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引导

2023-10-14 03:41吴小瑜
家长·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数学

吴小瑜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与实施,教师应当优化传统的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模式,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备的素养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性和逻辑性,有益于更好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在此背景下,学生不能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课堂学习,而需要在课下时间完成自主学习与练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促进逻辑思维与良好道德品行的顺利养成。

小学阶段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不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行的黄金时期。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如何顺利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是小学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实践性问题。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提出了引导其实现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综合素质考核标准不仅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科成绩,还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不断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不是在学到知识后单纯地应付考试。因此,在学生探究知识阶段,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帮助其顺利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与习惯。如果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则能获得更加愉快的学习体验,进而充分激发数学探究兴趣和学习兴趣,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较大帮助。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数学学习阶段,教学模式、学习自主性等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要想顺利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充分集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关注度,引导其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以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有利于明确素质教育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与课程标准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都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仅是引导、指导和点拨。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将课堂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坚决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维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而后在课堂上对其加以引导。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需要突出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转变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其自主探究数学知识,避免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唯有如此才能顺利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教学模式创新力度不足

在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下,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效,教师需要为学生收集更多的教育资源,以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优势。但从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由于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教育改革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并未将教育改革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导致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顺利提升,甚至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状态。在此情形下,这部分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开展教学,也难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未意识到自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部分数学教师片面地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讲授后,尽管会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训练,却并未考虑到学生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学习,并不能主动探索更多的理论知识,长此以往,自然会逐渐降低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

由此可以看出,若教师并未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则部分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尽管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但由于并未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与实践中,因此难以进一步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对一些拓展型、发散型的新问题时变得束手无策。此外,若教师仅利用单一性讲解方式进行教学,并未运用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对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产生抗拒心理,无法及时且准确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降低了知识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具体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重点关注教育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充分提高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重视程度,以便为后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为此,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系统化、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其更好地集中学习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经典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都见过兔子和鸡,大家想一想兔子和鸡分别有几只脚,今天这节课需要开展一场小比赛,用剪纸的方式剪出兔子和鸡,我们来看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在教师说完后,学生立即动手进行制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同时将课本上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提高对自身定位的认知,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关键角色,首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提高对学生主导地位的重视程度,并将自己看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课后任务,为后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顺利养成奠定基础。在此情形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主动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和新奇的事件有较高的好奇心,因此问题引导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导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在问题引导的方式下驱动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创建数学情境

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合理创建数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同时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推进。

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首先,在课堂知识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幫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往所讲解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目的是为学生后续两位数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情况,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现实生活中更为丰富的数学资源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还能起到提高教学成效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在超市购物的基础上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提升学生知识探索能力,增强独立思考意识,同时引导其理解本节课中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掌握口算算法,学会从多维度分析并思考数学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知识理解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并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与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并为下一阶段的知识学习做好衔接。

最后,在讲解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创建数学情境,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欲望。相比于以往的教学目标而言,在此阶段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水平,拓展其思维能力和发散意识,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都能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与整合。

(四)落实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以来,教育部门非常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教材本身包含多项实践活动环节,但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并实施,依然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成效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为此,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并根据教育改革需求、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合理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问,也就是学生在理解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并从中挑选出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图形面积,如多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时,由于这些不同的图形知识分布在小学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因此在后续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以往的图形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审核,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消化了图形相关内容、是否掌握图形参数转换思想等。

而后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各种图形素材进行转换。在此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实践素材,由各小组成员利用尺子、笔对空白纸进行划分,并总结不同卡纸上图形的划分方法,最后选出找到划分方法最多最快的小组,给予其一定的奖励。

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如团队协作能力、发散思维、自主意识、实践能力的发展,还能使其收获更多的知识感悟。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在课余时间也能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学习、复习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从而为未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开展教学评价,提升自主学习驱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驱动力和数学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不仅是加强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主要方式。为此,教师应重点关注教学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更好地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讲解“表内乘法”这一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堂导入阶段时针对乘法的概念、定义以及乘法口诀的背诵技巧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辨认“4×5=20”这一案例中每个数字的名称。同时,教师可以要求三名学生回答问题,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其纠正错误观念,并引导其进行二次回答,以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这种正向的鼓励方法能够缓解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厌倦与抗拒情绪,而学习榜样的树立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两者相结合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渴望得到关注和重视的阶段,积极正向的教学评价和榜样力量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并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价、榜样力量的重视程度,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引导、培养,积极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同时,使其正确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积极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努力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以保障课堂教学成效,进而为提升教学质效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