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研究

2023-09-28 19:45王雅娟钟月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成果攻坚科技

王雅娟 钟月

引言

经过长达八年的扶贫、五年脱贫攻坚战,我国涉及14个片区、中西部22个省市的82个贫困县至2020年底全部脱贫摘帽清零,近1亿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随着脱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已脱贫区域不再反复贫困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脱贫地区农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为“乡村振兴”阶段。在未来,脱贫区域首要面临的重点,就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项战略目标,实现无缝衔接,而开展科技创新,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项难题。

实现以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窘境,如空心村和农村人口老龄化、扶贫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不足、消费扶贫环境下有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地方发展主导产业时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而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做到巩固脱贫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强化农村特色行业发展,实现以科技带动农村发展,以科技推动富裕,以科技摆脱贫困,以科技巩固脱贫成果,打通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通过制度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最终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脱贫攻坚过度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脱贫攻坚主要成果

自2012年统计的九千多万贫困户,到2019年五百多万贫困户,再到2020年精准扶贫后的零贫困户,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跳跃式的胜利。以往吃穿都困难的贫困户到现在年均收入超过四千元,达到了吃穿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通过采取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方式,真正做到了精准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真正实现了全部脱贫。

(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跳跃式胜利后,如何将这场不易的胜利保留,乃至常态化,就是下一阶段乡村振兴所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开展脱贫攻坚战期间,有许多贫困户因地理位置、特色产业、劳动力等原因,虽然实现了脱贫,但还是有反复贫困的风险,像乡村物质产品不如流水线产品的质量、地理位置偏僻不易运输、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三)“空心村”和老龄化问题严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进步是成阶梯式增长的,生活便利、物资丰富、环境美化、机遇颇多等,都是大城市所拥有的标签,对比偏僻农村,城市对于青年一代的吸引,是致命的,老一辈为了青年人谋发展,更是鼓励青年人“走出去”,加上全国老龄化严重,这也导致农村出现一种普遍的“病”,即为“空心村”。在专业人员的调研评估中,“空心村”劳动力在外地的比例甚至高达80%。这也派生出很多阻碍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问题,如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育难以实现,依靠政府兜底保障的压力加大、村级组织涣散不能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等问题。事实也是如此,仅凭农村中的老幼人口,又怎能将脱贫攻坚的成果守住,又如何能将脱贫攻坚战略推进到乡村振兴。

(四)脱贫产业缺乏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不足

在脱贫攻坚战略中,不少地区是凭借传统农副产品、特色手艺等解决脱贫问题,如小杂粮加工、酿品加工、传统制服、手工艺术品编制等,这些通常都是工艺不复杂、缺乏科技含量、技术层面容易被破解、市场需求小众的资源,因此,对比市场多样性资源,脱贫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差。

(五)脱贫产业品质次价格高,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脱贫产业的市场普及与产业销售链,主要依存于政府的积极主动调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将脱贫产业运输、消化纳入了脱贫工作内容中去,在各级政府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单位等机构中,有着同等条件下有限购置脱贫产业的机制。这种机制的初衷,主要是消化市场所不能消化的脱贫产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脱贫地区的产业生产链起步晚,科学技术程度较差,标准化程度低,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导致产品的品质,较之现代化工业产商所出产的产品差距较大,而用惯了便利实用的产品后,又如何能习惯次品呢?加之脱贫任务所购置的产品,多数是使用公费批量采购的,单位职工获取后,不加珍惜,浪费的情況就此发生,对于勤俭节约、节能降耗政策又有了冲突,而脱贫产业又主要依存于脱贫任务,因此,一个恶性循环就此诞生。

(六)脱贫产业发展时,生态环境问题易被忽视

我国脱贫区域,大多数地处偏僻,以大江大河周边区域为主,其间生态环境较为原始,也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占比较重。但脱贫产业的发展,总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产业链生产时产生的垃圾、种植业的化学污染、养殖业的污水排放等,更有些脱贫程度较高的区域,还会出现“白色”污染,而这些区域缺乏专业垃圾处理设备设施,脱贫产业开展时,对环境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上的六项问题之所以存在,其主要原因除了脱贫攻坚为摸索状态,设计的脱贫方案及制度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行升级创新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科技创新力的不足。若将现代化城市与脱贫区域科技力量作对比,就会出现很明显的差异,犹如20世纪90初与当代先进科技的强烈既视感。这种差距是不能靠时间来慢慢磨合的,现如今,脱贫产业的存留基本上靠的是政府的“保护”,这种保护固然可以维持脱贫区域的稳定发展,依靠时间来巩固脱贫成果,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拖累,更成了拖住发展的枷锁,对于这种“病症”必须要下“大药”,必须实现脱贫区域的发展上的“大跨越”,而科技创新的力量,就是完成这项“大跨越”的有效力量。

二、科技创新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科技是指科学与技术,科学用于解决理论上的问题,技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脱贫攻坚项目,是一项历史以来都没有开展过的全新项目,开展脱贫攻坚项目,是需要科学创新思维,查找解决办法,再利用技术达到理想效果才能解决的一项重大项目。

