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患者“胃不和”与“卧不安”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2023-10-09 07:10侯思伟张斌张波曾成伟郭娅娅徐立然李亮平
中医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病组直方图病因

侯思伟,张斌,张波,曾成伟,郭娅娅,徐立然,李亮平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失眠一词在中医学中最早始于《黄帝内经》,指出阳气之末,阴气之盛时,则需目暝而息[1]。而失眠在早期被称为“不得卧”[2]“不得眠”“不得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本体素虚[3],艾毒潜伏体内日久,耗伤气血津液,或久而气血邪毒郁结于体内[4]。在《诸病源候论》中,曾提及大病之体,五脏皆虚,荣卫不调,或冷或热,阳气不可防卫于外,阴气不可固守于内。故由于外邪及内伤所致气虚、气郁或血瘀,使得脾气无力推动精微物质上输于肺,下达于肾脏,无力化生气血充养心神[5]。本文旨在探讨HIV/AIDS患者“胃不和”与“卧不安”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问卷设计采用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量表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参照《中医内科学》[6]等,收集关于艾滋病患者脾胃疾病的相关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的条目,比如三餐规律、嗜食辛辣、生冷、睡前饮食、吃饭快慢等,胃部痞满、胃痛、胁肋疼痛、食欲差、腹胀等。失眠相关症状量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7](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leep scale,SRSS)[8]

1.2 量表评分分级以上量表均采用4级评分法,主要是根据每一条目的频率设置4级,如A:大多数,B:很多时间,C:有时会,D:没有或很少,条目中分为正性陈述和负性陈述两种,分别按照3-0反向计分和0-3正向计分法。

1.3 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艾滋病项目各点的随访中对胃部不适或失眠患者,收集的问卷调查,经查胃镜结果显示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或表现明显脾胃不适(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量表得分>2分,同时伴有至少胃脘痞满或胃脘疼痛其中之一)的患者归纳为脾胃病组。将出现明显失眠症状(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且PSQI和SRSS得分>10/25分,满分分别为21分和50分)患者归为失眠病组。脾胃病组部分同时伴有失眠次症,失眠组患者部分同时伴有脾胃不适次症。

后期对患者的问卷调查进行细节审查,发现2个条目及以上不回答或者放弃者,则归为低应答者,应放弃其问卷结果,并且采用双人同时录入原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发送205份问卷,回收203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为200份,其中脾胃病组100份,失眠病组100份。

2.2 两组问卷评分结果分别计算两组HIV/AIDS患者脾胃病病因和症状,失眠症状的积分,其中 1-17条目是脾胃病的病因症状,18-22条目为失眠的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HIV/AIDS患者脾胃组和失眠组问卷评分结果 分)

2.3 两组直方图和P-P图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分别计算两组每个人的总积分,并画出直方图和P-P图,从图1—图4可知,脾胃病组和失眠病组患者的总积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图1 HIV/AIDS脾胃组脾胃病病因及症状的直方图

图2 HIV/AIDS失眠组失眠症状的直方图

图3 HIV/AIDS脾胃组失眠症状的P-P图

图4 HIV/AIDS失眠组脾胃病病因及症状的P-P图

2.4 两组评分散点图分析使用每个患者的总积分分析每组脾胃病病因及症状和失眠的积分相关性,使用微生信在线绘图绘制散点图,可以看出两组大致有线性关联。如图5—图6。

图5 HIV/AIDS脾胃组散点图

图6 HIV/AIDS失眠组散点图

2.5 两组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使用SPSS 25.0软件对两组中每个患者脾胃病病因及症状和失眠症状的总积分进行多元回归性分析,以脾胃病病因及症状为自变量,两组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脾胃病病因及症状和失眠病之间都具有独立相关性。根据结果显示脾胃病组的回归方程为Y=0.854+0.194X,(Y为因变量失眠病的症状积分,X为自变量脾胃病病因及症状积分)失眠组的回归方程为 Y=2.503+0.189X(Y为因变量失眠病的症状积分,X为自变量脾胃病病因及症状积分)。根据结果显示两组的方程具有显著意义,且两组脾胃病病因及症状和失眠之间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两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四圣医源》中记载,脾脏为中土之官,属太阴脾经,胃和脾脏为表里相系,升降相宜,而中土虚弱,则升降失常肾水无以涵木,以致肝火旺盛,心火炎上,最终导致水火不济,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焦虑等临床症状[9]。而HIV/AIDS患者外因病情缠绵不愈,且心情受外界影响较大[10],情志致病,内生五邪,影响患者的心神,以致肝气不舒,心火内生,影响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11]。而患者常年依靠HARRT疗法,造成机体内部免疫功能渐弱,正气不足,脾胃之脏无以正常运化水谷精微送达全身[12],以致心神失养,造成气血虚弱型失眠[13]和脾胃虚弱型胃部不适[14]。

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HIV/AIDS患者常年“胃不和”和“卧不安”的相关性,采用多种问卷调查方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正态分布直方图和P-P图显示,两组的结果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多元回归性分析。对两组中每个患者积分进行散点图分析可以看出,两组基本呈线性分布,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两组均具有正向相关性,证实了HIV/AIDS患者的失眠病和脾胃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通过研究结果可知,HIV/AIDS 患者在脾胃病的成因上大多和三餐饮食是否规律和偏食生冷油炸食品密切相关,在临床表现上胃脘部痞满、食欲较差、胁肋胀满等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失眠的表现中,以入睡困难的频率最高,在失眠组中发现恶心呕吐、嗳气、口苦、口干或口黏腻、大便异常的积分均比脾胃病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说明失眠患者具有脾胃不适的症状较多,这与陈欣等[16]关于HIV相关失眠的中医证论初探一致,更能说明HIV/AIDS患者临床上“胃不和则卧不安”症状的联系性[17]。

综上所述,从HIV/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可以发现有效治疗患者失眠和脾胃病的中医药组方思路[18],调和脾胃,气机升降得宜,肝木顺达,水火相济,胃和则卧且安[19]。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还不足,未来本课题组将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对脾胃病证型和方剂进行分类治疗观察[20]。

猜你喜欢
病组直方图病因
儿科患者ES20病组中并发症对费用的影响研究
符合差分隐私的流数据统计直方图发布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共病情况分析
基于L市DRGs改革经验的医院费用变化模式分析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电视的病因
基于空间变换和直方图均衡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