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逛旧书摊

2023-10-18 01:24马玉涛
小品文选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旧书摊旧书店书斋

逛旧书摊的癖好,大致是中学时期养成。彼时生活费每周定额,买书是奢侈,要攒好久,才能狠下心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时常逛校门口的学生路,两侧各类店铺繁多,书店基本能满足作为中学生的我一切需求。此外还常去一家旧书店,书柜上挤满往届教材、教辅,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堆成山,常去倒不是因为买教辅,而是书架上零星有一些文学历史类的旧书。

今年春节回家,翻箱倒柜,发现自己当年淘的旧书,满满两摞,担心湿度太大,把他们从旧屋搬出来。

因学业迁居蓉城,闲暇之余,开始寻找旧书摊,首次糊里糊涂逛到玛塞城,下午顾客稀少,大部分店铺未开门营业,倒是茶馆和麻将桌热热闹闹。

当时想到可能是疫情的原因,未曾意识到是时日不对。在了解更多之后,产生了再次拜访的冲动。

周末早早到达,举目皆是来往推着板车忙碌的小贩,背着包四处转悠的淘书客,确实相比之前热闹了很多,书摊也增加不少。漫无目的游逛到一书摊前,遇到一位特别热情的老爷子,身穿蓝白细格子衬衣,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话语柔和,拿出一摞书,招呼我坐在一个小凳上,让我喜欢什么慢慢挑,一本一本给我介绍作者,介绍每本书的价值。

可惜自己不是党史、军史爱好者,感觉自己有点愧对人家的耐心讲解,闲谈间知晓老爷子从事这行已经20多年了。

慕名专门去逛了淘书斋,进门就能感受到店家的细心。

旧书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书架上,贴上标签,但还有部分旧书专门放在玻璃柜里,用透明塑料袋封口,感觉应该是比较贵的。

藏书可远不止进门可见的这部分,往里走,更是别有洞天,大房间套着小房间,一侧书架的旧书已经完全泛黄,书脊上的书名部分已看不清,一些还遗留手写的书名。

中间铺满各类名家字帖,角落里坐着一位年长的老人,在跟人低声聊天,我猜老人应该就是淘书斋的老板蒋德森先生。

里间灯光稍暗,同行的欢子从进门开始,就一直扎在字帖堆里,爱不释手,老爷子虽然在和别人聊天,但也察觉到沉溺书海的欢子,主动起身把灯全打开了,房间一下明亮了许多。

欢子挑选了《明文征明西苑诗》《唐欧阳询书千字文》《王右军书洛神赋古帖》《唐灵飞经》《胆巴碑》,我挑了两本83年出版的,周振甫《文章例话》,刘锡庆等主编的《写作论谭》,我俩也算心满意足,满载而归。

成都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旧书集散地,旧书市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较为兴旺。

淘书斋、毛边书局、缥缃书局,因收藏时间早,藏书量丰富,是成都旧书市场较为知名的几家。成华区府青东街的玛塞城,集聚淘书斋、缥缃书局、芥子古旧书店等颇具影响力的几家古旧书店。

蒋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旧书整理、收藏,经营淘书斋成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早、最大的民间古旧书店。想必离不开热爱两字,能择一事,终一生,把事情做到极致,也能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在成都四年有余,愈发感受这个城市的魅力,不仅有熊猫和火锅,还有旧书店。

选自“马玉涛”

猜你喜欢
旧书摊旧书店书斋
我的书斋
探访旧书店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爱逛旧书摊
爱逛旧书摊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三尺书斋容天下
大美于斯书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