(一)通过科技创新支撑脱贫区域发展

脱贫区主要为农村,巩固农村脱贫,就必须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凹凸不平的泥土路,脏兮兮的禽畜圈以及大片杂草,其实不然,在新农村中,经过科学治理及技术创新,已经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治理问题及土地政治问题,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发展,做到了种植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彻底地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农村面貌,而脱贫区的首要目标,就是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将旧农村推往新农村的方向发展,革新农村制度和体系创新,采取現代化信息手段,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村转变为社会治理智能化新农村。

(二)通过科技创新支撑脱贫产业发展

脱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落后,沿用着原初的秘方,地处偏僻,产业运输困难等。开展科技创新,则可根据问题根源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再以现代化科学技术解决困难,从而达到增长脱贫区域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乡村振兴的目的。科技创新的可实施方向是多元化的,针对各项脱贫产业。

在种植业中,可优化种子资源,可推广现代化农机器具,可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可落实病虫防治,可实行生态环境控制、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不损坏环境型病虫害防治手段,更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培养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实现种植到出产的可控。科技创新还能通过控制土壤肥力来达到调节种植的效果。

在农产业中,许多产品都属于农产品加工品,对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稳定价格等,科技创新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由农产品生产到农产品加工再到农业产业的乡村旅游体验、服务业发展等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优化工艺流程,加快非农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切实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三)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脱贫区域的“空心村”问题

针对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进行整治规划的整体性引导,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村庄布点规划问题以及具体的新的村镇规划,在必要时通过撤村并镇和易地搬迁进行空心村整治与中心村社区建设,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打通科技创新助力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

科技创新可以支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但绝不是说只要列出一个科技创新的“清单”就可以自动实现,而是要在这中间存在一个科技创新成果得以支撑和转化的有效通道。我国每年出现的科技创新成果如同浩海,但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换率却仅在30%左右。若能将科技创新成果有效地融入巩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必然能增长科技创新成果转换率,同时还能推动两大战略目标的进度,实现双赢的局面。

事实上,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对于科技创新也有着巨大的需求。

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脆弱的扶贫产业需要科技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提升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在脱贫攻坚中有些举措具有短期效应。

脱贫攻坚政策中的依托消费扶贫等具有自上而下强制性质的硬性任务的脱贫产业,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心,从而使得消费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从而主动脱离政策的“依赖”,达到自主巩固脱贫的效果。

科技创新还能打通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瓶颈,在快速城市化造成农村人口流失和空心化、老龄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使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保障。此外,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科技创新的巨大需求,还可以反过来促进科技自身的发展。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此外,科学地设计出一套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自觉回乡创业的政策,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途径,在外出学习务工的人员,受教育程度一般比农村留守人员要高,他们通常有着更高的阅历、更广阔的视野,且能更快地接收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的脚步。将城市的技术带进农村,这对于带动当地脱贫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以知识青年下乡为基,召集动员更多有人力、有资源、有技术、懂科技的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参与到脱贫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去。此外,国家政策方面的重视,也可以以《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15)、《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意见》(2O1)等政策为基,出台更多、更好的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城市科技人员、退休人员返乡回乡的一系列政策及措施。

同时,各地科技部门还可以统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脱贫地区重点倾斜,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等的支持,把科技支持脱贫地区的工作常态化、长期化、制度化;可以使事业项目已成熟的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延伸,让科技创新成果下放到脱贫地区,并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有效发挥科技下乡服务脱贫地区的功能。

用科技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强化脱贫地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区域全覆盖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搞好进村到户的科技扶贫和科技促进乡村振兴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深化发达地区人才、科技、项目等与脱贫地区的全方位长期合作,尽快缩小区域差距,使不同地区能够均衡发展,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彻底解决民生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技术研发不接地气、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实现科技与产业、技术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推广公司+科技+农户等已成熟的发展模式。

最后,还要进一步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使科技工作者获得应得报酬,以激发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营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而其根本是要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要下大力气保护好知识产权。只有充分保护好知识产权,才会出现知识创新像火山喷发那样绵延不断的效果。

结语

由于乡村振兴进入了农村全面发展、城乡融合的崭新阶段,按照中央要求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此所要解决的问题远远超出了脱贫攻坚的内容,正因为乡村振兴更难,遇到的问题更多,所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才愈显重要。在乡村振兴中,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将会支撑三农发展的各个领域。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发达国家在城市中也出现过农村人口外流、空心化、农村凋敝的情况。要解决乡村振兴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首要的问题就在于要有一种科学的思维,通过科学谋划实现科学决策,只有用科学的、全局的、整体的、前瞻的思维来谋划乡村发展,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推进乡村发展和振兴,才能避免因决策失误而走不必要的弯路。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科技创新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撑力量和推手,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和源泉。科技创新伴以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必然选择。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重点专项“基于大数据的乡村振兴之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研究课题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21ZD ZX4093)。]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成果攻坚科技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工大成果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