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2023-10-20 22:07杜文凯
学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杜文凯

(甘肃省静宁县文萃中学,甘肃静宁 743400)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需思考、学习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得到发展。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味重视问题引导,未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死板,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语文教学发展。

一、基于“问题教学”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水平逐渐提升,教学理念不断变化,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对问题教学法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该方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般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会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基础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重要知识点。此种氛围下,学生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调动起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标准。然而,基于“问题教学”开展语文教学时,师生互动会增加。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生较大变化,他们会喜欢上语文课堂,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探究问题时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有利于改善语文课堂氛围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堂氛围较压抑,学生学习效率会受影响。长此以往,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心理问题[1]。为此,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氛围。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主要以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师生间互动会增加,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生会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整体课堂氛围会发生较大变化。此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效率会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习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使得他们的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无法推动语文教育改革发展。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改变自身教学理念,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在“问题教学”课堂中,教师会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另外,通过实践教学,教师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愿意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并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自身专业能力发展。

二、基于“问题教学”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遇到的挑战

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而言,“问题教学”模式更新颖、更具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该方法时,许多教师仍会遇到一些挑战。

(一)问题设计缺乏新颖性

“问题教学”的重点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师生互动中完成教学。此种情况下,问题对学生是否存在吸引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增加问题的新颖性,以此发挥问题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设计问题时主要围绕课文内容。这些问题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但是问题缺乏新颖性,无法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看法。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不利于语文教育改革发展。

(二)语文课堂缺乏互动性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结合问题产生疑问,并进行追问,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互动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高中生认为语文学科内容简单,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学好语文,导致他们很少与教师互动,在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时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发挥“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需要教师结合现状调整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的看法,积极与教师、同学互动。

(三)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

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是在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才能保证“问题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高效运用,达到改进教学策略的目的。但当前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尊重,教师在教学时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2]。尤其在利用问题教学时,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其中,自学能力、思考能力等难以得到锻炼,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问题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注重合理预设问题,创建和谐课堂氛围

问题是“问题教学”模式的核心,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支撑起整个语文课堂,贯穿教学始终。一般情况下,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学生提出问题时,会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预设问题时,会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设计问题,然后查阅资料,完善问题内容。同时,教师还会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整,保证所提问题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合。

1.课前预设问题。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探究,保证问题能够在教学中发挥作用。首先,教师要注重从语文角度出发,保证问题与语文教学内容有关。其次,教师要保证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从而发挥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再次,教师要合理分析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语文水平,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有梯度地设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问题难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课中生成问题。“问题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注重问题的生成,通过互动讨论推动课堂教学发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偶然性,课堂中的问题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前预设。学生会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互动中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从而产生新的问题。对此,教师要从容面对,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语文知识,发挥问题的指向性作用,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二)构建多种问题范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问题引导教学。“问题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教师能够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互动,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流程大致为:明确教学重点,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互动中讨论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3]。此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称为问题导学。

利用问题开展教学这种方式能够凸显教学目标,保证让教师与学生结合问题达到预期教学、学习效果。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教师要注重结合课程内容设计问题。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问题,之后再结合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语文课堂中。

2.引导发现问题。教师在利用“问题教学”模式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疑惑,在增加师生互动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导学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融入生活元素。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主动结合自己的经验阅读课文、分析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其中重点。尤其在对《中国建筑的特征》《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生活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建筑是什么”“山庄为什么会消逝,对我们当前的生活有哪些启示”等问题。学生的表达欲望会被激发出来,有利于活跃课上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需要合理设计互动方式,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让他们交流意见,探讨阅读心得。只有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能促使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学习方向。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学掌握语文知识,总结难以解决的疑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权,又能使学生养成问题意识,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最后,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向,改变之前的教学计划,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拓宽教学范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发现问题的价值,达到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问题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进时,教师要协调好师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扮演好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因此,在结合问题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这一理念,保证高中语文教学高效开展。

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他们为主体进行提问[4]。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当前语文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习语文的态度,在其能力范围内设计问题,保证学生能够结合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走入学习误区,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对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注重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期间遇到的烦恼。为了增加沟通的有效性,教师需遵循学生发展需要设计问题,确定问题类型,根据问题难度分层,并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发挥问题教学模式的价值。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锻炼。

在分析高中语文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时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死板,在利用问题教学模式时不懂得变通,过分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承担的角色,不利于语文教学正常开展。为了避免出现此种情况,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自身在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合理解决问题,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创新问题呈现形式,打造课堂对话平台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利用问题教学模式时,会以问题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最初此种方式较为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使用次数逐渐增多后,课堂教学会出现形式化严重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结合问题互动交流时,会越来越机械化,难以发挥其原本的价值。对此,教师要不断创新问题呈现方式,以课堂为基础打造平等的对话平台。

首先,教师要把控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方向,确定教学期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主问题不仅对教学开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能够为师生提供互动、对话的机会。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提炼出重点内容,总结出教学主要目标,通过预设等方式完善问题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基础设计课堂活动,保证教学正常、高效开展。

其次,教师要结合主要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都是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凸显,但师生间的沟通机会会减少,无法发挥师生对话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此,教师要调整问题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改变师生的对话方式。比如,教师在对《陈情表》《兰亭集序》等文言文进行教学时,就可以设计问题梯度,利用简单的问题进行导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之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问题难度,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拉近师生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问题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发生变化,他们会通过调整问题呈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增加师生对话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同一种教学策略开展教育工作,要注重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探究,找到改进教学策略的方法,在发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