋辈事迹等形式分享给在校大学生。朋辈引领的过程既是就业指导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以先进典型齿轮带动大学生建立成长内生动力,促进在校大学生培养职业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信念,清晰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基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不断沉淀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朋辈交流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朋辈交流,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交流成为主战场。依托班级朋辈就业互助实现信息资讯互通、经验资源共享、心理支持,朋辈群体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依托高低年级联动就业互助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树立前瞻意识,激发职业规划意识,提升潜能和自信,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准备,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细致、高效的就业服务。朋辈帮扶机制推动辅导员等朋辈有效地对就业有困难、心理需要咨询等情况的学生开展帮扶,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一条求助和倾诉的渠道。三大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激发了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就业中不断去创新、去尝试、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探索自己的“朋友圈”,相互引导、相互交流、相互帮扶,实现了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化。

将朋辈就业互助体系应用到某高校两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摆脱以往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说教式宣讲和指导,依托朋辈同龄人进行就业引导,最终就业率达到97.9%,其中升学率7.3%,学生进入行业标杆企业工作的比例达39.6%,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预测,随着朋辈就业互助体系的完善与推广,将有更多的毕业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我国就业领域出现三大新变化[EB/OL].(2016-08-18)[2022-03-02].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818/c1006-2864470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0年创新创业进展回顾之二:各类群体积极创业,稳就业保就业成效显著[EB/OL].(2021-08-19)[2022-04-07].https://www.ndrc.gov.cn/fzggw/jgsj/gjss/sjdt/202108/t20210819_12940 43.html?code=&state=123.

[3]李颖.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河北大学,20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备工作就绪.[EB/OL].(2021-12-22)[2022-05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2/t20211222_589176.html.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Z].2021-11-15.

[6]刘莉莉,罗三桂.就业能力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7(01):80-8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系2023年度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百千万工程’实施下大学生面向乡村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省职教城为例”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朋辈就业指导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