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接受视角的党史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3-09-28 19:45徐寒李玫珊林昭绚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党史机器人学院

徐寒 李玫珊 林昭绚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经天纬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昂首阔步走过百年征程,在党史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伟大功绩和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党史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但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部分学校的大学生党史教育将理论阐述作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与时事形势、社会现实、大学生实际的紧密联系,如何基于大学生接受视角开展党史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时效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党总支在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形式、内容、实践上不断开拓思维,加强创新,巧妙地结合大学生崇尚自由、创新与忠于自我想法的性格特点,将党史教育的主讲权交给学生,通过情景演绎红色经典、巧妙使用翻转课堂、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汲取前行的动力,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史教育实效性。

一、情景演绎红色经典,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组织课程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党史中的著名战役以及典型人物事迹,从中提炼可实现场景教学的片段,编写情景剧本,并根据参加人数进行角色设计,先后组织学生开展“飞夺泸定桥”情景演绎,创新开展了“传红色精神,担时代使命”情景式体验党课,学生扮演成红军,并在参演学生中挑选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为其他士兵筑起桥墩,在规定时间内从西岸到东岸集结。途中设计多个障碍,主讲教师通过讲授、播放音乐以及各种道具烘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有效促进学生从认知向行为的转化;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以徒步的形式模拟“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情景式重温红军长征过程中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让学生在情景式演绎中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通过台词和情节,领悟革命精神,感受党的奋斗历程。

二、巧妙使用翻转课堂,推进朋辈示范

学院将党史教育的决定权从教师转交到学生手中,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开展了“百人百寻·vlog讲党史”,围绕寻红色足迹、寻多彩乡村、寻最美党员三个主题,百人团调研了红色景点53个、脱贫乡村44个,访谈先进党员20余人,参与人员近200人。在家乡自编自导100个vlog视频,并通过学校和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推出“百人百寻·vlog讲党史”优秀作品展播;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村官”,团队成员利用暑期时间,先后实地寻访了河南许昌买桥村、浙江省杭州市红丰社区,以及粤东、粤西、粤北等地的近50个村庄,采访基层干部、产业带头人近百名,通过“访”乡村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居民的基本生活现状、乡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成就、乡村振兴取得的重大成果;“助”特色产业振兴,结合对口帮扶点平塘镇特色榄雕产业开展直播宣讲,邀请有需求的人员现场观摩,并传授经验,以点带面,提升镇域企业榄雕电商全渠道运营能力,引导带动现有劳动力参与直播及短视频等新业态就业;“普”红色精神教育、“守”服务群众初心的形式,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脚踏实地了解乡村发展的新面貌、取得的新成就,用双眼观察国情社情,用心去感受民生民情;“喜迎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系列微视频录制。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学院组织学生党员推出“探寻党代会足迹 汲取奋进新力量”系列微视频,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温百年大党的奋进征程,从党代会经历的艰辛岁月中体悟生逢“可为”盛世、肩负“有为”重任,迈出“永远跟党走”的坚定步伐。

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强化拓展实践

学院将大学生党史教育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先后推出“‘机’唱红歌给党听 串联党史庆华诞”“机器人装配党徽 绘制建党百年标识”“移动通信终端编程最美 ‘疫’瞬间相册播放器”等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将大学生党史教育立体化、具象化呈现;“科普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向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守护家园绿水青山创意设计及3D打印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讲解,让大家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意识到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在垃圾桶的创意设计和3D打印環节,发现了许多非常大胆的创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智造未来、守护环境的接班人。面向教职工子女,开展“与机器人面对面”活动,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创造和协作能力,为喜爱机器人、想进一步研究机器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深入学校附近中小学,开展科技节活动,展示无人机飞行表演,赢得学生阵阵喝彩。让学生亲身参与移动机器人的远程驾驶与编程体验,营造了人人学科学、爱科学的学习氛围;“品牌育人花开校园”,结合学科人才培养特点,将实践、科研、人文素质有机融合,建立“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党建志愿服务队”“慧鱼创新协会”等品牌育人体系,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学生屡获佳绩,思想政治素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升。

四、经验与启示

(一)传承红色基因,激发为民服务新活力

学生录制的系列微党课视频作为“我心向党”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素材,组织了20场展播,近两万人次参与,在学生中起到了辐射作用。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强烈,百余名大学生踊跃参与科普知识进社区、校园公益活动、“美丽广科”校园清洁活动、科技义务维修服务活动等。

一是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智能机器人科普培训,让社区的学生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智能机器人,实现操控、组装机器人的体验,并亲身感受智能技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与便利。二是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培训,从“视频通话、思念直达”“预约挂号、医院不排队”到“识别电信诈骗”等方面,为老年人细致讲解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操作方法,解决了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难题。学生组织的活动先后被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科学网等媒体报道。三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组建了疫情防控志愿先锋队,守护学院师生健康“绿”;组织“红马甲”师生参与珠海航展、“童心向党”义教、无偿献血、垃圾分类、创文等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二)助推党建创新,激活三全育人新动力

凝练的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法荣获2021年和2019年广东省级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和三等奖,《“三讲三课三感三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入组织生活》《“体验式+情景式+引领式+融入式”党史学习教育“入脑”更“入心”》2篇党史学习教育案例获省教育厅党史进校园二等奖、三等奖,2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获三等奖,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立项为广东省重点团队;2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学生获得“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1名学生获共青团中央“劲牌阳光奖学金”全国十佳特别奖;第24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六连冠,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专项赛高职组创意设计类银奖,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人系统集成”二等奖,“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三等奖等20余项荣誉。学生在品牌企业就业比例超过50%,专业对口率、毕业3年内创业率均创新高。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德育专项)“党史教育赋能高校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研究——基于大学生接受视角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JKDY054 );2020年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苏江工作室”(粤教工委组函〔2020〕13号);2023年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项目(粤教工委组函〔2023〕3号);2022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组宣统〔2022〕11号)。]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党史机器人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学院掠影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