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创:架构群星璀璨式的科技生态

2023-10-18 00:51巩聪聪通讯员葛未斌
山东国资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资科创山东

□ 本刊记者 巩聪聪/通讯员 葛未斌

8月29 日,山东省科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科创”)联合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创投机构专委会牵头组织的绿色技术投资联盟揭牌。联盟集纳首批成员单位746 家,包括股权投资机构、创投基金等78 家,高校、科研院所21 家,金融机构100 家,校友会9 家,相关绿色低碳企业等538 家。

“这是山东科创聚力释放科技创新供给的一个缩影。”山东科创科研发展部负责人刘一鸣向记者介绍,“山东科创作为以科技创新为统领,集科创产业、科创服务和科创金融为一体的集团公司,将企业发展与国资科创基地建设融为一体,积极发挥科技资源聚合优势,高质量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群星璀璨,协同架构凸显融合生态特色

位于济南市舜泰广场3 号楼的山东科创总部,也是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的实体载体。在这栋总计19层、总建筑面积约4.02 万平方米的建筑中,目前设有山科创新、园区、咨询、产业研究、融资租赁、数字科技等9 个平台公司,配有科技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一站式服务窗口;同时,在17 层设有路演大厅,可以提供应用场景发布对接一条龙服务。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楼上楼下”协同化的生态形象,具有鲜明的山东科创特色。

“其他企业布局科技资源,一般都是围绕自身主业展开,是一种众星拱月式的架构。”刘一鸣向记者解释,“我们则是先架构好一个科技生态,然后再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逻辑,进行相关科技资源的配置。因此,我们架构的科技生态更趋向于群星璀璨的形式。在这个科技生态体系当中,诸多的上中下游企业在各自的位置闪耀着光芒,共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比如,围绕大数据产业链,我们搭建的产业生态既包括上游的数据库运营商,又包括中游的云服务商,还包括下游的诸多场景应用商,以及外围的一些设计类公司。”

基于以上架构逻辑,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提升省属国资国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目标,持续推动有组织的技术研发、有针对的成果转化、有效益的金融投资、有体系的科技赋能,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努力构建“一组技术一群人、一产业链一集群”的科创产业生态,集聚服务全省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生态系统。

“融合与协同是我们的关键词。”刘一鸣介绍,从总体设计上看,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坚持“三融合与三协同”,即与全省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融合、与省属国资国企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面融合、与打造科技金融集聚区和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全面融合;实现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间协同发展、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发展、与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目前,围绕国资科创基地建设,山东科创搭建了以“基地管理领导中心”为核心,以“科技研发、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园区发展、仪器设备共享”为六大发展平台的“一中心、六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形成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业人才服务等重点业务。

“四链”融合,聚力共释科技创新有效供给

今年以来,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已举办多场“四链”融合供需对接会。其中,4 月份举办的知名院所专利2023 年度(鲁渝)专场拍卖活动,共成交高价值专利80 余件,总成交额近2000 万元。

“从目前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科技资源其实非常丰富,真正缺的是有效供给和链接,需要的是可以持续释放有效供给的科技生态。”刘一鸣坦言,“这正是我们强化‘四链’融合的动因。”

他举例分析:“从科技到现实生产力,有两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即把科技资源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比如,根据某项发明专利做出样机;或者将某位专家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商业模式。第二个环节是商品或服务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乃至扩张阶段。比如一家基础产值2000 万元的企业通过‘二次创新’,实现亿元产值升级的过程。而这两个环节的突破,都依赖于科技生态的完善。”

如何完善科创生态呢?

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给出的答案正是加速融入“四链”融合。

围绕“四链”融合,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紧抓科创技术的“新”、 产业发展的“实”、领军人才的“需”、科技金融的“用”,精准发力战略科技发展力量、新兴科技创新产业、科技金融源头活水。

其中,在创新链方面,山东科创全方位打造科研体系,种好“技术树”、培育“创新果”。自基地建设以来,新增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3 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 项,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平台5 个;与兄弟省属企业合作建设3 家“专家团队+应用场景+科技赋能”新型研发机构;发布国家标准10 余项,其中牵头发布2 项;牵头起草的《DB37/T 4576-2023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山东省地方标准,是当前国内首个面向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地方标准。

“产业链方面,我们面向的主要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刘一鸣介绍,山东科创着力打造以骨干企业为着力点、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补链”“延链”为落脚点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基地建设中,山东科创导入亿云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山科数字经济研究院等省级特色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山东省科技咨询中心等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项目申报、司法鉴定、军工资质、高新技术企业、平台建设等全链条科技咨询服务业务。

“今年,我们举办了‘科创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等培训,试点推进了‘专家博士进企业’工程,均取得了可喜成效。首批9 家集团控参股企业与青岛大学45 个专家博士团队签署23 个科研合作项目,首期工程计划开展9000 万元规模项目合作。”刘一鸣介绍,针对人才链建设,山东科创国资科创基地通过科技股权投资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等方式,已集聚30 名海内外院士、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和近300 名专家博士。

“绿色技术投资联盟是我们发力科技金融的代表性动作。自基地建设以来,我们新孵化科技型企业10 家、累计转化70 余项知识产权,推动高性能有机硅材料等项目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几支科技特色基金,总规模达9.49 亿元。”刘一鸣表示,山东科创积极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投资优质项目、先进科技成果和领军人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管理、应急转贷等金融服务,丰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解决长短期资金困难。

猜你喜欢
国资科创山东
山东图片库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