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课程优化过程

2023-09-28 17:27姜虹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智能网职业技能证书

姜虹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1+X证书制度试点概述

国务院2019年2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生通過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2019年3月起,国家教育部分四批前后发布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截至2021年11月,共有301家培训评价组织开发447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表1),参与各试点证书的试点院校5761所,试点学生人数逐年增长。

2021年11月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参加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补报名工作的通知》,将 “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招生技能考试证书目录。

“1+X”证书试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得到了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

2.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概述

自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以来,至2021年汽车领域共有1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表2)。证书涵盖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汽车测试装调、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商用车销售服务、车联网集成应用等。

3.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1+X证书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2020年1月公示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证书评价组织和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单位是中德诺浩(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证书标准开发,是紧紧围绕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而制定的,着力于帮助学习传统燃油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升级,增加教师和学生在汽车新技术、新趋势、新业态等方面的“X”技能,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得到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的认可和推荐。2021年,全国共有366家院校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1+X证书考核,考试人数为25313人。

(二)研究意义

1.1+X证书制度对汽车专业课程建设的导向作用

中职汽车专业教学目标之一是为了能够让汽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因此,1+X证书制度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专业教学目标。

2.1+X证书制度对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随着1+X证书制度工作的推进,1+X证书制度对中职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一, 证书内容引入了汽车行业新技术、新技能,引导课程改革要跟踪市场、对接产业,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法。

第二, 引导专业课程内容要对接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第三, 引导专业课程实训设备对接生产设备。依据证书考核标准设备引导学校建设先进实用、对接企业生产的实训室。

二、中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现状分析

(一)调查目的

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正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呈现连续上涨趋势,2020年产业规模增长到了2556亿元,同比增长54.3%。预计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超3500亿元。(数据来源:iResearch、中商产业研究院)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关产业对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提高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培养该领域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智能网联汽车多元化及技术升级快的特点,促使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技术课程教学需要与企业环境紧密地对接。为了明确课程教学开设、实施状况以及存在问题,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基于1+X证书制度对课程优化提出基本思路。

(二)中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主要以实训课为主,实训课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汽车基本构造、电路原理、故障诊断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该课程的实训课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在实训课中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维修过程或操作示范、动手操作来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二是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操作较少;三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目标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教学目标是:(1)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3)能够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4)具有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维护岗位的基本能力。(5)了解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在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初步了解智慧交通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6)树立安全驾驶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内容与岗位、证书的差异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是中职学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对学生未来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教学内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技能,能够从事各类乘用车、商用车等传统及智能化车辆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从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等课程内容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职业标准、岗位规范相差甚远,存在一定的脱节。

4.教学方法

中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传统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是以自己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课堂教学进度慢、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时间有限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

5.教学评价

目前,中职学校在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教学中,都是采用“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以技能操作为主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验、实训来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因此,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基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业技术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特征,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素质性评价,既要关注知识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也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程度。

6.师资、教学设备

(1)师资:该课程教师一般有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维护等从业经验,但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

(2)教学设备:该课程学校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更新较快,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设备,就会落后于时代。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优化方案

(一)教学模式

基于“1+X证书”制度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以下教学模式:

(1)课前:基于1+X证书制度,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思政”“文化育人”等方式进行育人。

(2)课中: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在完成岗位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技能知识,落实1+X证书制度。

(3)课后: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完成岗位任务的考核评价。

(4)通过这种“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的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职业技能,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职业素养高的新型技能人才,能胜任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岗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按照1+X证书制度改革要求,调整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职业理念、技术应用和技术技能三个方面。具体包括:

(1)职业理念方面:职业认知、职业道德、安全意识、职业素养等。

(2)技术应用方面:汽车故障诊断、故障检测与排除等。

(3)技术技能方面:车辆诊断与维护(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典型故障诊断)等。

(三)教学内容

优化前的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智能网联汽车结构与检测;2.智能网联汽车运维与维修。课程优化后,将智能网联汽车结构与检测部分的知识體系进行了调整和扩充,将知识点扩充为10个,在内容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内容更新为“感知系统检测与维修”“ADAS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ADAS执行器检测与维修”“ADAS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LIN故障检测与维修”“CAN故障检测与维修”“以太网故障检测与维修”“人机交互系统检测与维修”“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检测与维修”“智能座椅检测与维修”等知识点,并在课程教学中突显思政教育的内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融入点,将企业理念、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无缝衔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思想素养。

(四)教学方法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从专业认知、学习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实施教学模式为:教师在专业认知阶段进行专业认知理论及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知识学习,教师通过观察、引导、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情境阶段进行智能网联汽车职业能力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阶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重新构建课程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考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学习框架,最终促进学生在“双证”方面有所提升,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设置了10个学习项目。学生完成每一模块的学习后,都会进行相应的测试。针对不同的测试内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1+X(中级)课程建设小组开发“项目课程实操考核评价系统”。学生的项目考核全部通过系统进行评分。课程共 10 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都有项目评价表, 将项目评价表按照一定的格式和占比录入系统,教师便可通过系统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通过“项目课程实操考核评价系统”进行评分,每个学生都有详细的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最后形成学生项目得分所体现的职业能力雷达图(图1)。对学生从5S素养、书面表达、思维结构、信息处理、专业认知、专业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分析判断等8个方面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师资、教学设备

(1)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的师资培训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中聘请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以“课证融通、赛训融合”为核心理念,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开发具有“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特色的专业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

(2)教学设备提升方式,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实训室、共享实训室等方式,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四、总结与反思

1.1+X证书制度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在教学中充分贯彻1+X证书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并科学地融入了思政内容,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专业课程,对课程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课程优化,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3.课程评价方式更多元化,教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形成教育教学质量闭环控制。

五、结语

本课程的优化设计是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指引,以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技术课程体系。通过课前的学生调查、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了解了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和工作内容;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与课后的实习实训指导,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通过企业专家与教师的双向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1+X证书制度改革背景下,课程优化设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中职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课程优化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希望能为中职学校其他专业课程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2113705。]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智能网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